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坤
- 作品数:128 被引量:95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PEG模拟干旱对大豆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以黑农44和黑农65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2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开花期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SASC)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HRS)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时期内,对照组与处理组中,抗旱品种黑农44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敏感型品种黑农65。相关性分析可知:黑农44和黑农65的CAT活性与SOD活性,SASC与CAT活性,HRS与SOD活性,HRS与SAS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HRS与T-AOC显著正相关;耐旱型品种黑农44的T-AOC与POD活性,SASC与POD活性,HRS与CAT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敏感型品种黑农65 T-AOC与POD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SASC与POD活性,HRS与CAT活性正相关均不显著;黑农44的SASC与SOD活性显著正相关,黑农65则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耐旱型品种黑农44抗氧化酶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敏感型黑农65。试验表明抗旱大豆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 高鑫宇刘丽君刘博马玉玲王瑞奇董守坤
- 关键词:干旱大豆抗氧化酶抗氧化能力
-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
- 2010年
- 针对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 马春梅杨亮董守坤刘丽君唐远征龚振平赵宏伟
-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大学生
- 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在盆栽条件下,以大豆品种绥农14为材料,研究了大豆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BR处理增幅更明显。一定浓度BR缓解了干旱胁迫下丙二醛积累和叶绿素降解。油菜素内酯适宜喷施的浓度范围是0.2~1.2mg/L。
- 阮英慧董守坤刘丽君孙聪姝郭茜茜王利彬盖志佳
- 关键词:大豆油菜素内酯生理指标
-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 董守坤刘丽君马春梅孙聪姝龚振平祖伟
- 关键词:大豆氮素铵态氮硝态氮
-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促进了大豆营养器官生长,以NH4+的效果最明显,NO3-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以NH4+作为氮源,R5期之前高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R5期以后低氮条件下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致使R6?R8期低氮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低氮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以NO3-效果明显;根冠比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V4?R4期低氮水平下根冠显著高于高氮处理,R4期以后根冠比差异不大。高氮条件下株高、节数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单株粒数、单株子粒重显著低于低氮处理,收获指数和表观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高氮条件下促进了植株生长,但不利于产量形成。
- 董守坤刘丽君李小梅马春梅龚振平孙聪姝祖伟
- 关键词:大豆氮素生物量
- 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2025年
-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背景下构建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其适应新形势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根据新农科建设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实践教学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生产实习模式建立、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体制完善等方面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农业人才。
- 唐鑫华董守坤刘丹王丹丹张林刘鑫陈庆山
- 关键词:农学专业农业人才
-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高校生产实习现状与思考被引量:4
- 2023年
-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巧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这就要求农科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和思考能力。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需要,同时依据农学学科特点,本文从生产实习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生产实习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思考,有效地提高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力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农科人才。
- 董守坤杨亮刘丽君
- 关键词:农学专业高等教育
- 大豆脱皮条件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研究
- 2019年
-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加工品质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合农76为试验材料,于震铎豆业有限公司采用免烘干智能脱皮机对大豆进行脱皮处理,分析了大豆脱皮处理前后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差异,以期为大豆脱皮工艺提供一定的借鉴。
- 张鸿江英泽徐光海孙德生刘丽君董守坤
- 关键词:大豆脱皮蛋白质脂肪
- 干旱胁迫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保障人类和动物营养所需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频发,春旱尤其严重,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深入了解大豆植株对干旱逆境的生理响应,对更好地指导大豆抗逆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王利彬董守坤
-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花期生理影响
- 甲哌鎓缓解大豆幼苗叶片干旱胁迫的生理效应
- 2025年
- 为探究甲哌鎓(DPC)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缓解作用,以大豆品种黑农44(HN44)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DPC(0、100、300、500、700 mg/L),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处理(S0)相比,喷施DPC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可溶性糖、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A)含量和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下降。ABA含量随DPC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IAA在S700处理、GA和ZA在S500处理时含量最高。在第9天,与S0处理相比,S300处理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提高了14.47%、67.60%、111.03%和83.35%。F_(v)/F_(m)、F_(v)/F_(o)和ETR均在S3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S0处理相比,分别上升了8.30%、19.70%和32.30%。NPQ在S300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S0处理相比下降了20.80%。适宜浓度的DPC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抑制膜脂氧化、增加内源激素含量等方式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 侯晓敏申惠波董守坤闫锋董扬赵富阳李清泉左月桃
- 关键词:大豆DPC干旱胁迫内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