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旭

作品数:83 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针刺
  • 30篇卒中
  • 23篇脑卒中
  • 21篇电针
  • 21篇卒中后
  • 14篇脑卒中后
  • 12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9篇中风
  • 9篇缺血
  • 8篇针灸
  • 7篇失眠
  • 6篇电针治疗
  • 6篇动功
  • 6篇穴位
  • 6篇针刺治疗
  • 6篇合谷刺
  • 5篇血性
  • 5篇中风后

机构

  • 78篇黑龙江中医药...
  • 73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哈尔滨市急救...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作者

  • 83篇董旭
  • 77篇王东岩
  • 12篇冯丽媛
  • 11篇张莹
  • 7篇张蕊
  • 6篇周海纯
  • 5篇蔡国锋
  • 5篇宋晶
  • 4篇孙忠人
  • 3篇霍宏
  • 3篇王帅
  • 3篇邢继杰
  • 3篇佟丹
  • 2篇王春霞
  • 2篇王鹏
  • 2篇郭蕊珠
  • 2篇刘洋
  • 2篇王斌
  • 2篇吴迪
  • 2篇谢兴国

传媒

  • 23篇针灸临床杂志
  • 7篇上海针灸杂志
  • 4篇中医药学报
  • 4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2014年中...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1篇2025
  • 11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5篇201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侧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采用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评估焦虑量表评分SA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I指数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并对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和腕屈肌进行主动收缩测定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SAS、MAS评分、BI指数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主动肌收缩的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值比较,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RM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三头肌治疗前后RM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电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侧肌张力、肌肉痉挛状态、提高肌力,增加主被动肌间的协同收缩,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对肱二头肌的肌力、肌张力影响大于上肢其他肌。
谢兴国董旭张虹岩尹鑫张莹王东岩
关键词:浮针疗法电针疗法表面肌电图
针刺调节免疫系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脑梗死(CI)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免疫系统在其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诊疗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特点,且在治疗CI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免疫系统在CI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针刺对生物体机能具有多层次的调控特点,近年来在调节免疫系统以改善脑梗死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针刺调节免疫系统治疗CI的作用机制进展,涵盖针刺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其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改善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探讨了针刺通过调控神经-免疫网络,影响脑内微环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为CI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徐榕誉(综述)王东岩董旭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免疫调节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以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视觉空间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预后。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可有效缓解PSCI等并发症,降低机体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与针刺相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特殊针法、针刺放血疗法、耳针疗法及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目前,针刺治疗PSCI在临床研究方向、辨证统一标准及观察指标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未来应统一辨证分型、规范试验设计等,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为临床治疗PSCI提供更多依据。
王若愚董旭冯丽媛霍宏张虹岩张莹林丽王东岩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
PBL联合CBL在《神经定位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升高,医院教学领域改革逐渐为社会、民众所关注。医院内实习是见习医师转变自身角色,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彻底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过程。但是,从实际见习情况可以看出,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见习医师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全方位提高见习医师的综合能力。本文简单阐述PBL联合CBL在《神经定位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蔡国锋贾坤平王东岩周海纯董旭
关键词:教学教学改革
不同时序头针联合康复技术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如何能尽快恢复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是国内外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头针联合不同康复技术以同步或非同步时序进行有序刺激的协同调控模式是一种新的康复治疗理念。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头针联合康复技术以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合理的选择。
朱星燕王东岩董旭王若愚郑茹文张千石王鹏张莹
关键词:卒中时序性康复技术
经颅重复针刺情感区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情感区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62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两组均取穴头部情感区,对照组针刺得气后静置留针30min,治疗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得气后快速捻转,捻转频率至少200r/min,单次捻转时间为3min,进针与出针时各捻转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MSE、MoCA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DST量表对患者注意功能进行评定,MBI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额区各频段脑电功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MoCA、DST与MBI评分治疗后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额区脑电各频段功率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δ频段、θ频段功率值较治疗前降低,α频段功率值较治疗前升高,DTAB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频段功率值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情感区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注意功能、整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可以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前额区的脑神经元功能活动。
刘月王东岩董旭李慎微王益言赵东雪杏亚婷
关键词:卒中
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及方案优化的研究
目的:在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客观地评价脑卒中病人腕背伸功能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因素对针刺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腕部功能重建的影响,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集腕背伸时主动肌的sEMG...
董旭
关键词:合谷刺正交试验设计表面肌电信号
文献传递
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在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认知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广泛用于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探讨无创性脑成像技术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在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国际化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孙嘉婧赵宝锋杏亚婷张虹岩董旭吴建丽王东岩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弥散张量成像
国医大师孙申田针灸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2025年
文章介绍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多系统萎缩临床经验。孙教授认为多系统萎缩病位在脑,治疗应标本兼治。脑病为本,选用头针调神,根据运动障碍不同分型,选择头穴区针刺治疗。伴随症状为标,整体考量,经络辨证配穴。经颅重复针刺手法增强疗效,为临床治疗多系统萎缩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徐榕誉王东岩周以皓董旭张莹孙申田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针灸名医经验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的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阐述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病理变化。以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检测为指标,进行术后24h、7d、14...
周海纯王东岩李响董旭
关键词:头穴丛刺康复技术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