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维 作品数:25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手术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不同入路的腔镜手术各有所长。单侧入路创伤小,但对侧病变区域操作困难;双侧入路清扫范围广泛,但术中需改变手术体位;颈胸双入路对于无名静脉以上组织有一定优势,但创伤相对大;单孔操作创伤小,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视野局限;三孔操作范围广、创伤小;机器人手术清扫范围大,操作安全精细,但手术治疗费用高。 赵正维 王海强 张天翼 李小飞 周勇安关键词:微创手术 手术入路 PBL结合SP教学法提高八年制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在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基础上,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简单地将其概括为“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八年制学生这样的特殊教学对象,要求八年制的教学必须从原来传统教学模式(LBL)中转变过来。从2004年开始,作者所在科室团队长期关注并参与八年制胸外科临床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结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努力提高八年制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正维 王居正 王海强 周勇安 李小飞 卢强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法 PBL 外科临床教学 SP 现代医学科学 TGF-β上调Notch3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在促进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TGF-β上调Notch3表达诱导EMT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蛋白印记和RT-PCR方法检测Notch3在TGF-β诱导下上皮、间质标记物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转录因子Twist、Snail和ZEB-1的表达变化;利用慢病毒包装Notch3正义表达载体和ZEB-1 siRNA载体分别上调Notch3和抑制ZEB-1的表达后,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记方法检测抑制EMT转录因子ZEB-1的表达后,对上皮间质标记物的影响;进而通过体外迁移和侵袭试验观察抑制ZEB-1的表达后对Notch3高表达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体外ELISA法检测骨转移相关分子p THr P和IL-6的表达,探讨Notch3通过诱导EMT在促进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结果:Notch3 siRNA抑制其表达后能够逆转TGF-β诱导的上皮标记物和间质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这一现象是通过影响EMT转录因子ZEB-1实现的。进而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了Notch3过表达细胞株和ZEB-1 siRNA细胞株,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记试验发现,Notch3过表达载体能够抑制上皮标记物的表达,上调间质标记物的表达,促进EMT的发生,而抑制ZEB-1的表达后能够逆转这一现象。最后,体外侵袭试验和ELISA试验发现,Notch3高表达能够增加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以及p THr P和IL-6的分泌,而抑制ZEB-1的表达后可明显降低其转移能力以及p THr P和IL-6的分泌。结论:Notch3参与了TGF-β诱导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并在NSCLC骨转移中发挥作用。 杨雪 冯征 张宁 王亚芳 赵正维 周勇安关键词:NOTCH3 TGF-Β 上皮间质转化 骨转移 EMT参与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多西紫杉醇耐药性的发生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耐多西紫杉醇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Docetaxel,并初步探索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用抗肿瘤药物多西紫杉醇体外以浓度递增和短时反复作用的方法诱导和筛选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耐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株;用MTT的方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及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fibronectin、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A549/Docetaxel对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的耐药指数分别为8.91和2.82;耐药细胞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S期细胞增多,G2期减少。549/Docetaxel与亲本A549细胞相比,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减少,而间质细胞标志分子fibronectin和vimentin的表达增加。结论:成功建立了一株耐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株A549/Docetaxel,耐药的发生可能与EMT相关。 冯征 祖超 张天翼 程少毅 赵正维 周勇安关键词:EMT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多西紫杉醇 耐药 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肝癌干细胞标志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近年来已有研究者从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发现了CD133、乙醛脱氢酶(ALDH)、CD90、CD44、Epc AM、CD13、OV6、K19、c-kit、ABCG2等多种肝癌干细胞的标志物,其中CD家族的CD133、CD90、CD44等被认为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肝癌干细胞标志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饲养SD大鼠24周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并设立普通水喂养的健康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肝癌诱导过程中Kupffer细胞相关ED2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D2在诱癌第12,16,20,24周的表达均显著升(P<0.05)。定量PCR检测显示,肝癌诱导过程中CD90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较之健康肝脏组织,肝癌组织中CD90上升更明显(P<0.05);CD133呈现出一定升高趋势,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癌过程中其他肝癌干细胞标志物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肝癌诱导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MCP-1及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上升(P<0.05),较之健康肝脏组织,肝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MCP-1、白细胞介素6表达显著偏高(P<0.05),其余炎症因子在诱癌过程中则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CP-1、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与CD90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Kupffer细胞所释放的部分炎症因子与肝癌干细胞标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Kupffer细胞可促进肝癌的发生。 郑飞 周文平 张巍 赵正维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肝肿瘤 干细胞 肝癌 炎症因子 α7nAChR激动剂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α7n ACh R激动剂对同种异体大鼠左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三袖套法技术复制同种异体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处理的I/R组(B组)和α7n ACh R激动剂处理组(C组)。受体移植肺再灌注4 h后阻断右肺门5 min,测量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测量移植肺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率(W/D);采用ELISA法测移植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Pa O_2下降、Pa CO_2升高,肺组织W/D值升高,TNF-α及IL-6含量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组Pa O_2上升、肺组织W/D下降,TNF-α及IL-6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 CO_2测定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7n ACh R激动剂对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移植肺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赵正维 王海强 尹逊亮 张志培 李小飞 周勇安关键词: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 肺孤立性纤维瘤合并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2017年 患者,女,53岁,因体检发现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20 d于2014年9月26日入院。患者20 d前体检时X线示右肺下阴影,遂于当地医院进一步行CT检查示:右肺下叶见一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大小10.3 cm ×10.0 cm,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影及片状低密度坏死影(图1);左侧肾上腺区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界清,大小6.5 cm ×7.8 cm,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斑片状钙化影及斑片状低密度影(图2),考虑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为左侧肾上腺转移瘤可能。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患者于2014年9月26日来院就诊,在门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病理结果示:右下肺梭形细胞肿瘤,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遂以“肺孤立性纤维瘤”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肺下叶叩诊呈浊音,肺肝界叩不满音,余肺叩诊呈清音,右肺下叶呼吸音低,余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左上腹隐约可触及一光滑包块。入院各项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拟行右侧开胸探查及剖腹探查术,右侧胸腔见右肺下叶肿块10.0 cm ×10.0 cm ×7.0 cm,宽基底,带蒂,质韧,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胸腔积液,无明显外侵播散,完整切除肿块。腹腔探查见左侧肾上腺肿块8.0 cm ×7.0 cm ×6.0 cm,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未见明显外侵扩散;术中挤压肿瘤后患者血压出现明显波动,考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回报:(胸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广泛坏死,部分细胞增生活跃且在周围组织中呈侵袭性增长;(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局部细胞增生活跃且部分侵及包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 王海强 程少毅 周勇安 李小飞 赵正维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ABO血型不合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总结1例ABO血型不合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患者为女性,16岁,ABO血型为B型,因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坏死行肠切除、十二指肠残端关闭、胃造瘘术。供者为患者父亲,48岁,血型为AB型。患者术前应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与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联合方案去除抗B血型抗体。术中移植供者远端回肠180cm。术后主要以他克莫司及皮质激素为主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受者术后15d发生1次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成功逆转。由于受者胃排空障碍,术后45d开始进流质饮食,60d后经口进食耐受良好,后完全脱离肠外营养。随访12个月,移植肠功能良好,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k。供者术后6d出院,恢复良好。结论当无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的供者时,可以考虑行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受者,采取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 吴国生 赵青川 王为忠 王勉 施海 陈冬利 郑建勇 赵正维 李孟彬 赵海红 王新 李曾山关键词:血型不合 短肠综合征 小肠移植 活体供者 青蒿琥酯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随着强效、特异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小肠移植的成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些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所以,选择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青蒿琥酯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提高小肠移植的成功率。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Wistar大鼠建立同种异基因小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同基因移植组(SD→SD)。②异基因移植组(Wistar→SD)。③异基因移植+青蒿琥酯治疗组(Wistar→SD+青蒿琥酯60 mg/(kg·d),腹腔注射)。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均超过10 d,并于第10天全部处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平均存活(6.73±0.58)d,治疗组大鼠平均存活(8.50±0.7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同基因移植组标本无明显排斥征象,异基因移植组标本在术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治疗组部分标本有轻度排斥表现,但出现较晚、程度较轻。ELISA法检测显示异基因移植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水平在术后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亦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γ-干扰素表达水平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结果可见青蒿琥酯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于小迪 王为忠 焦婕英 郑建勇 赵正维关键词:小肠移植 移植排斥反应 青蒿琥酯 WISTAR大鼠 同种异基因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7例报告 活体小肠移植的供体多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组织相容性好,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并发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我院至今共施行活体小肠移植手术7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活体小肠移植7例,其中1999年5月至2003年2月4例... 赵青川 王勉 计根林 李曾山 张宏伟 吴国生 王为忠 陈冬利 李孟彬 施海 季刚 刘小南 郑建勇 赵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