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涛
- 作品数:34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强直性脊柱炎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该家系的易感基因,为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组AS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48岁和18岁,病程分别为23年和4年。提取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数据库比对,过滤掉同义突变及高频突变,整合家系成员单核苷酸非同义突变,寻找致病基因。结果:家系成员共得原始数据80 G,数据具有较高质量值,通过对家系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JAK2基因12号外显子上存在的杂合突变c.1709A>G(p.Tyr570Cys)为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突变。另外,该家系MUC3A基因c.1151T>C突变可能是该家系患病成员肠道症状的原因之一。结论: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AS易感基因是可行的,JAK2基因c.1709A>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AS的致病突变及位点。
- 任伟凡胡劲涛高炀杜伟斌章何陋吴奕江吴风晴柴乐全仁夫
- 关键词:病史采集
- 补肾活血方调节自噬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组织H型血管及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补肾活血方调节自噬对去势骨质疏松小鼠H型血管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组和补肾活血方组,补肾活血方组在去势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以补肾活血方灌胃,假手术组及骨质疏松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8周。采用Micro-CT检测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EMCN、CD31共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LC3和P62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内RUNX2、COL1A1、LC3及P6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内RUNX2、COL1A1、LC3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组骨组织BV/TV、Tb.N、Tb.T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MCN和CD31共表达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C3阳性表达减少,而P62阳性表达增加,RUNX2、COL1A1和LC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6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骨质疏松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骨组织BV/TV、Tb.N、Tb.T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MCN和CD31共表达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C3阳性表达增加,而P62阳性表达减少,RUNX2、COL1A1和LC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6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骨组织内自噬水平,增加骨组织内H型血管形成,促进骨组织的形成,起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
- 胡劲涛阮立奇钱剑胜王振威倪月明胡淼锋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补肾活血方自噬骨形成
- 诱导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变化被引量:6
- 2021年
-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采用芒针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降低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促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核转录因子的活性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参考国际公认的改良Allen’s造模法制作T9-T10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 h,24 h,3 d,7 d获取大鼠脊髓及尾动脉血液标本并进行BBB评分;ELISA分别检测脊髓及尾动脉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水平,确定脊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最高点及血清与脊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含量的变化规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甘草酸组(采用甘草酸灌胃20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4组,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最高时间点获取脊髓,通过RT-PCR、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脊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观察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变化。实验方案经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3 d脊髓及血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6 h,24 h,7 d(P<0.05);②脊髓损伤3 d时,甘草酸组脊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③甘草酸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P<0.05);④结果说明,脊髓损伤后,血液及脊髓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显著升高,3 d时处于最高值;通过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后,发现HMGB-1/TLR4/NF-κB通路是诱发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重要通路之一。
- 柴乐吕建兰胡劲涛胡华辉许庆军余进伟全仁夫
- 关键词:脊髓核因子通路炎症反应
- 祛痹镇痛方联合射频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常见关节退行性疾病,早中期主要是采用物理治疗及消炎止痛类药物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膝关节疼痛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且这部分患者尚未达到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1]。射频去神经化通过射频技术使感觉神经变性,阻滞伤害性信号的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2]。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阻遏气血运行,筋脉痹阻,不痛则痛,祛痹镇痛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应用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本研究联合祛痹镇痛方及射频去神经化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胡劲涛曲丕盛阮立奇付霜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肾虚血瘀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阮立奇陈惠国王玲张伟潘浩胡劲涛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
- 锁定钢板加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
- 目的:总结锁定钢板加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经验,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因素,对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30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2~60岁,平...
- 胡劲涛胡淼锋周晓城许超
- 关键词: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固定胫骨骨折不愈合
- 文献传递
- 人尿液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毛囊干细胞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定向分化为毛囊干细胞(HFSCs)的潜能。方法通过4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重编程健康人尿液细胞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通过调控维甲酸(RA)、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将iPSCs诱导为毛囊干细胞(HFSCs),并对iPSCs来源的毛囊干细胞(iPS-HFS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RT-qPCR。结果人尿液细胞来源的iPSCs具有胚胎干细胞(ESCs)类似的细胞形态、基因表达。通过调控RA、BMP-4及EGF信号通路,iPSCs定向分化为具有类似毛囊干细胞形态、基因表达和表型的细胞。结论通过4个转录因子,尿液细胞成功重编程为全能性的iPSCs。iPSCs具有毛囊干细胞类似特性,为构建基于iPSCs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参考。
- 周化腾李长明王利祥胡劲涛杜伟斌章何陋任伟凡
- 关键词:EGF诱导多能干细胞毛囊干细胞
- 富血小板血浆对肩袖损伤后脂肪浸润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肩袖损伤模型大鼠肩袖相应肌肉脂肪浸润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RP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切开皮肤,暴露肩袖组织后缝合,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每2 d注射1次;模型组和PRP组暴露肩袖组织后予以切断冈上肌肌腱,然后缝合皮肤。模型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每2 d注射1次;PRP组于冈上肌组织多部位肌肉内注射PRP 0.5 ml,每2 d注射1次。将新鲜获取的健侧及造模侧冈上肌组织进行称重,获得肌肉湿重比。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3组大鼠冈上肌组织中脂肪形成情况,随机选取冈上肌组织中腹部5个区域,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每个区域内20根肌纤维的横截面积。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大鼠成脂指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大鼠C/EBPβ、PPARγ、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大鼠冈上肌肌肉湿重比大于假手术组(P<0.05)。对3组大鼠冈上肌病理切片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模型组大鼠冈上肌中脂滴形成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且肌肉组织出现萎缩;PRP组冈上肌中脂滴形成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肌肉组织萎缩程度也较轻。模型组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假手术组和PRP组(均P<0.01),PRP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PRP组大鼠C/EBPβ、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 赵晨胡劲涛张琼贲定严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肩袖损伤脂肪浸润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病理过程,伴有股骨头缺血和骨细胞坏死,是骨科疑难杂症之一。因皮质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的2/3。近年来,细胞因子调节与基因治疗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
- 周晓成胡淼锋叶福生胡劲涛蔡云火赵鹏
- 关键词:骨坏死股骨头基因学
- 文献传递
- 牵引按抖法治疗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牵引按抖法治疗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纳115例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按抖法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组中,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且复发率较低。结论:牵引按抖法对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赵友王昌兴王伟东张狄胡劲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