陈小平
- 作品数:110 被引量:3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控轧控冷工艺对3.5%Ni耐候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采用Gleeble-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结合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组织观察和硬度测量,对3.5%Ni耐候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并制定了控轧控冷工艺(TMCP)。结果表明,试验钢的A_(c1)和A_(c3)温度分别为625℃和776℃。冷速在1℃/s及以下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当冷速为2~5℃/s时,组织为完全粒状贝氏体;冷速为10℃/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冷速达到20℃/s及以上时,组织为完全板条贝氏体。根据动态CCT曲线和Cu元素析出特征,制定了控轧控冷工艺。与原轧制工艺相比,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原奥氏体晶粒和组织均细化,M/A岛尺寸和含量大幅度降低,在强度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室温冲击吸收能量显著增加至105 J左右。与此同时,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也得到改善。
- 付天乐沙莎汪兵陈小平
- 关键词:动态CCT曲线显微组织控轧控冷工艺
- 一种厚规格高耐磨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规格高耐磨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工艺生产成本高、易受设备限制、生产效率低、性能均匀性差及塑性差的问题。该钢板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5‑0.5%;Mn:3.0‑5.0...
- 梁小凯孙新军刘清友贾书君黄涛汪兵陈小平童帅
- 文献传递
- 钕铁硼永磁体的表面防护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介绍了Nd Fe B磁体近年来表面防护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涂层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 彭楠王向东陈小平李拔
- 关键词:钕铁硼永磁体防腐蚀
- 用于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的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大气环境下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的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方法,属于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的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锈层稳定化技术并未针对工业大气腐蚀和...
- 陈小平王向东黄涛刘清友贾书君汪兵童帅
- 文献传递
- 冷凝器列管腐蚀失效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运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仪对冷凝器列管腐蚀部位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冷凝器列管的服役环境介质 ,所处应力状态和制做结构特点的分析 ,认为由于板管处的间隙造成氯离子的浓缩从而使冷凝器列管发生缝隙腐蚀 ,在应力作用下 ,裂纹从管外侧向内侧扩展造成泄漏 ,使材料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 王向东高令远江社明陈小平
- 关键词:尿素装置应力腐蚀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
- 显微组织对低碳钢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得到铁素体+珠光体与马氏体两种不同组织的低碳钢,通过周浸试验和扫描电镜(SEM)、电化学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两者的耐蚀性能差异表明,在周浸试验条件下,组织均匀的马氏体钢的耐蚀性明显优于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复相钢;马氏体组织的自腐蚀电位较高,阳极腐蚀电流密度较小,形成的锈层更加致密,且主要由性质稳定的α-FeOOH构成。
- 米丰毅王向东汪兵陈小平彭云
- 关键词:低碳钢显微组织马氏体锈层
- 沉淀硬化不锈钢机械能助渗铝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机械能助渗铝工艺,实现了对沉淀硬化不锈钢的低温渗铝。在500℃渗铝10 h,得到厚约11μm的均一渗铝层。通过力学性能检测及显微硬度分析对渗铝层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在保证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无损耗的情况下,渗层硬度是基体材料的2倍以上。
- 朱望伟王向东陈小平米丰毅
- 关键词: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
- 一种耐高湿热海洋大气高强度耐候钢
- 一种耐高湿热海洋大气高强度耐候钢,属于耐候钢技术领域。该耐候钢的化学成分wt%为:C:0.01~0.03、Si:0.30~0.50、P≤0.01、S≤0.007、Mn:0.30~0.50、Cu:0.80~1.00、Ni:...
- 黄涛刘清友陈小平汪兵贾书君
- 文献传递
- 耐大气腐蚀钢
- 本发明属于低合金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大气腐蚀钢。该钢的化学组成成分(wt%)为:C≤0.08%、Si:0.10~0.30%、Mn:0.40~0.60%、S≤0.01%,P:0.03~0.13%、Nb:0.02~0.03...
- 王向东刘清友杨红梅陈小平汪兵贾书君
- 文献传递
- 一种形成高耐蚀磷化膜的常温磷化液、制备方法及磷化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高耐蚀磷化膜的常温磷化液、制备方法及磷化工艺,所述磷化液包括:磷酸二氢盐40-60g/L,硝酸盐60-80g/L,氯酸盐2-4g/L,间硝基化合物1-2g/L,硫酸羟胺1-3g/L,有机酸络合剂1-3g...
- 陈小平李勇王向东黄涛王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