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泳
- 作品数:30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职业高等教育法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初探被引量:2
- 2004年
- 文章认为职业高等教育法律专业应根据自身特色规划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 ,尤其是从理论讲授、实际操作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 孙涛肖洪泳
- 关键词:职业高等教育法律专业专业课程设置
- 岳麓秦简所见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历史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大大推动了秦律的相关研究。但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实际运行,仍然缺少足够的史料佐证。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司法案例的发现,充分呈现出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样貌。其中刑事侦查的缜密,审讯与判决的分离,以及疑难案件的奏谳,无不透露出秦刑事诉讼程序的成熟与发达。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宏观发展历程来看,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定对中国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
- 肖洪泳
- 关键词:刑事诉讼程序历史价值司法案例
- 秦汉律令性质及其关系新解被引量:3
- 2019年
-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帝制政治的确立时期,也是律令体系的发轫时期。由于法家思想“明主治吏不治民”这一专制主张的深刻影响,作为“正罪名”的律所具有的普遍规范性质,正是通过“存事制”的令使其得以具体变化和适用的。秦汉时期的律令性质及其关系,不仅深刻折射出中国古代帝制政治的基本特点,而且全面影响了中国后世历代王朝律令体系的发展变化。
- 肖洪泳
- 关键词:秦汉律令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
- 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被引量:11
- 2004年
- 认识、理解和运用"法律文化"可以有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度,一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二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论域和对象。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的法律文化,它要求我们将法律看作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生活经验,意味着对所有法律的一种同情的理解,它代表着一种看待法律的合理的相对主义态度,它象征着一种对待法律的整体性考察和开放的心态。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旨在把法律看作文化的一个部分并通过文化来进行解释,其特征表现为经验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其缺陷则在于作为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往往强调文化类型的划分,力图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较以强调"差异最大化"或者寻求同一性,且更易于带上研究者价值判断甚至事实描述上的前见。要克服这些缺陷,关键在于如何确立"可比较性"的标准。
- 胡旭晟肖洪泳
- 关键词:法律文化立场作文
- 传统与法治——在梅因《古代法》上的展开被引量:1
- 2008年
- 梅因在其《古代法》一书中从罗马法入手,紧紧把握住从习惯法到法典的转换过程,阐明了传统在法律的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传统与法治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社会的法律要完成"创造性的转换",必须充分重视一种开放的、流动的、发展的传统观念,从而有效吸收西方法律的理性精神,为法律现代化奠定扎实的历史基础与理性基础。
- 肖洪泳
- 关键词:法治《古代法》法治现代化
- 国有企业公司化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全面分析了国企公司制改革面临的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性困难,批判了国有企业改革对解决政企不分、所有权人缺位等问题的不彻底性,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合理界定公司化与民营化的范围,并对公司化范围内的国企改造提出了相应对策。
- 阳永恒肖洪泳
- 关键词:优先股
- 报与死刑:中国古代死刑报应思想的基本样貌
- 2017年
- 施与报,乃属中国古代社会建构人类秩序的基本出发点。远古氏族社会扩散开来的私力复仇这一以暴制暴的施报关系,逐渐孕育了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死刑报应观念,为文明国家的死刑制度提供了报复刑的思想基础。同时,施报观念又促成了刑官报应这一司法伦理。“报”与死刑之间的内在联系,足可为我们今天思考死刑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 肖洪泳
- 关键词:报应死刑复仇
- 黄宗智中国民事法律实践历史研究述评
- 2024年
- 黄宗智认为中国传统法律在经受近百年的沉重打击后,当代中国法学出现了传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中国法学要走出这一分裂状态或精神困境,就必须从法律实践的视角出发,建立一种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清代民法在表达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民国民法从传统法律到现代法律的过渡和转型,以及当代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无不需要一种实践历史研究,方能获得理解。只有回到实践历史的立场和方法,中国法学才能摆脱空洞的意识形态之争,摒弃西方化与本土化、理论与经验的对立思维模式,超越历史与现实的隔绝,从而认识和创建出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 肖洪泳
- 中国法律研究的汉学视野及其趋势
- 2025年
- 西方汉学最初大多局限于对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进行介绍,其对中国法律的研究起步虽晚,但是日渐深入和成熟,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现代西方汉学,已将中国法律研究加以深度垦殖,优秀学术成果节节攀升。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法国与德国是中国法律研究的中坚力量,涌现出爱斯嘉拉、宾格尔等汉学大师。20世纪下半叶西方汉学的研究中心由西欧转向北美,美国成为中国法律研究的执牛耳者,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英国仍不甘落后而各有所长。21世纪以来,美国继续肩扛汉学领袖的旗帜,并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推动下,将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的各自优势予以整合,将中国法律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研究人员到研究内容再到研究方法,20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的中国法律研究都经历了一系列新变化。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以及中国学者对外交流与学术影响的不断扩大,西方汉学的中国法律研究必将得到深入推进,从而为中国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来自异域的他者视角,促进中国法律研究及其实践的繁荣和进步。
- 肖洪泳
- 市场经济与法律秩序——以制度供给为视角
- 2004年
- 从经济学的角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因而其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引发的不足必须有另外的社会控制方式予以补充。市场经济要配置的资源,包括"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制度供给必须确保公共物品具有宣传的"公共性"。
- 尹华容肖洪泳
- 关键词:市场经济法律秩序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