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6篇痉挛
  • 5篇血管减压
  • 5篇血管减压术
  • 5篇微血管
  • 5篇微血管减压
  • 5篇微血管减压术
  • 5篇减压术
  • 4篇面肌
  • 4篇面肌痉挛
  • 4篇肌痉挛
  • 3篇电生理
  • 3篇三叉神经
  • 3篇三叉神经痛
  • 3篇神经电
  • 3篇神经电生理
  • 3篇神经内镜
  • 3篇神经痛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机构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赵永
  • 10篇林琳
  • 8篇向兴刚
  • 5篇张永辉
  • 5篇李大志
  • 4篇昝向阳
  • 4篇于晓晨
  • 3篇蔡宁
  • 3篇买买江·阿不...
  • 2篇杨建波
  • 2篇依马木·依达...
  • 2篇依马木
  • 1篇牛淑亮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行MVD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面肌痉挛64例,舌咽神经痛7例;均行显微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术,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肌反应(AMR)和肌电图(EMG)监测。结果三叉神经痛治愈46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面肌痉挛治愈57例,明显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舌咽神经痛疗效佳6例,疗效一般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面瘫1例,面部麻木8例,听力下降6例,耳鸣7例,吞咽障碍1例,声音嘶哑1例,颅内感染3例;随访6~12个月,多数并发症缓解,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行MVD术可提高手术疗效,有效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发生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向兴刚李大志张永辉昝向阳依马木赵永蔡宁林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部单侧痉挛舌咽神经疾病神经电生理监测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1例被引量:1
2013年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异位冲动发放,引起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造成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面部抽搐.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美观[1].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 ression,MVD)是目前外科治疗面肌痉挛首选的治疗方式,其有效率达到86%~97%[2].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行MVD治疗面肌痉挛21例,疗效满意.
赵永李大志林琳
关键词:面肌痉挛面神经根内镜辅助神经内镜技术血管压迫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miR-210、sLOX-1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210、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 LOX-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137例a SA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CI分为DCI组(n=33)和非DCI组(n=104),q PCR法检测血清miR-210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 LOX-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miR-210、s LOX-1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 SAH患者DCI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0、s LOX-1水平预测a SAH患者DCI的价值。结果 DCI组血清miR-210水平低于非DCI组,s LOX-1水平、高血压比例、高血脂症比例、收缩压、Hunt-Hess分级高于非DCI组(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高s LOX-1水平为a SAH后DCI独立危险因素,高miR-210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 <0.05)。血清miR-210、s LOX-1单独应用预测a SAH后DCI的最佳截断值取0.70、1 362. 70 pg/m L时,曲线下面积为0.815、0.840,miR-210联合s LOX-1预测a SAH后D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单独应用miR-210或s LOX-1(P <0.05)。结论 a SAH后DCI患者血清miR-210水平降低,s LOX-1水平升高,为a SAH后DCI发生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提高a SAH后DCI的预测价值。
赵永杨建波林琳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108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MVD,在垫入Teflon垫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多角度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10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仅3例有Cohen 1级症状;2例有Cohen 2级症状(术前Cohen 4级)。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向兴刚张永辉李大志昝向阳于晓晨蔡宁赵永林琳
关键词:面肌痉挛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参数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发病与评估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均经MVD治疗的PTN病例资料(PTN组),测量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并计算面积偏离度;并以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PTN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在对照组两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N组病人患侧比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对照组比较,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在PTN组患侧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MVD疗效,分为复发组(n=15)与非复发组(n=39)。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复发组比非复发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左侧疼痛比右侧更易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桥小脑角池面积较小和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较小可作为预测PTN发病的指标。桥小脑角池面积偏离度较小的PTN病人,MVD疗效较差。左侧PTN比右侧更易复发。
季泽炯向兴刚赵永于晓晨李大志张永辉依马木.依达依吐拉买买江.阿不力孜蔡宁林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横截面积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监测组(A组)和未监测组(B组),每组43例。A组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侧方扩散反应(LSR)、三叉和面神经自由肌电图(fEMG)];B组无术中监测。对比两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远期(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听力减退、耳鸣、面瘫、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即刻有效率为90.70%,高于B组的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4%,低于B组的3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远期有效率为95.35%,B组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6%,B组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即刻手术疗效,减少听力减退、耳鸣、面瘫、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脑神经功能。
向兴刚昝向阳张永辉依马木赵永于晓晨林琳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功能并发症
基于内质网应激信号探讨熄风解痉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5年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探讨熄风解痉汤(XFJJ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H组)、XFJJT低剂量组和XFJJT高剂量组,每组12只。视交叉前池注射自体血法构建SAH大鼠模型,XFJJT低剂量组、XFJJT高剂量组大鼠每12 h接受1次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每次5、10 mL/kg,连续给药3 d。Sham组和SAH组大鼠作为对照,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Longa's 5级标准评分法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湿重法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Evans蓝外渗的量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比较,给药3 d后XFJJT低剂量组及XFJJT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下降,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FJJT通过调控GRP78、CHOP、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SAH后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发挥保护SAH大鼠大脑的作用,减轻SAH后EBI。
向兴刚周益凡牛淑亮依马木·依达依吐拉赵永买买江·阿不力孜林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内质网应激
熄风解痉汤调控内质网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熄风解痉汤(XFJJ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中内质网应激(ER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将9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XFJJT组,每组24只。SAH+XFJJT组在造模成功后3 h开始给药,每日早、晚灌胃XFJJT 1.5 mL,持续72 h。建模后6、12、24、48、72 h记录Garcia评分;建模后3、6、12、24、48、72 h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AT/增强子结合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酶12(Caspase-12)表达,以及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结果:SAH组6、12、24、48、72 h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高于SAH组(P<0.05);对照组和Sham组各时点GRP78、CHOP、Caspase-12表达低于SAH组(P<0.05),SAH+XFJJT组6、12、24、48、72 h表达低于SAH组(P<0.05);SAH组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高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6、48、72 h低于SAH组(P<0.05);SAH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降低(P<0.05);SAH组6 h TUNEL阳性细胞增多,24 h达高峰,72 h减少,SAH+XFJJT组24、48、72 h凋亡率低于SAH组(P<0.05)。结论:SAH后EBI中存在ER应激反应,XFJJT可调控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改善神经评分,减轻脑含水量,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产生影响。
向兴刚周益凡依马木·依达依吐拉赵永买买江·阿不力孜林琳马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内质网应激早期脑损伤
神经电生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ICP、CPP监测。比较两组动脉瘤夹闭情况,术后第1 d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预后优良率。结果:两组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观察组术后第1 d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术后1 d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排除失访病例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分级、mRS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8.89%、88.89%,与对照组的88.00%、8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电生理联合ICP、CPP监测,能够实时掌握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组织血流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预防不可逆的脑缺血改变,改善术后早期患者意识状态,减少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
赵永林琳杨建波向兴刚买买江·阿不力孜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压脑灌注压
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MVD病人的临床资料,面肌痉挛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3例,舌咽神经痛3例。病人均经乙状窦后入路行MVD,垫入Teflon垫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多角度观察。结果 1面肌痉挛56例,显微镜下发现责任血管51例,神经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4例,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均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3例,显微镜下发现责任血管37例,神经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4例,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均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3舌咽神经痛3例,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均发现责任血管。随访12~18个月,疗效确切,并发症低。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既可消除桥小脑角区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又可协助调整Teflon垫片,降低并发症。
向兴刚昝向阳张永辉李大志依马木.依达依吐拉于晓晨赵永林琳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