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琮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癌
  • 5篇细胞
  • 5篇腺癌
  • 3篇胰腺癌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肿瘤
  • 3篇腺癌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增殖
  • 2篇上皮
  • 2篇上皮间质
  • 2篇上皮间质转化
  • 2篇体外增殖
  • 2篇间质
  • 2篇姜黄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许琮
  • 7篇赵秋
  • 5篇李德民
  • 4篇覃华
  • 3篇张淑娟
  • 2篇庞慧芳
  • 2篇夏超
  • 2篇黎培员
  • 1篇朱亮
  • 1篇卢晓云
  • 1篇周琦
  • 1篇王波
  • 1篇王渝
  • 1篇常莹
  • 1篇杨娟
  • 1篇赵慧贞
  • 1篇彭思思
  • 1篇杨雅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The 14...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型无镍ZrCuFeAlAg非晶态合金的体外细胞毒性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检测一种新型无镍Zr-基非晶态合金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的体外细胞毒性,并与常用生物医用合金Ti6Al4V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以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按照ISO 10993-5:1999及GB/T 16886.5-1997标准,将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纯Zr及Ti6Al4V材料按试件表面积与培养液体积比为1cm2/mL和0.5cm2/mL分别提取浸提液,再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分别检测以浸提液培养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1、3、5d后的光密度(OD)值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以评价其细胞毒性。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培养于合金样本表面3d后固定并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各组材料表面细胞生长形态。间接细胞毒性试验CCK-8结果提示,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组及纯Zr组与Ti6Al4V组相同,其1、3、5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5%,经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或1级,符合国家医用材料合格标准;直接细胞毒性试验LSCM观察人骨肉瘤MG-63细胞在各组材料样本表面生长形态相似,并且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数量之间无明显差别;SEM观察到人骨肉瘤MG-63细胞于各组材料表面贴壁生长及细胞形态均良好,基本符合医用材料标准,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它可成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替代材料,尤其用于骨科植入材料。
庞慧芳许琮覃华李德民黎培员王波张淑娟赵秋
关键词: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MG-63细胞
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抑制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影响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3种不同分化特征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AsPC-1、BxPC-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以终浓度10 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处理低分化PANC-1细胞24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分别以10 ng/mL TGF-β1、10μmol/L Cur+10 ng/mL TGF-β1、10μmol/L Cur处理PANC-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cadherin、Vimentin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NC-1、AsPC-1、BxPC-3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依次增强(1.00±00、1.36±0.04、2.14±0.06,P<0.05),而Vimentin表达则依次减弱(1.00±0.00、0.60±0.05、0.49±0.04,P<0.05),这表明低分化的PANC-1细胞间质特性最强.TGF-β1刺激PANC-1细胞发生典型的EMT形态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 l o t结果均显示,PA N C-1细胞经姜黄素及T G F-β1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T G F-β1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分别为0.67±0.05、0.47±0.05,P<0.05 vs对照组),Vimentin基因mRNA及蛋白则明显上调(分别为2.38±0.14、1.43±0.07,P<0.05 vs对照组),说明TGF-β1促进PANC-1细胞EMT过程.而与TGF-β1组相比,Cur+TGF-β1及Cur组的E-cadherin表达具有上调趋势(mRNA分别为0.98±0.06、1.34±0.08,P<0.05 vs TGF-β1组;蛋白为0.32±0.04、0.68±0.06,P<0.05 vs TGF-β1组),Vimentin却下调(mRNA分别为0.63±0.08、0.99±0.07,P<0.05 vs TGF-β1组;蛋白分别为1.01±0.14、0.57±0.06,P<0.05vs TGF-β1组),其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姜黄素具有阻断TGF-β1诱导的PANC-1细胞EMT效应.结论:姜黄素能够阻断TGF-β1诱导的PANC-1细胞的EMT过程,从而抑制其侵袭转移.
庞慧芳覃华赵秋许琮赵慧贞朱亮黎培员李德民
关键词:姜黄素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联合肿瘤特异性的CD4+T淋巴细胞过继治疗可获得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目的 拟通过对一些常用化学治疗药物的筛查来开发更多的具有类似环磷酰胺(CTX)作用的化学治疗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上设计和完成更有效的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动物模型试验,将苯丁...
卢晓云许琮张淑娟赵秋
恶性黑色素瘤胃十二指肠转移1例被引量:5
2013年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转移到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相对少见且易造成误诊.为了探讨此种疾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脉络膜恶性MM消化系转移的病例,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因此,原发灶切除后临床医生要做到定期随访同时加强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的认识.
许琮赵秋杨娟王渝彭思思周琦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及肿瘤干细胞表型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姜黄素及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肿瘤干细胞表型特征的影响,初步评价姜黄素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恶性程度、分化程度不同的胰腺癌细胞系panc03.27、Capan-2及PANC-1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单纯吉西他滨处理组、单纯姜黄素处理组以及吉西他滨联合姜黄素处理组,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力的改变;同时采用FITC 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不同处理组之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干性基因Notch1及Oct4的表达改变。结果 Panc03.27细胞中与单纯使用吉西他滨比较,联合使用姜黄素组细胞活力由(46.70±3.49)%下降为(35.53±1.84)%(P=0.047),细胞凋亡率由(5.01±0.75)%上升至(13.11±0.89)%(P<0.01),Notch1及Oct4表达明显下调(均P<0.01);Capan-2细胞中与单纯使用吉西他滨比较,联合使用姜黄素组细胞活力由(47.13±2.39)%下降至(5.36±0.25)%(P<0.01),细胞凋亡率由(13.02±1.79)%上升至(20.11±1.11)%(P<0.01),而Notch1及Oct4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ANC-1细胞中与单纯使用吉西他滨比联合使用姜黄素组细胞活力由(82.59±5.69)%下降至(7.33±0.25)%(P<0.01),细胞凋亡率由(6.77±2.03)%上升至(25.08±3.14)%(P<0.01),Notch1及Oct4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姜黄素可协同吉西他滨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及抑制肿瘤干细胞表型特征。
许琮夏超李德民常莹赵秋
关键词:胰腺癌姜黄素吉西他滨
DAB2IP对胰腺癌EMT及CSC特性获得的机制研究
目的:分别通过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探索DAB2IP(human DAB2 interactive protein)也称为AIP1(ASK1-interacting protein-1)对胰腺癌的作用,探讨其对胰腺癌EMT...
许琮
关键词: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DAB2IP对胰腺癌生长、转移及化疗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胰腺癌作为转移侵袭能力极强、致死率极高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往往不佳。DAB2IP作为一种RasGAP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中证明其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DAB2IP对胰腺癌生长、转移及化疗抗性的...
许琮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生长化疗耐药
IgA血管炎发病机制及胃肠道表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IgA血管炎是累及小血管的白细胞脆裂性小血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与凝血功能无关的皮肤紫癜性病变、胃肠道表现、关节炎或关节疼痛、肾脏病变.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疫苗、药物及肿瘤性疾病等相关.发病机制目前考虑与患者自身遗传易感性、IgA1免疫球蛋白"O"铰链区糖基化异常、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炎性因子与促炎性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等方面密切相关.IgA血管炎病理学上典型表现为多形核白细胞渗出及白细胞脆裂性血管炎.IgA血管炎治疗分为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血液净化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IgA血管炎预后与发病年龄及是否累及肾脏相关.
杨雅许琮覃华李德民赵秋
关键词:腹型发病机制内镜检查
盐霉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盐霉素对胰腺癌C a p a n-2及PA N C-1细胞增殖及迁徙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迁移能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1、2、4、8、10、20、40、60、80?m o l/L不同浓度的盐霉素处理C a p a n-2及PA N C-1细胞24 h后,利用C C K8检测细胞增殖并得出半数抑制率的药物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 C50).利用T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进一步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E M T)关键分子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霉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apan-2及PA N C-1细胞的增殖,其I C50分别为20及10?mol/L.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发现盐霉素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值均<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E-cadherin表达上调而Vimentin表达下调,进而Real-time PCR检测后发现Capan-2细胞在DMSO对照组作用及盐霉素处理后E-cadherin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40±0.0988 vs 3.7920±0.0733,而Vimentin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98±0.0332 vs 0.2756±0.1250;PANC-1细胞在DMSO对照组作用及盐霉素处理后E-cadherin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10±0.1130 vs 0.5790±0.2230而Vi m e n t i n基因的m R N 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820±0.2670 vs 1.6920±0.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霉素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迁徙能力,可能通过抑制EMT发生过程抑制细胞的转移能力.
许琮夏超张淑娟覃华李德民赵秋
关键词:胰腺肿瘤盐霉素细胞增殖细胞迁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