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管
  • 2篇乳管镜
  • 2篇乳头
  • 2篇乳腺
  • 2篇静脉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乳头状...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诊...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溢液
  • 1篇隐静脉
  • 1篇诊治

机构

  • 5篇大庆市人民医...
  • 2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5篇耿洪涛
  • 3篇赵广才
  • 2篇姜军
  • 2篇李晓红
  • 2篇由凤双
  • 2篇冯佳
  • 1篇董卫军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顺行剥脱结合小切口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3例,共78条患肢,均采用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曲张静脉消失,患者顺利康复。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
耿洪涛姜军李晓红由凤双
关键词:静脉曲张小切口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降低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操作、术后腋窝的加压包扎及引流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合并症,保持皮肤合适的张力及进行自我功能锻炼,能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耿洪涛赵广才李晓红
关键词:乳腺癌并发症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行乳管镜检查的4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增生及乳管扩张症21例,乳管炎症5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6.7%(2/3)、90%(9/10)、83.3%(5/6)、90.5%(19/21)、80%(4/5)。结论乳管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耿洪涛赵广才冯佳
关键词:乳管镜乳头溢液乳腺疾病
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乳管镜定位下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50例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定位下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50例均顺利找到乳管内肿瘤并切除。结论乳管镜定位下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病变定位准确,使手术范围缩小,简单易行,术后美容效果好,极大提高了病变的诊断率和手术切成功除率。
耿洪涛赵广才冯佳
关键词:乳管镜导管内乳头状瘤
血管外科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血管外科在我国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门较晚兴起的学科,是在普通外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科学知识和特殊诊疗手段的专门学科。1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已经得到普及,可对血管的狭窄、闭塞做出初步的判断。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由彩超作出明确的诊断。
由凤双耿洪涛董卫军姜军
关键词:血管外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外科诊治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普通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