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天裕

作品数:72 被引量:31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4篇康复
  • 11篇多发
  • 11篇多发性
  • 11篇多发性硬化
  • 8篇预后
  • 8篇射频
  • 8篇射频消融
  • 8篇消融
  • 8篇关节
  • 7篇电刺激
  • 7篇吞咽
  • 7篇祛除
  • 7篇疗法
  • 6篇吞咽障碍
  • 6篇疗效
  • 6篇老年
  • 5篇信度
  • 5篇运动疗法
  • 5篇面部
  • 5篇病变

机构

  • 7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市盲人学...
  • 3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1篇蒋天裕
  • 31篇王兴林
  • 22篇瓮长水
  • 16篇高月明
  • 14篇索伟
  • 11篇王娜
  • 10篇张立宁
  • 9篇肖红雨
  • 9篇郭燕梅
  • 7篇黎春华
  • 7篇王秋华
  • 6篇吴卫平
  • 6篇刘立明
  • 5篇郎森阳
  • 4篇黄德晖
  • 4篇焦伟国
  • 3篇刘子洋
  • 3篇黄丽萍
  • 3篇朗森阳
  • 3篇马延爱

传媒

  • 11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武警医学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国外医学(物...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康复频率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G1组、G2组、G3组,每组30例,训练频率分别为1次/周、2次/周及3次/周,训练方式采取PD特异性康复训练操,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总训练周期为6个月。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MWT)、Fullerton高级平衡(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FAB)量表、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九孔柱测试(nine-hole peg test, 9-HPT)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are-39,PDQ-39)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3组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G2组训练后10-MWT显著低于训练前,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G3组训练后UPDRS、UPDRS-Ⅲ、10-MWT、TMT-A、9-HPT及PDQ-39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30.72±11.31)分vs(31.41±10.42)分,P=0.001;(19.21±9.72)分vs(20.17±8.80)分,P=0.001;7.38(6.26,8.49)s vs 7.48(6.53,8.56)s,P=0.004;(53.97±8.74)s vs(54.07±8.62)s,P=0.026;38.71(33.71,49.71)s vs 38.90(33.78,49.82)s,P=0.001;28.00(14.50,36.00)分vs 30.00(15.50,38.50)分,P=0.001],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23.00(16.00,33.00)分vs 21.00(16.00,32.00)分,P=0.005]。G3组患者在运动即刻康复效果最佳,至运动后第4周各项指标测评结果仍优于基线水平。结论 3次/周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非运动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且效果至少可持续4周。
姚甲瑞杨扬王娜刘丹丹罗玉君蒋天裕高中宝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疗法随机对照试验锻炼频率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康复治疗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和合理的康复治疗思路。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整体感知疗效(global perceived effect,GPE)、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评定。所得资料均采用CHISS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康复组VAS、GPE和ROM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瘫后肩关节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可能是RSD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无痛体位和治疗可以缓解疼痛,调节交感神经,综合其他常规理疗,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蒋天裕王兴林张立宁索伟郞森阳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偏瘫关节松动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侧脑室旁脑软化位置及大小与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旁脑软化的位置及大小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根据标准选出24例,脑梗死22例,外伤性脑软化2例,左侧15例,右侧9例。采用运动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Barthel指数及Brunnstrom分期标准评定,随访观察1—12年。结果:4例病变在侧脑室旁前部病灶大小为33.1±48.7cm3,后缘在额中线后0.6±0.5cm,病后4.5±1.7个月恢复达Brunnstrom Ⅵ。3例病变在侧脑室旁中部4.1±1.5cm3,后缘在额中线后0.9±0.1cm,病后12.3±3.5个月恢复到Brunnstrom Ⅵ;病变在侧脑室旁后部3例,病灶大小1.9±0.9cm3,后缘在额中线后1.3±0.3cm,病后19.0±14.8个月恢复达Brunnstrom Ⅵ;而4例病灶大小为12.0±5.9cm3,后缘在额中线后1.8±0.7cm,随访17.3±3.6个月,仍未完全恢复,留有后遗症。1例侧脑室底部旁病灶3.75cm3,后缘在额中线后0.4cm,4个月恢复到Brunnstrom Ⅵ;而另1例病灶3cm3,后缘在额中线后1cm,随访60个月后留有偏瘫步态。结论:脑软化位于侧脑室旁前部运动功能恢复快、预后好,在后部根据脑软化位置及大小不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结果明显不同。
王兴林蒋天裕郭燕梅高月明朗森阳
关键词:脑软化侧脑室预后
侧脑室旁病变位置及大小与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脑软化灶位置及大小不同,康复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是不同的,如何根据脑软化灶的部位及大小确定病人康复后与未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是医务人员及病人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CT或MRI检查确定侧脑...
王兴林蒋天裕高月明郭燕梅
关键词:康复治疗运动功能恢复
文献传递
骨密度在脊椎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疼痛特征评价上的应用及电磁力治疗对其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张大新张伟郑威蒋天裕关志成李宁华马海波李占魁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分层祛除寻常疣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9年
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部和手足,影响美观。本院理疗科历时4年研究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皮肤病,采用XL-射频皮肤治疗仪治疗寻常疣,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王兴林漆军蒋天裕索伟肖红雨张立宁高月明
关键词:寻常疣射频消融
腓总神经电刺激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踝关节功能在偏瘫步态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脑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有密切关系[1,2 ] 。许多偏瘫患者在康复后常遗留有踝背屈障碍及跟腱挛缩。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 tion ,NMES)对偏瘫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与主动运动训练配合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腓总神经电刺激进行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进而对NMES在脑恢复机理方面的作用作一定的探讨。方法 健康受试者 6人 ,分别电刺激其腓总神经致踝关节背屈 ,同时利用 1 5TfMRI扫描头颅 ,所得资料经MRICro软件转换格式 ,再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P =0 0 0 1)。结果 兴奋区 :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 (primarysomatosensorycortex ,SⅠ )、第二躯体感觉区 (sec ondarysomatosensoryarea ,SⅡ ) ,同侧SⅡ、第二躯体运动区 (secondarymotorarea ,MⅡ ) ,以及双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抑制区 :按P =0 0 0 1标准 ,双侧均没有阳性结果 ,按P =0 0 5标准 ,则在对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交汇处有小片阳性区域 ,涉及 7区。结论 腓总神经电刺激致踝关节背屈时对大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促进损伤后大脑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激活了随意运动的中枢编程和感觉性反馈环节。
胡杰卢广文王兴林蒋天裕马林李德军
关键词: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腿痛症状机理探讨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仙灵骨葆片剂对改善骨质疏松症腰痛、腿痛症状的机理。方法 5 0岁以上 5 0 0例人群中抽取 5 0例腰痛、腿痛患者 ,服药 4— 8周 ,服药前后分别测定骨密度。结果 5 0例患者中 ,疼痛症状改善者 36例 ,其中女性 2 7例 ,男性 9例。但所有被测患者腰椎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服用仙灵骨葆片剂 6— 8周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特定的腰椎骨痛、髋骨骨痛症状 ,其机理可能与仙灵骨葆改变骨小梁空间生物力学结构有关 。
张大新蒋天裕王丽丽李宁华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D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收治的老年KD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及物理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肌力训练,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黎春华王秋华蒋天裕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衰弱康复中的应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Scopus数据库中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相关综述或论著,检索时限为1996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Citespace 6.2.R3 Advanced软件分析作者、国家或地区和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653篇文献。VR技术在老年衰弱康复的应用相关研究年出版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顶峰。Riva G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学者。美国是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发文量最多、中心性最高,中国目前发文量居第二位、中心性排名第三位。频次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VR技术、衰弱人群、康复;中心性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衰弱人群、VR技术、老年人居家环境管理;爆发强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VR技术、运动表现、老年人居家环境管理;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聚类群为衰弱人群、运动康复、患者满意度。结论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相关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热点与前沿集中于衰弱老人的跌倒预防和居家环境管理等,后续可加强相关临床研究,为延缓和改善老年人衰弱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周慧陈硕瓮长水蒋天裕蒋天裕张丽
关键词:虚拟现实衰弱康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