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世民
- 作品数:1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尿道肿瘤12例报告
- 1992年
- 女性尿道肿瘤,临床上较少见,预后差。我院26年来共收治1 2例,今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64年~1990年,本院收治女性尿道肿瘤12例。良性肿瘤3例,年龄28~49岁,平均42岁、恶性肿瘤9例,51~76岁,平均64.8岁。临床主要表现:尿道出血9例、尿痛和排尿困难10例、尿道口肿物12例。病理学诊断:尿道乳头状瘤、旁腺瘤、平滑肌瘤各1例。腺癌3例,鳞癌2例,黑色素瘤2例,移行细胞癌1例,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转移1例,而其中腺癌有1例是旁腺瘤术后再发旁腺癌。
- 邹世民
- 关键词:尿道肿瘤女性预后
- 膀胱非癌性恶性肿瘤10例报告
- 1992年
- 膀胱非癌性恶性肿瘤包括膀胱肉瘤和其它恶性瘤,临床少见。我院自1972年至今共收治10例,其中膀胱肉瘤6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占同期膀胱恶性肿瘤的4.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附表)2 讨论膀胱肉瘤是泌尿系罕见的恶性肿瘤。Flint和Dick在1950年报告。
- 朱世泽邹世民刘为安叶向权
- 关键词:肉瘤膀胱肿瘤
- 膀胱取石术后耻骨上顽固性尿瘘5例诊疗教训
- 1997年
- 膀胱取石术后耻骨上顽固性尿瘘5例诊疗教训晋江市医院杨永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邹世民近几年来,我们治疗5例因膀胱取石术处理不当致术后发生耻骨上尿瘘持续一个月以上者,经一般处理不易愈合,称之为顽固性尿瘘,现将诊疗教训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男,4...
- 杨永辉邹世民
- 关键词:膀胱结石尿瘘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
- 1996年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颜醒愚,叶向权,黄柏忠,邹世民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自1962年Potts等首先报告以来[1],国内外陆续有报告。UICC分期法将其归为TA期的膀胱肿瘤。我院自1988年至1...
- 颜醒愚叶向权黄柏忠邹世民
- 关键词:膀胱肿瘤乳头状瘤病例报告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6例报告
- 1994年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6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二院泌尿科颜醒愚,邹世民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简称CP)为常见病,难治且复发率高。近来随淋茵性性病的蔓延,CP的发病率有所增高(1),治疗也变得复杂化。我们用环丙沙星及综合治疗...
- 颜醒愚邹世民
-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科前列腺液混合感染者尿道灌注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68例报告
- 邹世民叶神嘏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穿孔(病理)尿失禁电外科学尿道前列腺肥大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120例报告)
- 1999年
- 1997年 9月~ 1998年 11月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 TU 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BPH) 12 0例 ,平均术后导尿时间 4 5 .6小时 ,平均术后住院 4 .2天 ,术中输血 6例 (其中 4例术前 Hb在 8g以下 ,初期 2例术中出血 ) ,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 TURS)。术后随访 3~ 6个月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IPSS)由 2 8.6下降至术后 3~ 6个月 4 .2~ 3 .5 ,最大尿流率 ( MFR)由术前 11.5 ml/ s上升至 19.7ml/ s。结果显示 TUVP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出血少 ,一般不输血 ,技术简易 ,住院时间短 ,但术中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必须重视。对 °以上增生及巨大腺体 ,应结合电切术 ,我们用 Nesbit方法 ,以缩短手术时间 。
- 邹世民王少清王劲松刘与友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电汽化电切术TUVP
- 前列腺癌15例报告
- 1991年
- 本文报告15例前列腺癌,综合国内文献认为前列眼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TUR的标本中尤其后叶病理检查可能发现A期病人。直肠指检配合病理活检是发现B期病人的重要手段。并指出前列腺癌不能千篇一律采用内分泌治疗。
- 叶向权邹世民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TUR直肠指检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
- 1996年
- 本文报告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均符合,单发9例,多发1例。本组10例,9例行TUR—BT,1例行开放手术(合并BPH)。认为TUR—BT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点,并对本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进行讨论。
- 颜醒愚叶向权许伟宏黄柏忠邹世民
- 关键词: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 原发性膀胱憩室癌(附3例报告)
- 1990年
- 原发性膀胱憩室癌罕见,本文报告3例。例1,男,69岁,排尿不尽感2年,无痛性血尿及尿频1年,于1979年8月20日入院。曾以前列腺肥大治疗未见效。入院前10天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口上方2cm处有直径3cm憩室口,内有肿物突出为2×2×1.5cm大小。诊断:原发性膀胱憩室癌?行膀胱憩室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右输尿管口上方2cm处有3×3×2.5cm憩室内有肿物2×2×1.5cm,浸润憩室全层,肿物表面坏死。病理报告:膀胱憩室癌(移行上皮细胞癌+腺癌Ⅱ—Ⅲ级)。随访1年,死于肺转移。例2,男,67岁,间歇性。
- 叶向权邹世民刘为安
-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