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

作品数:38 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合金
  • 9篇显微组织
  • 8篇韧性
  • 8篇微合金
  • 7篇微合金钢
  • 7篇合金钢
  • 5篇再结晶
  • 5篇铸轧
  • 5篇冲击韧性
  • 5篇淬火
  • 4篇再结晶行为
  • 4篇快冷
  • 4篇激活能
  • 4篇合金化
  • 4篇奥氏体
  • 4篇9NI钢
  • 4篇超快冷
  • 3篇低温冲击韧性
  • 3篇低温韧性
  • 3篇动态再结晶

机构

  • 37篇东北大学
  • 3篇华菱涟源钢铁...
  • 2篇唐山钢铁集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鞍钢股份有限...
  • 1篇沈阳铸锻工业...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船舶集团...

作者

  • 38篇陈俊
  • 25篇刘振宇
  • 25篇王国栋
  • 15篇唐帅
  • 5篇周国平
  • 5篇邱以清
  • 3篇周砚磊
  • 3篇王壮飞
  • 3篇谢章龙
  • 2篇李志峰
  • 1篇吕梦阳
  • 1篇吴红艳
  • 1篇彭良贵
  • 1篇杨颖
  • 1篇于世川
  • 1篇叶其斌
  • 1篇张维娜
  • 1篇娄成武
  • 1篇邹颖
  • 1篇高彩茹

传媒

  • 5篇钢铁
  • 3篇轧钢
  • 3篇金属学报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河北冶金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铸造技术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鞍钢技术
  • 1篇物理测试
  • 1篇中国冶金教育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NG储罐用高锰钢合金化设计及强韧性被引量:7
2023年
近年来,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双燃料动力为主的绿色船舶数量急剧增加,LNG储罐用高锰钢作为其关键低温材料之一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通过合金化设计提高LNG储罐用高锰钢的强韧性,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种类和增量等对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低温轧制和轧后冷却方式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置换固溶元素Ni、Mo和Al可提高屈服强度,而Cr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Mn降低屈服强度;除Mo之外,其他合金元素均降低抗拉强度;但置换固溶元素均可改善低温冲击韧性。间隙固溶元素C可同时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会损害低温冲击韧性。微合金元素Nb和V主要通过抑制再结晶来提高强度,且部分再结晶组织恶化低温韧性,另外,添加质量分数为0.3%的Nb或0.5%的V才可产生显著的强化效果。高锰钢的强化往往伴随低温冲击韧性的恶化,使得高强韧高锰钢开发存在困难,但本研究发现基于Al添加的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以及变形机制调控可在有效提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确定了获得优异低温冲击韧性的室温层错能范围为40~44 mJ/m^(2),估算了Ni、Mo、Cr、Mn、Al和C的固溶强化系数分别为7.0、32.0、0.5、-3.0、22.0和290.0 MPa/%。本研究为高强韧高锰钢的设计提供试验支撑。
陈俊刘宁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高锰钢合金化屈服强度低温冲击韧性
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政策的取向探微
科学已成为人类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促进我国科学的发展,探索其政策取向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把握国际科学政策的发展脉络,科学政策的社会化,科学政策的国家化,科学技术政策的一体化,科学学科的分化与融合这四个特点;分析我...
娄成武陈俊
文献传递
铸轧高磷耐候钢薄带低温冲击韧性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给出了一种非标准试样的低温冲击试验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0.8 mm薄带钢低温冲击试验中的温升,校正了冲击时刻试样的温度。采用薄带低温冲击试验方法对比研究铸轧高磷耐候钢薄带和常规薄带非标准试样的冲击韧性。结果发现,温度校正后,0.8 mm薄带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与标准冲击试样基本相同,表明用低温冲击试验方法进行薄带韧脆转变温度测定是可行的。铸轧薄带的韧脆转变温度比磷含量相同的常规薄带大约低10℃。
周国平王斌陈俊刘振宇邱以清王国栋
关键词:有限元法韧脆转变温度
临界区淬火温度对低碳5Mn钢强韧性的影响
2025年
针对高强钢传统韧化方式的局限性,采用低碳中锰设计引入残留奥氏体作为一种新的韧化方式,同时添加一定量的Cr和Cu等,来改善高强度中厚板的低温韧性和弥补传统韧化手段的不足,同时获得厚度方向组织性能均匀性。试验钢经热轧并在线淬火处理后,研究了临界区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临界区淬火并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铁素体。当临界区淬火温度由640℃升高至720℃时,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从14.30%增加至15.50%,随后逐渐降低至6.51%。经670℃×40 min淬火并580℃×1 h回火后,试验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930 MPa,屈服强度为719 MPa,断后伸长率为30%,-120℃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达192 J。
陈奎褚曼刘宁陈俊
关键词:中锰钢强韧性
09MnNiD钢的冲击失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金相检验、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钢的冲击性能不合格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金相组织的差别不是引起冲击值差别的根本原因,而疏松及点状偏析等冶金缺陷的存在,最终导致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
邹颖陈淑平王博王立华陈俊
关键词:压力容器用钢偏析疏松
FH550级海洋平台用钢冲击断裂行为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热模拟、拉伸和低温冲击实验,采用SEM,TEM,EDS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FH550海洋平台用钢的低温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轧态实验钢为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回火后为回火贝氏体组织;冲击断口多为韧窝断口,部分等轴韧窝底部有含Ca和Al的氧化物夹杂,个别试样呈现准解理断裂,存在尺寸大于10μm的含Fe,Mn的碳化物夹杂,恶化韧性,导致冲击吸收功波动;断裂过程中裂纹扩展的主要方式为微孔聚合长大并与裂纹颈缩连结生长,同时存在的剪切扩展裂纹易受到由于塑性变形而聚集成团的富C硬相的阻碍,从而增加了裂纹扩展功.79.3%的大角度晶界比例以及7.61μm的细小晶粒尺寸是获得优良低温冲击韧性的关键因素.
周砚磊徐洋陈俊刘振宇
关键词:冲击韧性M-A岛
热变形对微合金高强钢Q890D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采用Formastor-FⅡ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低合金高强钢Q890D的临界转变温度Ac_(1)、Ac_(3);并根据热膨胀法原理,采用DIL805A/D变形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Q890D钢未变形与变形奥氏体在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与静态CCT曲线相比,Q890D钢奥氏体经变形后相变温度升高,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铁素体转变区扩大。当冷速<0.5℃/s时,变形奥氏体相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变形后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及临界冷却转变速度提高。随冷速增大,静态CCT与动态CCT组织显微维氏硬度逐渐增大。
卢锐高野李志峰陈俊
关键词:热变形CCT曲线金相组织维氏硬度
Nb对微合金钢热变形过程的影响
在MMS-3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无Nb和Nb-0.042wt%微合金钢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Nb对微合金钢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抗力和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无Nb实验钢的变形抗力要低于Nb-0....
王壮飞陈俊唐帅王国栋
关键词:微合金钢NB热变形变形抗力动态再结晶
高磷耐候钢铸轧薄带的组织和深拉伸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双辊薄带铸轧机制备出磷含量(质量分数,%)为0.15%的新型高磷耐候钢薄带。对比研究了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冷轧退火后的组织、深拉伸性能,并通过对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中心层织构演变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冷轧退火后的铸轧薄带深拉伸性能较好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冷轧退火后,铸轧薄带和常规薄带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平衡态组织,铸轧薄带纵断面上晶粒取向分布更均匀;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中γ取向线强度相当,导致塑性应变比r值相当,而铸轧薄带中{111}<110>织构强度比常规薄带降低50%导致Δr大幅减小,提高了深拉伸性能。
周国平于世川刘振宇陈俊邱以清王国栋
关键词:薄带铸轧耐候钢各向异性
相变前冷却速度对V-Ti微合金钢γ→α及驱动力的影响
通过在Gleeble3500 热模拟试验机的模拟加热和冷却实验,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不同前段冷却速度对V-Ti 微合金钢γ→α的影响,并对相变热力学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Ar3 以上温度区间内,随着前段冷却速度的增加...
唐帅陈俊姬凤琴沈鑫珺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超快冷相变点过冷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