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继东

作品数:61 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血管
  • 12篇痴呆
  • 11篇血管性痴呆
  • 11篇缺血
  • 10篇动脉
  • 8篇症状
  • 8篇症状性
  • 8篇神经元
  • 8篇灌注
  • 7篇凋亡
  • 7篇动脉狭窄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硬化
  • 7篇再灌注
  • 7篇重症肌无力
  • 7篇无力
  • 7篇肌无力
  • 7篇急性
  • 6篇缺血半暗带

机构

  • 61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61篇肖继东
  • 50篇李吕力
  • 28篇陈渊
  • 26篇蔺心敬
  • 25篇罗永坚
  • 21篇李晓峰
  • 20篇张丽香
  • 19篇钟维章
  • 17篇李燕华
  • 17篇陈志
  • 11篇范秉林
  • 11篇董艳玲
  • 10篇韦俊杰
  • 9篇梁浩
  • 8篇唐士婷
  • 8篇韦旋
  • 6篇李瑶宣
  • 6篇张德敏
  • 6篇王铁建
  • 5篇滕晓茗

传媒

  • 8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临床新医...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皮酚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TLR2通路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李晓峰李吕力郭远瑾陈志肖继东李晶晶韦旋封浑覃艳艳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AA019214)。背景: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部炎症,HSE具有高病死率、病情严重等特点。HSV感染过程中大量促炎细胞因子...
关键词:
关键词:疱疹病毒性脑炎丹皮酚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反复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加剪尾放血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行为学和生化学评价。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含量持续降低。结论本方法可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于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及药物筛选或疗效评价。
蔺心敬李吕力王铁建罗永坚董艳玲肖继东
关键词:痴呆动物
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通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35-55)为抗原诱导。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EAE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的CD80和CD86表达水平。结果甲强龙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轻于EAE组,大脑CD8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AE组(P<0.05),而CD86表达明显高于EAE组(P<0.05)。结论甲强龙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CD80表达并上调CD86的表达。
李吕力韦俊杰李晓峰李燕华陈渊范秉林张丽香陈志肖继东韦旋王夏薇封浑
关键词:甲强龙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CD80CD86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钟维章陈渊李吕力陈娟带李燕华范秉林肖继东陈志
题来源与背景: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位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约40%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远端供血区域缺血坏死,从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及体征。抗栓治疗...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脑卒中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每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14和21d组。用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并用HE染色检查大鼠海马的缺血程度。结果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中,VaD模型组大鼠的电击次数、电击时间、潜伏期及主动逃避时间与干预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台实验中,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改善其智能,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患者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蔺心敬李吕力张丽香肖继东罗永坚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干预银杏叶提取物
GFAP和PGP 9.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模式及与S100和NSE的比较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特异性蛋白产物(PGP9.5)水平的表达模式。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24h内发病的AIS患者51例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GFAP、PGP9.5和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化表(NIHSS)评分和TOAST分型分别将52例AIS患者分成近乎正常组(8例)、轻度组(22例)、中度组(21例)和小动脉闭塞组(2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分析各组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GFAP、PGP9.5、S100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GFAP、PGP9.5、S10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乎正常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中度组血清GFAP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水平随病情严重逐步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和中度组的血清NSE水平高于近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动脉闭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的GFAP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后阳性率:血清GFAP(入院前:47.05%;入院后:60.78%)、PGP9.5(入院前:3.92%;入院后:1.96%)、S100(入院前:1.96%;入院后:9.80%)、NSE(入院前:19.60%;入院后:29.41%),小动脉闭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GFAP、PGP9.5、S100和NSE水平在入院前后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IS诊断效能:血清GFAP、PGP9.5、S100及3项联合AUC分别为0.875、0.836、0.693和0.956,以3项联合诊断效能最高(P<0.05)。结论GFAP、PGP9.5和S100可作为AI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3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李卫彬黄秀丽罗昌亮肖继东梁莉
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考核其智能,比较P300潜伏期的延长率和EEG异常率在VaD组和非VaD组患者间的差异,分析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以及EEG改变与VaD患者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aD组和非Va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2%和6.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VaD患者EEG异常率达75%,而且患者EEG改变愈明显,其痴呆愈严重。结论P300潜伏期与EEG均可以作为VaD患者诊断和考核疗效的客观指标;对VaD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可明显提高VaD患者的检出率。
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罗永坚肖继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
重症肌无力患者IL-18、TGFβ-1的表达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IL-18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清IL-18、TGFβ-1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按临床绝对评分法进行评分,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18、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t=6.18,P<0.01),MG患者基因芯片检测IL-18Ratio值为2.026,TGFβ-1Ratio值为2.34,结果具有一致性,Ⅱ型、Ⅲ型MG患者IL-18水平高于Ⅰ型患者,与患者临床绝对评分呈正相关(r=0.827,P<0.05)。结论 IL-18、TGFβ-1均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IL-18血清水平可能与重症肌无力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李晓峰李吕力罗永坚肖继东秦岭刘晓春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白介素18转化生长因子Β-1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收集广西脑卒中中心登记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63例。记录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是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以及并发症发生时间、类型。结果入组患者63例,1例患者因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位结束手术,1例患者因血管发生严重痉挛结束手术,手术成功率96.83%。61例患者共植入61枚颅内支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20%(5/61),其中术后出血性卒中3例,缺血性卒中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3.28%。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充分评估、选择患者,术中仔细操作以及严格术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秦柱贵钟维章陈渊范秉林肖继东廖翠芳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
鞘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1例MS按主要治疗方法分为鞘内注入甲泼尼龙(MPS)组、MPS冲击组及常规地塞米松组(DXM),比较治疗后各组不同时间的Kurtz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减少数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鞘内注入MPS组治疗早期EDSS评分减少较其他两组显著,尤其对于脊髓受累为主的MS患者ED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鞘内注入MPS与两种常规方法比较见效快,建议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董艳玲李吕力李瑶宣梁浩滕晓茗肖继东张德敏
关键词:鞘内注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