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恩宏

作品数:74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肠癌
  • 23篇直肠
  • 23篇直肠癌
  • 18篇肿瘤
  • 16篇细胞
  • 12篇腹腔
  • 11篇腺癌
  • 11篇大肠
  • 9篇低位直肠
  • 9篇低位直肠癌
  • 9篇增殖
  • 8篇手术
  • 8篇切除
  • 7篇乳腺
  • 7篇免疫
  • 7篇结直肠
  • 6篇乳腺癌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68篇承德医学院附...
  • 33篇承德医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市龙潭区...
  • 2篇北京绿竹生物...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医学部
  • 1篇承德钢铁厂

作者

  • 71篇赵恩宏
  • 28篇肖丽君
  • 19篇刘志满
  • 17篇苏锐
  • 15篇李英健
  • 15篇侯雷
  • 13篇申兴斌
  • 11篇郑鑫
  • 7篇刘镭
  • 7篇赵爽
  • 7篇许倩
  • 6篇路艳
  • 5篇孙宝信
  • 5篇刘娜
  • 5篇程露阳
  • 5篇张海生
  • 5篇杨宗伟
  • 3篇郑华川
  • 3篇李建军
  • 3篇赵学荣

传媒

  • 14篇承德医学院学...
  • 9篇河北医学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496调控LYN经AKT/mTOR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miR496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LYN激酶在胃癌细胞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miR496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496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AGS、MKN45和MKN28)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的表达。用miR-496质粒转染miR-496低表达AGS细胞,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qPCR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筛选miR-496的靶基因LYN,qPCR检测转染miR-496对LYN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相比,MiR-496在3种胃癌细胞系SGC-790、AGS和MKN45中下调,其中在AGS细胞中表达最低(P<0.05)。过表达MiR-496后抑制了AGS细胞的增殖(P<0.05),同时也抑制了AGS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496与LYN激酶(LYN)之间存在一个结合位点。MiR-496过表达可抑制AGS细胞中LYN的表达(P<0.05),而LYN过表达阻断了MiR-496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以及miR-496诱导的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P<0.05)。结论miR-496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其通过靶向胃癌细胞中LYN的表达和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苏锐路艳郑鑫赵恩宏
关键词:LYN胃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大肠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MP-2与TIMP-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浸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MMP-2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强度依次增加,而TIMP-2在三者中的表达强度则依次降低。MMP-2在浸润程度深的大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浸润程度浅的,低分化的高于中高分化的,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TIMP-2的表达则在浸润程度深的低于浸润程度浅的,低分化的低于中高分化的,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MMP-2与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无显著相关性,MMP-2与TI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MP-2与TIMP-2表达的失平衡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李英健赵恩宏苏锐侯雷刘志满申兴斌
关键词:肠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肿瘤抗原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赵恩宏肖丽君方艳辉
关键词:肿瘤抗原肿瘤疫苗HSPDC
传统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5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腔镜组(49例)、NOSES组(51例)和ISR组(52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状况、疼痛、肛门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3.98±12.31)分钟,短于NOSES组的(203.54±15.02)分钟和ISR组的(199.85±11.9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ISR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为(60.21±10.05)小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7.52±6.21)小时、术后住院时间为(12.51±1.47)天,均长于NOSES组的(51.06±8.67)小时、(30.13±4.92)小时和(11.27±1.23)天、ISR组的(53.19±9.24)小时、(28.97±4.71)小时、(11.73±1.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ISR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高于术后4小时、术后4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高于术后4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4.93±0.76)分]、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3.21±0.42)分]均低于ISR组[(6.32±0.93)分、(4.48±0.54)分]、传统腹腔镜组[(5.93±0.81)分、(4.01±0.53)分](P<0.05),传统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均低于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的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术后3个月EORTC QLQ-C30评分为(74.82±4.01)分、6个月的EORT
李文熙郑鑫孙宝信张海生朱志达赵恩宏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HCT-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MTT检测不同时间点和浓度的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U-H71作用24h和48h后,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设置不同浓度组作用24h后,HCT-15细胞凋亡率上升且处于G2期的细胞增多;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周期及凋亡相关因子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ytc、Caspase9、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G2周期阻滞并诱导凋亡。PU-H71有可能通过负向调控JAK-STAT3途径来调控线粒体信号通路,以此影响凋亡和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
田朵朵邓程赵学荣王建平郑华川肖丽君赵恩宏
关键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真菌性腹腔脓肿的病因分析
2011年
真菌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的口腔、咽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及体表均有真菌生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龄、危重患者生命的延长,手术,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化学药品、免疫抑制剂等,深部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而真菌性腹腔脓肿的病例也随之增加。
李庆会赵恩宏
关键词:腹腔脓肿真菌性泌尿生殖系统深部真菌感染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3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应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蛋白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以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吻合口距肛门距离、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对吻合口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排气、排便功能,并改善术后营养不良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针对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侯雷吕晓峰赵恩宏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腹腔镜直肠癌吻合口漏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最受大学生欢迎。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肖丽君赵恩宏刘立新郭亚春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
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思考与展望
2020年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大前提下越来越注重减少损伤,降低疼痛,手术切口美观等“微创”意识,从最开始的开腹手术发展到腹腔镜手术,“微创”意识逐渐被重视,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应运而生。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是指使用腹腔镜、机器人、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e miorosurgery,TEM)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平台完成腹盆腔内各种常规手术操作(切除与重建),经人体自然腔道(直肠、阴道或口腔)取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1]。NOSES手术于2008年被国内学者首次提出,201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NOSES联盟和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NOSES专委会。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colorectal cancer-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CRC-NOSES)是指对发生在结直肠部位的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本文就目前开展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手术方式、适应症、安全性结合目前国内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重点为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CRC-NOSES)的技术展望。
赵子民赵恩宏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
NOSES-I式B法与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研究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I式B法与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低位直肠癌的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NOSES组行NOSES-I式B法,ISR组行ISR。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肛门直肠功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完成数据分析,术后并发症、Kirwan分级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x?检验;围手术期指标、Wexner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OSES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ISR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患者术后6月、12月Wexner评分显著低于ISR组(P=0.000);NOSES组Kirwan分级情况优于ISR组(P=0.029)。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NOSES-I式B法治疗相比ISR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有效保护患者直肠肛门功能,更利于其术后恢复。
李文熙郑鑫孙宝信张海生朱志达赵恩宏
关键词:腹腔镜疗效比较研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