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爱花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唐代
  • 4篇隋唐
  • 4篇墓志
  • 2篇大一统
  • 2篇学术
  • 2篇隋唐时期
  • 2篇民族
  • 2篇墓志铭
  • 2篇交融
  • 2篇出土
  • 2篇出土文献
  • 1篇动员
  • 1篇动员方式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民族国家
  • 1篇新字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野
  • 1篇学术热点
  • 1篇艺术

机构

  • 1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8篇蒋爱花
  • 1篇李硕
  • 1篇张国刚
  • 1篇吴杰华
  • 1篇陈敏学

传媒

  • 2篇中国史研究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民族史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学术界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人民周刊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2014年
自4世纪初,匈奴、羯胡、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掀起了第一波入主中原的浪潮,相继建立了十六国、北朝诸政权。造成这一历史变局的根源,除了中原王朝自身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凋敝,还有军事方面的原因,即北方游牧族的骑兵优势。但北方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统治重心从边疆转移到中原农业区,其生活方式、军事动员方式、兵种来源也都和塞外草原时期有了很大区别。另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还面临着与其他北方政权的战争,以及对东晋、南朝政权的战争。不同的对手和战场环境,也使得骑兵战术更加多样化。
李硕蒋爱花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北朝骑兵北方少数民族北方民族动员方式
“武周新字”研究情况概述被引量:2
2014年
"武周新字"是武则天改唐为周后颇具政治意味的文化改革措施。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必要的综述。结合研究中的武周造字的数目、造字时间及分期、新造字的具体流变以及"武周新字"研究对于断代与文物鉴别的应用价值与意义等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论述,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及趋势试做出一些评价,能够对"武周新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蒋爱花安劭凡
关键词:造字武则天
隋唐“大一统”格局的源与流
2025年
“大一统”思想、“华夷之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等相互关联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认为,汉、唐、元、清在形成中国统一体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四段论”。《中国疆域史》在“四段论”的基础上提出“五段论”,指出远古至夏商周是中国疆域的准备时期。
蒋爱花郎朗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大一统华夷之辨隋唐
隋唐“大一统”格局的源与流
2024年
隋唐结束了南北对立的局面,建立起兼跨长城内外的统一王朝,将众多族群纳入国家的疆域及文化圈中。在治理过程中,唐朝中央政府逐渐孕育并确立了以“大一统”为核心的“华夷一体”族群观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天下一统的疆域观、王权一统的政治观、家国一体的文化观。这一深刻而多维的观念促使边疆与中原的互动日益密切,推动了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成就了中国古代疆域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盛世记忆。
蒋爱花郎朗
关键词:隋唐大一统源流
唐代幽州墓志铭中的迁葬现象被引量:3
2017年
幽州地区在隋唐时期的地位多变,国力强势时,为开疆拓土的经略之地;国力衰微时,则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多数时期,充任中央政府经营东北的前沿。在已经刊布的唐代幽州地区墓志铭中,部分墓志铭存在着迁葬的记载。此前有学者关注过唐人死后迁葬两京的现象,但唐代幽州地区的墓志铭反映出不同的区域社会特征。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幽州镇逐渐成为河北三镇的文化中心,士人北走河朔成为唐代后期的典型文化特征。随着割据程度的加深,幽州地区出现了'官于燕地,因家徙此,遂为蓟人'的现象。墓主人或为驻守北地的将领,或为担任幽州辖区州县的官员,或为入朝蕃将的后裔,或为随子(孙)而迁的女性。即使如异乡异族的丧葬礼俗,也深刻反映出汉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对于幽州的向心力和籍贯认同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蒋爱花
关键词:唐代墓志铭迁葬汉化
有趣的唐代晚婚故事——以墓志记载为视角
2018年
婚姻原本基于生物性的结合与生育,但进入文明社会后,婚姻成为缔结新型社会关系的源头。古今中外,男婚女嫁都算是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的礼法观念中,婚姻被视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礼记正义》卷六一)。既然是礼法的要求,官方对于婚姻年龄的规定必然会细化且以成文法规的形式公布出来。
蒋爱花
关键词:墓志故事晚婚唐代《礼记正义》文明社会
绕不过的陈寅恪——评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被引量:2
2006年
蒋爱花
关键词:政治史陈寅恪
美国高校多中心治理视角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启示被引量:3
2017年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有助于学生管理中心要素的拓展,促使被动的、封闭的管理思想发生转变,让学校、政府、社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成为有机的整体。文章以多中心治理角度观察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特征,并探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内在不足。将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优点加以借鉴,确立多中心治理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路径。
蒋爱花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美国高校
近年来中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5年
中古时期泛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在大一统格局的崩溃、重建、修复过程中,各族群呈现出长时间、多维度的交往交流交融特色。作为族群共生的典型时期,中古时期不同族群间互动之频繁超迈秦汉,历来是民族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时间段。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下简称“三交”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益完善,学界关于中古时期“三交”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维度不断深化。笔者不揣浅陋,试作爬梳探讨,遗漏及讹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蒋爱花郎朗
关键词:中古时期
“第三届幽州学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2018年1月20日,以“出土文献、传世文本与理论思考”为主题的第三届幽州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日本明治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学者共聚一堂,以“幽州学”为中心,聚焦于幽州地区的边郡家族、佛教寺庙、墓志搜集与整理、胡人族属与身世、边地节度使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蒋爱花郑豪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出土文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