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潇欣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建构与形式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与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记录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构设计和设计方法论课程中对南京南捕厅一处旧宅的两次设计改造的课程总结与思考过程,提供了设计上的两种思路,即建构设计思路与形式设计思路。通过基本的建构逻辑落实了设计的概念,试图寻求城市更新中建筑改造对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补偿,并进一步展开空间的形式逻辑思考,强调建筑空间设计的形式逻辑性与整体性。
- 赵潇欣张方籍
- 关键词:建筑改造公共性形式逻辑
-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与保护研究
- 2023年
- 神垕镇作为钧瓷的原产地,因钧瓷而兴。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瓷作为传统工业遗产,其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生产社会等,密切影响着神垕镇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文章通过对神垕钧瓷工业遗产的背景分析,厘清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从3个方面探讨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钧瓷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 杨岚赵潇欣
- 浅谈城市记忆对城市更新建设的引导与控制被引量:5
- 2013年
-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而城市的发展又必然需要拆除历史建筑,创造新建筑,而新建筑又终将成为历史。发展和保护在多数人眼中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当紫禁城被作为博物馆展览时,其实作为一个宫殿建筑,它已经死亡了,只不过是一个标本而已。一个城市中建筑的记忆是短暂的,而空间结构则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长期记忆。
- 赵潇欣王舒啸
- 关键词:记忆城市更新建筑人本主义
- 基于网络图景的重庆主城空间意象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媒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认知意象与建成环境的关系。文章以重庆主城及各区在网络搜索引擎中的图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尺度分析、内容变量的类型学分析及内容变量的频次分析,探究其空间意象特征与区域差异,从而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范围及研究范式进行扩展与补充。研究发现:网络图景的意象尺度特征与区域的经济状况、空间特色及发展等级有明显的相关性;重庆主城中的部分行政区在网络图景中的空间意象缺乏特色;重庆主城及其各区在网络图景中的山水意象表达不足;互联网已经成为研究城市意象的重要媒介,可以快速地辨识地方意象的特征与不足。未来规划领域应重视媒介技术的宣传与沟通作用,有助于在动态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达成多方共识。
- 杨迪高银宝赵潇欣
- 关键词:互联网媒介技术图景空间意象
- 从校园到“校村”的回归——由城市尺度到微观校园
- 2012年
- 步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城市的急剧扩张与蔓延,国内许多大学都在新的开发区设立了新校区。或许是新区的用地不如主城区紧张,这些校区的规划面积往往巨大到异乎寻常。于是学生,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老校区生活的学生们,搬迁到新校区后,虽然生活、学习等物质条件明显优越于过去,可仍旧怀念老校区充实而惬意的生活。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怀念的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生活的空间与习惯。
- 赵潇欣
- 关键词:村落归属感
- 从城市到乡村:“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建筑师的实践转向与可持续社区模式讨论被引量:2
- 2020年
- 城与乡的发展并非孤立无关。因此,绕过城市而直接讨论乡村的问题是狭隘的,反之亦然。城市对各类资源的集结和获取,使得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区的瓦解,出现"空心村"的问题。近些年,中央高度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的方针政策。在此背景下,建筑师们参加了这场浩浩荡荡的"乡村振兴"运动。文章简述了当前对城市发展的全力支持和城乡相互依存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建筑师的乡村实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其乡村实践主要集中于乡村图书馆、学校和社区中心等单一的公共建筑,而缺乏对乡村产业的考虑。最后,作者指出"乡村振兴"应将乡村当做一个活态遗产与可持续的社区进行发展,并引入了可持续社区五要素,对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进行了解读。
- 赵潇欣姚鑫杨迪
- 关键词:城市乡村建筑师建筑实践
- 福建北部夯土—木构架乡土民居建造技艺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吸纳了许多乡村人口,使得乡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乡土建筑的废弃问题非常普遍。而乡土建筑作为乡村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有着重要作用与价值,其建造技艺亟待研究和记录。本文简单梳理了乡土建筑的有关概念,并简述了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的"美丽乡村"更新计划,详细研究、解析、总结该地民居的建造体系,突显了田野调查的考据实证价值及建筑人类学价值。并依据总结的建造体系对该村的一处已荒废地块进行了尝试性的更新设计以验证建造体系的适应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了乡土建筑,展望了乡村的发展方向。
- 赵潇欣
-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土建筑福建民居
- 从生平事迹到话语分析:童寯建筑写作研究纲要
- 2023年
- 童寯先生(1900-1983)是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学家,其写作文本数量多、范围广、周期长、连贯性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概括了以作品为中心和以作者为中心两种现有研究模式,并在当代哲学的启发下,提出多文本阅读与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多文本阅读将童寯的写作文本与其他学者的文本并置,关注它们之间的意义重叠和冲突,进而深入理解其建筑思想的基本特征。话语分析是对其知识生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关注写作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观等理论预设,并追溯其话语基础。在分类与分期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针对其建筑评论、建筑史和园林史等三类写作产品的研究框架,并指出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童寯建筑思想,还可以展现近代建筑家的思想群像。
- 韩艺宽赵潇欣
- 关键词:话语分析
- 抬梁?穿斗?中国传统木构架分类辨析——中国传统木构架发展规律研究(上)被引量:9
- 2018年
- 中国传统木构架,一种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然而从梁思成先生等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伊始,其分类并不是从结构角度入手,而是从局部的节点构造的描述性分类,没有能够清晰地阐释整体构架的本质特征。该文通过各学者对"抬梁"、"穿斗"的定义描述分析,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发现"抬梁"、"穿斗"对中国传统木构架难以全面覆盖或归类困难,大胆设想"抬梁"、"穿斗"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 赵潇欣
- 关键词:木构架
- 城市边缘区老旧工业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江南水泥厂附属社区更新为例被引量:7
- 2022年
- 工业社区的衰败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衰败的工业社区同时存在着物质空间老化和社会关系破裂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工业社区的更新与发展,让边缘化、封闭化的工业社区积极融入再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社区中有机的部分,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一个全新问题。选取南京江南水泥厂社区作为案例,通过对相关社会部门和居民群体的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综合考虑社会与经济资本问题进行研究性设计。最终提出了社区整体结构调整、住宅改建与扩建、社区工业遗产与公共空间活化利用这三个针对工业社区的更新策略,为老旧工业社区的更新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样本。
- 杨佳锟赵潇欣
- 关键词:遗产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