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立津

作品数:70 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专利
  • 2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污水
  • 8篇微生物
  • 6篇厌氧
  • 6篇氧化亚铁硫杆...
  • 6篇嗜酸氧化亚铁...
  • 6篇微藻
  • 6篇小球藻
  • 6篇硫杆菌
  • 6篇浸矿
  • 6篇降解
  • 6篇发酵
  • 5篇厌氧出水
  • 5篇菌剂
  • 5篇复合菌
  • 5篇出水
  • 4篇调节剂
  • 4篇絮凝
  • 4篇芽胞
  • 4篇芽胞杆菌
  • 4篇芽孢

机构

  • 60篇福建省微生物...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国网福建省电...
  • 2篇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国网福建省电...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大庆市农业技...
  • 1篇福建中试所电...
  • 1篇福建清道夫环...
  • 1篇福建省固体废...

作者

  • 68篇罗立津
  • 43篇聂毅磊
  • 40篇贾纬
  • 17篇乐占线
  • 16篇庄鸿
  • 11篇郑军荣
  • 11篇陈星伟
  • 6篇陈宏
  • 5篇陈志彪
  • 4篇陈秀明
  • 4篇李召虎
  • 4篇陈志强
  • 3篇段留生
  • 3篇王健
  • 2篇吴晓丽
  • 2篇温翠莲
  • 2篇吴慧玲
  • 1篇吴少宁
  • 1篇王海燕
  • 1篇谭伟民

传媒

  • 6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科技导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第十七次全国...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5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生态修复措施下边坡土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本研究聚焦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生态修复措施(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厚层基材喷射)对边坡土壤的影响,重点解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该生态修复措施(XF)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土壤pH由4.30升至5.20,有机质含量由8.06 g·kg^(-1)增至15.67 g·kg^(-1),全氮含量由0.32 g·kg^(-1)增至0.53 g·kg^(-1),碱解氮含量由24.37 mg·kg^(-1)增至43.60 mg·kg^(-1),有效磷含量由0.27 mg·kg^(-1)增至15.88 mg·kg^(-1),速效钾含量由70.00 mg·kg^(-1)增至110.67 mg·kg^(-1),土壤肥力状况大幅提高。α多样性指数显示,XF组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更高,且β多样性分析进一步证实XF组与对照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微生物群落组成方面,XF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占比升高。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伯克霍尔德氏菌-卡巴莱罗尼亚菌-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菌群和中华单胞菌属(Sinomonas)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进而增强了有机物分解和碳氮养分循环功能。相比之下,对照组以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维持土壤基础功能的土著微生物为主。利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确定有效磷为最关键环境因子,其解释度高达98.34%。微生物物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未分类的B12-WMSP1目下的属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与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JG30-KF-CM45科下未分类属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发现阐明了该生态修复措施下边坡土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规律,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对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
连进禄罗立津傅志森余芳苑华臻丁聪聂毅磊郑军荣
关键词:生态修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椒幼苗抗寒性的协同诱导效应被引量:7
2010年
为验证冠菌素(COR)、脱落酸(ABA)和矿源黄腐酸(MFA)3种调节剂对提高甜椒抗寒性的协同效应,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三元复配剂(MIXII)和各种单剂进行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环境下生长60d后,分析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复配剂MIXII在低温环境下促进甜椒幼苗生长,同时3种调节剂对抗寒性有一定的协同诱导效应,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其效果比使用单剂更为明显;并且MIXII在低温环境下通过ABA的作用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
罗立津洪淑珠吴慧玲翁华钦李召虎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甜椒抗寒逆境生理
一种串联培养微藻深度处理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培养微藻深度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藻的驯化;2)串联培养微藻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养猪污水厌氧出水后,体积分数为60%和40%的养猪污水厌氧出水中的COD、TN和TP的降...
聂毅磊陈宏贾纬罗立津
文献传递
一种自养型和异养型复合浸矿菌群FIM-Z4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养型和异养型复合浸矿菌群FIM‑Z4及其应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嗜酸异养菌的混合培养物FIM‑Z4,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190。其通过协同作用能显著的提高浸出反应动力...
聂毅磊陈宏罗立津贾纬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措施对宁化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肥料对油茶的生长与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油茶园为研究对象,在大田实验中设置施复合肥与施保水性微生物有机肥的对比实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油茶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保水性微生物有机肥与传统复合肥在短期内都能增加土壤养分、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2)与传统复合肥对比,保水性微生物有机肥在短期内能更高效地增加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提升了12.4%,全氮与全碳分别提升了160.8%与231.63%。3)保水型微生物有机肥与传统复合肥相比,具有更好的保水效果,且对土壤pH也具有缓冲作用,可有效解决水土流失区的土壤保水问题。合理利用当地鸡粪作为保水型微生物有机肥为基底,可以有效解决禽类粪便的土壤污染问题,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均具有重要意义。
孟抒杰王熠熊伟王海燕王海燕陈志彪黄想云罗立津罗立津张运富张仁涛周文志王国富
关键词:紫色土油茶土壤理化性质
耐低温有机物降解菌群的活性菌株特性和堆肥过程种属演替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一组耐低温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菌群A25-3,并利用16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对其种属组成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开发耐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本研究从菌群中分离降解淀粉、蛋...
罗立津万立袁红莉
关键词:堆肥过程
文献传递
三组耐低温厌氧菌群的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厌氧沼气发酵效率低的问题,构建选育耐低温厌氧发酵产沼气菌群。采集农家的干牛粪,经低温继代富集培养,获得1组耐低温厌氧发酵产沼气菌群5#,并将其用养猪场污水处理工程的厌氧污水驯化,获得可在15℃产沼气的菌群Y5S,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菌群5#、Y5S以及厌氧污水中原始菌群YJ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3个菌群均含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覆盖100%样品的微生物组核心种群Core microbiome有85个,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梭菌纲clostridia。在属分类水平上3菌群共有的原核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bus、脱硫微菌Desulfomicrobium、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Parabacteroid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Sedimentibact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硫磺单胞菌属Sulfurospirillum、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明串珠菌属Trichococcus和Devosia等。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在菌群Y5S中丰度占比较高,可能对沼气产生有较大作用。
陈宏聂毅磊罗立津贾纬陈星伟
关键词:厌氧发酵沼气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微藻的筛选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筛选对养殖废水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微藻藻种。【方法】选取小球藻JY-1(Chlorella sp.JY-1)、小球藻SY-4(Chlorella sp.SY-4)以及链带藻SH-1(Desmodesmus sp.SH-1)等3株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培养5 d,JY-1、SY-4和SH-1在7‰±1‰盐度养殖废水中的细胞含量分别为1.56×10^(7)、1.47×10^(7)、6.62×10^(6)个·mL^(−1);JY-1、SY-4和SH-1对养殖废水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0.36%、41.51%和49.74%;氨态氮(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96.29%、84.92%和96.65%;硝态氮(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15.84%、3.69%和12.56%;总磷(PO_(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3.51%、82.38%和94.25%;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3株藻在5‰、10‰、20‰和30‰盐度的培养基中均可以正常生长。JY-1在养殖废水中的生长能力和对水体净化能力均优于小球藻SY-4和链带藻SH-1。【结论】小球藻JY-1对水产养殖废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为应用微藻进行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贾纬聂毅磊陈宏罗立津乐占线庄鸿郑军荣
关键词:微藻养殖废水脱氮除磷
虾壳脱钙预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虾壳常规预处理方法是用盐酸进行脱钙,其中丰富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却被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本研究以反应液钙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柠檬酸苹果酸比例、酸浓度、投料量、温度、反应时间对虾壳脱钙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拟水平均匀设计U10*(54)进行试验,数据经Design Expert 7.0软件分析,依据回归方程,预测最优反应条件,即投料量12.00%,30℃,酸浓度0.50 mol·L^-1,2.5 h,经试验确证,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钙含量达到了0.822±0.002 mol·L^-1,显著提高了虾壳脱钙效率。
陈宏乐占线罗立津王美燕
关键词:虾壳脱钙
鸡粪堆肥高温腐熟菌的分离和鉴定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从鸡粪中分离高温菌用于鸡粪在堆肥反应器中的快速腐熟,利用Luria-Bertani(LB)培养基分离鸡粪中的高温腐熟菌并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利用解淀粉、解蛋白质、解纤维素和抑菌方法筛选不同腐熟功能和抗菌活性的菌株用于考察鸡粪堆肥过程中促进腐熟减少臭味的效果。结果从鸡粪分离得到YJFJ4、YJFJ6、YJFJ8、YJFJ9和YJFJ12共5株活性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别属于特基拉斯芽孢杆菌、副地衣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粪便亚种,它们对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对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也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将这些活性菌株制成复合菌剂用于鸡粪堆肥发酵,能够明显提高腐熟速度、温度,并减少臭味的产生,促进腐熟的完全,实现资源化利用。
郑军荣罗立津乐占线刘建津聂毅磊贾纬庄鸿
关键词:鸡粪堆肥高温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