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滨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善有善报——“善”(kindness)在美国的人际传播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以47名美国大学本科生的专题学期报告为文本材料,从传播学阐释学派的视角,用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方法,探讨"善"(kindness)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行为,在美国语境中的人际社会功能和社会意义:善作为社会润滑剂;善作为关系凝聚剂;善具有互易性。
- 董海滨
- 关键词:人际传播话语分析
- 析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意识形态纷争和身份认同冲突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从意识形态、族群电影以及身体政治等方面展示发生在美国本土新闻娱乐产业中的一场文化战争,并分析概述在这场战争中日益破碎的美国文化身份。首先,本文通过描述显现于新闻娱乐业的意识形态之争,概括美国内部文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好莱坞院线的黑白大战,揭示身体政治如何成为相关影片不容忽视的主题和突出特色。最后,以卡梅隆的《阿凡达》为例,说明美国主流社会在肉体的疲惫中,企图通过超验主义超越种族矛盾,却又端起文化剽窃的钵盂,落入文化殖民的樊篱。而引发这场文化战争的原动力,一言蔽之,便是崇尚竞争的美国社会"胜者为王"的基本价值观。
- 董海滨
- 关键词:身份身体政治
- 哈金《自由生活》与文化身份感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探讨哈金创作风格及题材变化是否与其名声地位变化相关?哈金是否在《自由生活》的创作中反映出对自己中国身份的回归?除了创作风格、写作手法,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因素使《自由生活》让美国读者反感,遭评论界恶评?
- 董海滨海燕
- 关键词:文化身份写作手法社会文化
- 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被引量:8
- 2016年
- 受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启发,跨文化传播学将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发展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唐纳尔·卡鲍尔(Donal Carbaugh),玛丽·简·考利尔(Mary Jane Collier)以及麦克尔·海克特(Michael Hecht)是三位研究文化身份的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诠释学派学者(interpretive scholars),其理论主要强调了身份认同过程中传播的中心性,身份演绎中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动态互动性,以及由多重性、多维度、多变性组成的身份复杂性。总结梳理了这三位主要学者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并进一步反思文化身份的复杂性。
- 董海滨
- 关键词: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