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丽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沟渠沉积物
  • 5篇沉积物
  • 4篇氨氮
  • 4篇
  • 4篇
  • 2篇氮磷
  • 2篇源头
  • 2篇磷酸盐
  • 2篇截留
  • 2篇径流
  • 2篇PH
  • 1篇氮磷流失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工艺
  • 1篇水体
  • 1篇土壤
  • 1篇农田排水
  • 1篇农业
  • 1篇人工湿地
  • 1篇温度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翟丽华
  • 9篇席北斗
  • 7篇徐红灯
  • 6篇刘鸿亮
  • 2篇何连生
  • 2篇王京刚
  • 1篇许其功
  • 1篇郭旭晶
  • 1篇魏东斌
  • 1篇孟睿
  • 1篇胡洪营
  • 1篇于会彬
  • 1篇王丽莎
  • 1篇霍守亮
  • 1篇陈月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环...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地介质高炉矿渣磷吸附与再生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批实验和长期动态柱实验评价了湿地介质高炉矿渣吸附和截留P能力,并利用水位落干操作提高P吸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长期柱实验可以精确评价矿渣吸附磷的能力,矿渣磷截留能力达到1.65 g/kg;湿地保持落干4周,磷吸附能力再生,吸附能力提高58%.矿渣磷吸附饱和后磷组分分析得到树脂提取磷(P1)占13%,Fe-P 39%,Al-P 21%,Ca-P 13%(1 mol/L HCl),Ca-P 14%(热浓HCl).吸附饱和前后X射线荧光衍射分析介质成分发现:K2O和P2O5分别提高3倍和1.7倍,Al2O3和FeO提高8%.高炉矿渣吸附特性的研究表明该材料能长期有效去除P,适当干湿交替操作可以延长人工湿地运行年限.
翟丽华何连生席北斗陈月孟睿霍守亮刘鸿亮
关键词:高炉矿渣人工湿地
沟渠系统氮、磷输出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通过对水稻种植期内农业源头沟渠中氮、磷的输出进行长期测定,研究了沟渠系统氮、磷的输出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沟渠系统输出的ρ(总氮)最大值为4.00 mg/L,氮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ρ(氨氮)和ρ(硝氮)的最大值分别为3.00和1.83 mg/L;磷输出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酸盐,ρ(总磷)和ρ(可溶性磷酸盐)的最大值达1.00 mg/L.灌溉一段时间后,氮、磷的输出呈单调递减变化;降雨后,由于流失方式的变化,氮的输出逐渐增加,2-3 d后才有所降低,而可溶性磷酸盐无大的流失.沟渠系统中不同断面对氮、磷的截留转化作用相似.其中,ρ(总磷)单调递减;ρ(总氮)和ρ(氨氮)在灌溉后随时间逐渐降低,降雨后其随时间虽有所增加,但最终趋势是降低的.
翟丽华刘鸿亮席北斗徐红灯
关键词:
浙江某农场土壤和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农田土壤及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水相氨氮浓度为5—100mg/L时,风干农田土壤、风干沟渠沉积物及新鲜沟渠沉积物3种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并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农田土壤与沟渠沉积物的氨氮背景含量分别为12mg·kg^-1和92mg·kg^-1,并且农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系数为8.21,而风干沟渠沉积物与新鲜沟渠沉积物吸附系数分别为5.42与6.84,因此,土壤的吸附能力要大于沟渠沉积物,后两者的吸附能力相近.对3种吸附剂吸附机制的讨论表明,吸附特性与界面性质相关,实验氨氮浓度范围内吸附作用主要为离子交换.相同实验条件下,当初始氨氮浓度较大时,随温度升高,3种吸附剂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对氨氮的吸附为弱放热过程.
翟丽华刘鸿亮徐红灯席北斗
关键词:沟渠沉积物氨氮温度
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排水中氨氮的截留效应研究被引量:34
2007年
采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效应实验和沟渠沉积物硝化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和硝化能力并对比了两者的截留效应,探讨了pH值、温度、进水氨氮浓度和DO对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硝化能力,最大饱和吸附量和硝化量分别约为1.3和0.15mg·g-1;对比沟渠沉积物吸附量和硝化量,沟渠沉积物吸附作用在沟渠沉积物截留效应中占主导作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最佳pH为7.0~9.0;在20℃到4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DO通过影响微生物种群来间接影响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截留效应。
徐红灯席北斗翟丽华
关键词:沟渠沉积物氨氮硝化截留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发光细菌毒性的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实验确定发光细菌测定污水毒性的前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污水处理工艺中毒性的变化,从而为污水排放控制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王丽莎翟丽华魏东斌胡洪营
关键词:城市污水水处理工艺发光细菌
文献传递
农业源头沟渠沉积物氮磷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杭嘉湖流域某源头沟渠中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特征,以揭示氮、磷迁移转化机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主要吸附过程发生在0~5h之内,吸速率在0~1h较大,氨氮最大吸附速率为160mg·kg-1·h-1,磷酸盐最大吸附速率为300mg·kg-1·h-1。实验浓度范围内(氨氮0~50mg·L-1,磷酸盐0~20mg·L-1)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均呈良好线性变化。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含量为9.81mg·kg-1,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为0.046mg·L-1,与同流域内湖泊河流相比均较低。说明氮、磷在农田沟渠中的迁移转化较快,与河流湖泊相比,氮、磷并未大量累积在沉积物中。
翟丽华刘鸿亮席北斗徐红灯
关键词:沟渠沉积物氨氮磷酸盐
pH对沟渠沉积物截留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通过摇瓶动态实验和箱体静止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流失氮、磷的截留效应,分析了pH对氮、磷截留效应及其界面交换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pH变化范围内,沟渠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量和NO2--N的硝化量以及对TN的截留率都是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沟渠沉积物对总溶解性磷(TDP)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TP的截留率在5d前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此后基本不发生变化;在不同的pH下,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同时pH通过影响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来影响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行为。阐明pH对沟渠沉积物氮、磷截留效应的影响有助于掌握氮、磷在农田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而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席北斗徐红灯翟丽华王京刚
关键词:截留
降水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4
2009年
以浙江嘉兴双桥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对农田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揭示氮、磷在降水径流中流失的一般规律.在单晚稻生长期间,同步监测了施肥后的2次降水量和沟渠径流量,并对2次降水径流的全过程进行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对农田排水沟渠径流量与污染物含量随2次降水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物含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且污染物含量峰值比流量峰值提前2~3 h;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含量呈下降趋势.施肥后4 d内降水的农田沟渠中氮、磷随径流的流失量比4 d后大.影响氮、磷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时间间隔、径流量、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前期含水量以及沟渠中的沉积物等.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磷酸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径流量与氮、磷排放负荷间符合多项式关系.
于会彬席北斗郭旭晶翟丽华何连生许其功刘鸿亮
关键词:降水径流
杭嘉湖流域某源头沟渠沉积物氮及磷的吸附被引量:13
2009年
为揭示氮、磷在农业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沟渠沉积物的吸附特性。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主要吸附过程发生在0~5h之内,氨氮、磷酸盐最大吸附速率分别为160mg·kg^-1·h^-1和300mg·kg^-1·h^-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均呈良好线性变化;与同流域内湖泊河流相比,氮、磷在农田沟渠中并末大量累积;当pH在5~9之间变化时,pH值升高有利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而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降低而增强。
翟丽华刘鸿亮席北斗徐红灯
关键词:沟渠沉积物氨氮磷酸盐PH
降雨径流时农田沟渠水体中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为有效阻控降雨条件下农田土壤流失氮、磷通过沟渠进入水体,通过对降雨时农田排水沟渠系统中总氮、总磷的测定和分析,研究降雨径流下沟渠系统水体中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农田排水沟渠系统本身不太稳定,在外界条件(降雨)的作用下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农田排水沟渠系统又具有抗冲击可修复能力,可以使氮、磷的各项转化作用恢复。该特征使得总氮、总磷在沿程迁移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总氮浓度沿程呈3次多项式曲线变化,总磷浓度整体呈指数递减变化;同时各断面的总氮、总磷自身转化也有其降解规律,总氮和总磷浓度随时间均呈3次多项式曲线变化。
徐红灯王京刚席北斗翟丽华
关键词:氮磷降雨径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