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疗效
  • 2篇豆状核
  • 2篇豆状核变性
  • 2篇新生儿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脑炎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2篇肝豆状核
  • 2篇肝豆状核变性
  • 2篇
  • 2篇病毒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穿刺
  • 1篇蛋白
  • 1篇地高辛
  • 1篇凋亡
  • 1篇动静脉

机构

  • 6篇湖北医科大学
  • 5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邓华秀
  • 4篇陈冬珍
  • 3篇何秉燕
  • 2篇王晓榕
  • 2篇刘仲熊
  • 2篇杜培良
  • 1篇邹典定
  • 1篇洪艳
  • 1篇钱道菊
  • 1篇童莉
  • 1篇杜培良
  • 1篇张渝侯
  • 1篇雷道秀
  • 1篇谷小华
  • 1篇熊顺军
  • 1篇李小明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医学新知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脏损害14例分析被引量:12
1998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但合并心脏损害比较少见。我院近7年收治MP肺炎193例,其中合并心脏损害14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13岁,平均5.3岁。痰MP-PCR阳性,病初血清MP抗体阳性,恢复期抗体升高4倍以上者确诊为MP感染。
邓华秀李海红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心脏病
多媒体医学显微诊断仪早期快速诊断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被引量:36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媒体医学显微诊断仪 (MCMDI)用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及其准确性。方法 取患儿末梢血 2 0 μL置玻片上 ,不加任何试剂 ,在MCMDI下直接观察粘附在宿主红细胞膜表面的MP形态及运动。同时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 (MP -IgM )测定。疾病组 10 8例 ,健康组 30例。 结果 MCMD对MP检出率为 80 6 % ,血清MP -IgM检出率为 6 2 0 % ,并发现前者与血清MP -IgM检出结果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P <0 0 1) ,末梢血MP检出率与病程无关 (P >0 0 5 )。
陈冬珍邓华秀谷小华雷道秀闰平胡桂英张谦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疾病儿童
新生儿连续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1994年
介绍一种新生儿连续骶管阻滞麻醉的方法,初步认为,正确的穿刺,顾利置管,适宜的药物浓度及剂量和恰当的辅助药物是本法成功与安全的关键。16例施行上、中、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无一例失败,术中术后经过良好,似可采用。
杜培良邓华秀杨淑芬王友弟
关键词:新生儿骶管阻滞麻醉麻醉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77例被引量:19
1996年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77例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儿科(430071)何秉燕,陈冬珍,邓华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儿科郭元伟我院1985年~1995年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脑)77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77例均为住院患儿。男47例,女3...
何秉燕陈冬珍邓华秀郭元伟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脐血CD_3AK细胞诱导K_(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脐血CD3AK细胞诱导K5 6 2 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 2 0例K5 6 2 细胞、2 3例CD3AK细胞诱导的K5 6 2细胞凋亡率。结果 K5 6 2 细胞自然凋亡率 (3.5 0± 0 .97) % ;经CD3AK细胞诱导的K5 6 2 细胞凋亡率 (2 7.38± 4.91) % ,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t=15 .1 P <0 .0 1)。结论 脐血CD3AK细胞能诱导K5 6 2 细胞凋亡。
何秉燕张渝侯邹典定邓华秀李小明肖永芳
关键词:脐血CD3AK细胞K562细胞细胞凋亡
24例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近期疗效分析
1996年
介绍2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治疗效果好。首选硫酸锌和D_青霉胺治疗,两组病人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出院时铜氧化酶活力测定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锌剂比D_青霉胺更具有安全、价廉、毒副作用少的优点。
胡志德胡楚红刘仲熊邓华秀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青霉胺药物疗法
氨茶碱、地高辛联合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00年
熊顺军童莉邓华秀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地高辛疗效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时其他系统损害被引量:5
1996年
流行性腮腺炎时其他系统损害湖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430071)陈冬珍,何秉燕,邓华秀我们近年来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71病例中,有32例其有其他系统损害,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71例流行性腮腺炎均为住院患儿。男57例,女14例。2~3岁18例(...
陈冬珍何秉燕邓华秀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脑膜脑炎胰腺炎
股三角区血管的局部解剖和临床探讨
1997年
为给股动静脉穿刺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对40侧成人尸体进行股三角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提示:穿刺点距耻骨联合中点垂直距离,股动脉为7.0±0.7cm;股静脉为6.1±0.9cm。穿刺两血管的夹角:针矢角,股动脉为8.4°±1.6°,股静脉8.4°±1.8°。针额角:股动脉为16.1°±2.3°,股静脉为16.0°±2.4°。股动静脉穿刺深度分别为2.8±0.2cm,2.9±0.2cm。按此进针点及角度和深度穿刺,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同时讨论了临床应用要点。
邓华秀胡群山王乔杜培良
关键词:解剖学血液供给穿刺术
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的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的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邓华秀杜培良陈冬珍王晓榕杨淑芳近年来,随着血管穿刺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导管的问世,临床对股动静脉穿刺插管运用日益增多。但在临床施行股动静脉穿刺时均按传统的同一方法操作,难免影响成功率。故作者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对股动静...
邓华秀杜培良陈冬珍王晓榕杨淑芳
关键词:股动静脉穿刺插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