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琪
- 作品数:63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日间手术模式的临床探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应用于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IHPS)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 A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3例婴儿IHPS患儿的临床资料,2018年1月起IHPS围术期均采取ERAS管理模式,2019年9月起IHPS进入日间手术模式。2019年9月前收治的患儿纳入ERAS组,此后收治的患儿纳入ERAS+AS组。ERAS组中同时符合日间手术准入标准和术后15 h达到离院标准者纳入ERAS 1组,其余纳入ERAS 2组;ERAS+AS组中完成日间手术模式者纳入ERAS+AS 1组,其余纳入ERAS+AS 2组。分析患儿住院期间与治疗相关的临床指标以及住院费用,探讨IHPS日间手术准入标准及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16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一例出现幽门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RAS+AS 1组和ERAS+AS 2组比较,手术时日龄[(43.77±15.16)d比(36.93±22.42)d]、入院前病程[(15.59±12.73)d比(14.00±12.76)d]、术后1周呕吐次数[(2.18±0.50)次比(2.49±0.59)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住院时间[(11.64±8.40)h比(52.07±31.40)h]、术后住院时间[(18.16±3.86)h比(77.81±42.28)h]、住院费用[(8 474.16±537.73)元比(12 413.61±3 341.9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AS 1组和ERAS 1组比较,术后1周呕吐次数[(2.18±0.50)次比(2.29±0.6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住院时间[(11.64±8.40)h比(42.00±16.85)h]、术后住院时间[(18.16±3.86)h比(74.66±14.02)h]、住院费用[(8 474.16±537.73)元比(12 891.76±3 181.3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好日间手术准入标准的前提下,ERAS理念应用于婴儿IHPS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吕成杰胡书奇陈锐王鹏马东赵晓霞韩一江赖登明秦琪钭金法梁建凤黄寿奖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日间手术
- 连续横向肠成形术在儿童短肠综合征中的治疗体会
- 目的总结连续横向肠成形术(rial transverse enteroplasty,STEP)在儿童短肠综合征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16.1-2020.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
- 赵晓霞胡书奇马东陈锐赖登明韩一江王鹏秦琪黄寿奖吕成杰钭金法
- 关键词:儿童短肠综合征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并发症及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8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0例患儿术中发现合并畸形,其中合并环状胰腺6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4例。术后发生肠扭转3例(3.7%),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时行开腹手术,术中证实肠扭转大部分中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于术后6个月因肠扭转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未再发肠扭转。术后发生盲肠穿孔1例(1.2%),术中电刀烧灼阑尾残端过程中阑尾根部结扎处可见气泡产生,可能与局部受热或电灼伤有关。术后发生乳糜腹1例(1.2%),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例(3.7%),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黄寿奖陈俊杰吕成杰秦琪赵晓霞陈仲美郭晓东钭金法
- 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均为单发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1例升结肠闭锁)。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闭锁肠段切除及一期吻合术,2例回肠闭锁及1例结肠闭锁患儿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结果2例一期行肠吻合术患儿术后因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发现原吻合口通畅,远端结肠仍细小痉挛,行小肠造瘘及肠壁多点活检后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3例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下消化道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1例升结肠闭锁患儿经一期术中乙状结肠活检确诊先天性巨结肠。5例均行巨结肠根治术,最终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病理类型为: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1例全肠型巨结肠以及1例长段型巨结肠。5例最终均恢复良好。结论肠闭锁矫治术中探查远端肠管形态、乙状结肠长度以及完善肠壁活检对肠闭锁治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对远端肠管功能存疑的患儿,行肠造瘘术可以减少肠闭锁矫治术后因急腹症再次手术的可能。下消化道钡剂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对进一步明确远端肠管形态及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 方舒黄招炜赵晓霞王鹏胡书奇陈锐吕成杰秦琪黄寿奖赖登明钭金法
- 关键词: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儿童
- 腹腔镜手术治疗32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
- 钭金法黄寿奖吕成杰秦琪舒强
- 儿童肠衰竭相关性肝脏疾病的治疗
- 2025年
- 目的总结儿童肠衰竭相关性肝脏疾病(intestinal failure-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IFALD)的治疗经验, 分析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4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治疗的75例IFALD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5例, 女20例;早产儿65例, 足月儿10例;出生胎龄为(32.41±3.81)周;出生体重为(1752.2±81.3)g;剩余小肠长度为(50.8±24.9)cm。患儿根据自身情况接受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并发症治疗和手术治疗。随访所有患儿预后情况。比较33例单独使用ω-3鱼油脂肪乳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 比较21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儿感染前后及抗感染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 比较8例造瘘回纳术时同时行胆道冲洗患儿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75例患儿中67例已脱离肠外营养达到肠适应, 肝功能最终均恢复正常;5例仍在临床接受继续治疗;3例因无法脱离肠外营养行肠移植, 肠移植时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后单独使用ω-3鱼油脂肪乳的33例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34±95.52)μmol/L比(162.55±84.54)μmol/L, 108.3(85.3, 161.6)μmol/L比84.6(51.4, 105.3)μmol/L, 190(103, 274)U/L比129(86, 199)U/L, 225(166, 337)U/L比180(132, 259)U/L, 均P<0.05]。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21例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高于感染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55±200.81)μmol/L比(281.58±188.65)μmol/L, (113.58±89.20)μmol/L比(165.97±127.76)μmol/L, 136(92, 300)U/L比183(162, 412)U/L, 均P<0.05], 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感染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1.58±188.65)μmol/L比(216.79±164.85)μmol/L, (165.97±127.76)μmol/L比(114.94±104.36)μmol/L, 183(162, 412)U/L�
- 赵晓霞胡书奇秦琪赖登明陈锐黄寿奖钭金法
- 关键词:肠衰竭肠外营养儿童
- 单中心31例儿童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总结儿童假性肠梗阻(pediatr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PIPO)患者的临床特征, 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治疗的31例PIPO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合并疾病情况及基因检测结果、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纳入患儿是否足月、手术次数是否<3次以及是否新生儿期发病为因素, 绘制患儿预后的四格表, 四格表资料的检验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本组31例患儿中男17例, 女14例;9例为早产儿, 22例为足月儿(胎龄范围在28+3~40+3周);出生体重为(2 846.45±716.18)g, 范围在910~4 000 g。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明显扩张但无机械性梗阻, 造影剂排空明显延迟。所有患儿中8例合并肠旋转不良, 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例合并肠闭锁, 2例合并先天性短肠, 2例合并先天性白内障, 1例合并多趾畸形及膝关节畸形。5例明确基因突变, 包括2例ACTG2基因突变、1例FLNA基因突变、1例MYH11基因突变、1例BRAF基因突变, 其余患儿均未发现明确基因突变。随访至2024年8月, 31例中1例未行手术治疗, 其余30例经历至少1次手术;所有手术患儿术中或术后病理均可见神经节细胞, 部分提示神经节细胞减少, 部分提示神经节细胞发育差, 但均未见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仍处于造瘘状态的或已关瘘但仍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有20例, 已关瘘且脱离肠外营养支持的有7例, 另4例放弃治疗。剔除放弃治疗的4例患儿, 对27例患儿的预后情况行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的预后比足月儿好(P=0.007), 手术次数<3次预后比手术次数≥3次好(P=0.032), 而发病时间是否在新生儿期与预后无关(P=0.678)。结论 PIPO临床特点表现为反复腹胀、呕吐, 腹部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肠梗阻表现, 但无机械性梗阻因素�
- 胡书奇赵晓霞陈锐韩一江秦琪黄寿奖钭金法
- 关键词:肠梗阻预后
- 15例先天性腹裂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裂的产前诊断、一期手术的效果和术后腹腔压力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15例先天性腹裂患儿的产前B超、诊治过程和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前B超最早在孕10周发现腹壁异常,孕18~24周明确诊断。15例患儿中,1例伴发复杂畸形放弃治疗,余14例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术后腹腔压力最高不高于15mmHg,术后3d降至正常范围。1例患儿术后2月因肺炎、呕吐窒息死亡,余13例存活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正常。结论:先天性腹裂是新生儿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产前B超可早期发现,一期手术后腹腔压力很快恢复正常范围。术后监护、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王鹏黄寿奖秦琪吕成杰陈锐马东赵晓霞钭金法
- 关键词:腹裂产前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手术治疗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小于1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5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将患儿分为日间组和对照组(常规住院流程治疗),进一步根据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腔镜日间组(n=41)、腔镜对照组(n=211)、开放日间组(n=192)和开放对照组(n=127)。腔镜日间组和腔镜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2±2.6)个月和(8.9±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126);双侧腹股沟斜疝比例分别为34.14%(14/41)和40.76%(86/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428)。开放日间组和开放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7±2.8)个月和(7.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01),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比例分别为16.67%(32/192)和21.26%(27/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P=0.301)。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日间手术模式和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就诊率、非计划再次入院率和日间手术延迟出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日间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优于对照组(P<0.05)。日间组当日手术取消率为4.72%(11/233),低于对照组的13.31%(45/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2,P=0.001)。日间组术前禁清饮时间(132±5)min,短于对照组的(148±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3,P<0.001)。日间组术后初次进食清饮和奶的时间分别为(49±7)min和(124±12)min,短于对照组的(124±12)min和(305±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8年10月起日间流程患儿术前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进入手术室的哭吵发生率为22.2%(6/27),低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日间组术后哭吵发生率为30.39%(31/102),低于对照组的61.80%(55/89),差异有统计
- 黄寿奖吕成杰钱云忠秦琪王东披胡艳李灿萍陈锐赵晓霞钭金法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期间应激
- PCMO治疗小鼠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 目的近年来以EPC(内皮祖细胞)、MSCs(间质干细胞)等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我们设想PCMO(单核细胞来源的可编程细胞)移植来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动物模型制备:取10-12周龄雄...
- 黄寿奖钭金法高志刚王金湖刘伟光秦琪楼毅章跃滨熊启星
-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显著性差异多点注射肢体缺血性疾病激光多普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