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女性
  • 3篇亚群
  • 3篇妊娠
  • 3篇细胞
  • 3篇流产
  • 3篇解脲
  • 3篇不孕
  • 3篇不孕症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生殖
  • 2篇体感
  • 2篇女性生殖
  • 2篇人工流产
  • 2篇脲原体
  • 2篇细胞移动
  • 2篇解脲脲原体
  • 2篇解脲脲原体感...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巨噬细胞移动...
  • 2篇妇女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辛亚维
  • 10篇王建梅
  • 7篇张步美
  • 5篇张钰
  • 3篇殷文静
  • 2篇霍彦
  • 2篇顾艳
  • 1篇李俊霞
  • 1篇华绍芳
  • 1篇李奕
  • 1篇盛红娜
  • 1篇吴璠
  • 1篇王振霞
  • 1篇潘彩君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医师在线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妇女产后2年内人工流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产后2年内人工流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国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60家医院随机抽取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每家医院300名,共调查了18045名产妇。通过电话或问卷调查其产后母乳喂养、产后月经和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避孕以及再次妊娠和人工流产等情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人工流产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8045名产妇中,247名(1.37%)由于产后妊娠结局数据缺失而未纳入。寿命表分析表明,中国妇女产后6、12、18、24个月累积人工流产率分别为1.05%、4.04%、7.02%和10.79%。西部地区2年累积人工流产率(12.07%)显著高于中部(10.02%)和东部地区(10.24%)(P<0.001)。产后不同时间段人工流产率不同(P<0.001),产后10~12个月、19~21个月和22~24个月高发,分别为1.91%、1.94%和1.9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医院等级、产妇年龄、职业、既往人工流产史、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首次避孕和母乳喂养时间、避孕方法种类以及分娩方式是产后2年内发生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国妇女产后2年内人工流产率较高,分娩医院等级以及产妇年龄、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和既往人工流产史、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避孕情况、母乳喂养时间等行为特征是中国妇女产后人工流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辛亚维周莹李玉艳弓弦吴璠潘彩君徐双姜楠车焱王建梅
关键词:产后人工流产影响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
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前女性阴道常见病原体感染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前女性阴道常见病原体感染状况及临床症状。方法:对2013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 270例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前妇女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盒及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进行检测,同时询问患者并观察患者外阴、阴道及宫颈情况,记录是否有临床症状。结果:在2 270例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阳性897例(39.52%),其中有临床症状者532例(59.3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22例(5.37%),其中有临床症状者96例(78.69%);滴虫性阴道炎65例(2.86%),有临床症状者47例(72.31%);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分别为4.23%(96/2 270)和2.34%(53/2 270),3种病原体同时检出率为0.93%(21/2 270),合并感染者均有临床症状。结论:部分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前女性阴道感染病原体状态下可能无症状,因此做好人工流产前常见病原体筛查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
张步美王建梅张钰霍彦辛亚维殷文静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属滴虫
育龄妇女孕前TORCH血清学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TORCH血清学抗体检测在育龄妇女孕前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孕前TORCH血清学抗体检测的育龄妇女1041例临床资料,对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型的IgM和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TORCH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年龄段育龄妇女TORCH血清抗体阳性率。结果1041例进行TORCH血清学抗体筛查中,TOX-IgG、RV-IgG、CMV-IgG和HSV-Ⅱ-IgG阳性率分别为1.83%、87.42%、90.78%和7.88%。TOX-IgM、RV-IgM、CMV-IgM和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0.86%、0.38%、1.54%和1.15%。不同年龄段的TORCH血清学IgM和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育龄妇女进行孕前TORCH血清学抗体筛查,对存在风险的育龄妇女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因TORCH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和出生缺陷风险,为育龄妇女实现优生优育提供帮助。
殷文静王建梅王振霞张步美辛亚维
关键词: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女性不孕症患者宫颈解脲尿原体亚群检出情况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内不同亚群解脲脲原体(uu)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对120例门诊不孕症患者(不孕症组)和同期正常体检女性(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并比较其差异;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uu亚群感染单核细胞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检出率:不孕症纽UUJ群(UU1)检出率为20.8%(25/120),对照组为18.3%(21/12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24,P〉0.05);不孕症组UU2群(UU2)检出率为45.8%(55/120),对照组为21.7%(26/12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5.67,P〈0.011。②MIF表达:UU浓度为104CCU/mL,MIF表达在UU1组、UU2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UU浓度分别为10^5CCU/mL和10^6CCU/mL时,共培养18h、24h时UU2群MIF均表达增加,与UU1群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俨〈0.05)。结论:UU2群在不孕症患者检出率高于正常女性,且UU2群促单核细胞分泌MIF的能力高于UU1群,UU2群感染可能与女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潜在致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辛亚维张步美王建梅张钰
关键词:不孕症
一种子痫前期外周血浆中特异性miRNAs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子痫前期外周血浆中特异性miRNAs及其应用,所述的miRNAs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子痫前期外周血浆中特异性miRNAs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同孕周非子痫前期孕妇的外周血浆中均...
顾艳华绍芳王建梅范卓然辛亚维盛红娜鞠宝辉
文献传递
曲唑酮体外抗子宫内膜癌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运动能力和铁死亡的影响,以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HEC-1A细胞中加入0、2μmol/L曲唑酮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24 h。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生长,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评估细胞运动能力,蛋白质印迹实验和铁检测试剂盒评估铁死亡,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评估曲唑酮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32.2±3.2)%]、细胞克隆数量[(18.0±4.0)个]均低于对照组[(99.2±4.3)%、(35.0±5.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的相对划痕宽度(0.57±0.07)高于对照组(0.2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侵袭细胞数量[(7.0±1.0)个]低于对照组[(15.0±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相对表达水平(0.50±0.05、0.75±0.08)均低于对照组(0.82±0.07、1.25±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的铁水平[(190.5±18.5)%]、乙酰辅酶A长链脂酰转移酶4相对表达水平(0.63±0.06)均高于对照组[(99.2±8.9)%、(0.3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相对表达水平(0.22±0.05)低于对照组(1.22±0.13)(P<0.01)。实验组的磷酸化PI3K/PI3K、磷酸化Akt/Akt和磷酸化mTOR/mTOR水平(0.62±0.08、0.35±0.05、1.46±0.18)均低于对照组(1.47±0.16、1.32±0.11、2.34±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曲唑酮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运动、促进铁死亡及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抗肿瘤效果。
辛亚维张步美黎小佩段晓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曲唑酮细胞生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感染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148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分离培养,并对阳性标本用药敏试剂盒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48例患者中,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为54.7%。解脲脲原体耐药性最强的是环丙沙星,耐药率70.3%,其次为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4.2%,药敏性最强的是交沙霉素,耐药率为4.9%。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UU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的抗菌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张步美王建梅霍彦张钰辛亚维殷文静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亚群解脲脲原体(Uu)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对120例门诊不孕症患者(不孕症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以同期健康体检中心120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亚群Uu在不孕症组和对照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孕症组Uu检出率为55.0%(66/120),对照组为30.0%(3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P〈0.05);不孕症组Uu生物1群检出率为20.8%(25/120),对照组为18.3%(21/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不孕症组Uu生物2群检出率为45.8%(55/120),对照组为21.7%(2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P〈0.01)。结论 Uu感染与女性不孕有一定的相关性,Uu1群可能为正常携带,Uu2群可能为致病群,其潜在治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辛亚维张步美王建梅张钰李俊霞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不孕症
当妊娠遇上甲状腺功能减退被引量:1
2019年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是仅次于糖尿病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且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女性甲减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和不孕,妊娠期间流产率高达26%,早产率为15%,明显高于正常妇女,所以要非常小心。此外,妊娠会加重甲减患者的生理负担,使其甲减症状加重,恶化孕妇的病情。甲减患者一旦怀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妊娠组高10倍。
辛亚维王建梅
关键词: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合成妊娠高血压疾病全身代谢正常妇女正常妊娠
解脲支原体及其不同亚群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1)比较女性不孕组与对照组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其不同亚群检出率的差异,了解UU及其不同亚群与不孕症的相关性。  (2)通过比较不同亚群及浓度UU标准株感染人单核细...
辛亚维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不孕症亚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