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新民

作品数:83 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马鹿
  • 10篇种群
  • 7篇林蛙
  • 6篇东北林蛙
  • 6篇微卫星
  • 5篇蛋白
  • 5篇动物
  • 5篇沼泽
  • 5篇最大熵
  • 5篇最大熵模型
  • 5篇分子系统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生物信息学分...
  • 4篇温度
  • 3篇电泳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蛋白
  • 3篇生态学
  • 3篇同工酶

机构

  • 74篇牡丹江师范学...
  • 25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昆明动物园

作者

  • 78篇田新民
  • 28篇石兰英
  • 20篇金建丽
  • 17篇刘铸
  • 14篇杨春文
  • 12篇金志民
  • 11篇张隽晟
  • 9篇张明海
  • 6篇乔征磊
  • 4篇牟长城
  • 4篇张晓军
  • 3篇李殿伟
  • 3篇蔡赫
  • 3篇陈欢
  • 2篇贾蕊
  • 2篇仇银霞
  • 2篇王詝
  • 2篇刘磊
  • 2篇宗宪春
  • 2篇张春凤

传媒

  • 12篇黑龙江畜牧兽...
  • 8篇生态学报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动物学杂志
  • 5篇兽类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牡丹江师范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湿地科学
  • 1篇南方园艺

年份

  • 6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东北地区鼩鼱属物种的系统发生地位——基于线粒体COⅠ和16S rRNA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鼩鼱属(Sorex)动物分布广泛且与人类接触密切,但其较难捕获导致其系统分化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利用线粒体COⅠ和16S rRNA对采集自东北地区的9个鼩鼱属物种,以及从GenBank上下载的8种鼩鼱属的COⅠ序列和13种鼩鼱属的16S rRNA序列进行系统分化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我国东北地区鼩鼱属的系统分化和分类学问题,进而明确其在鼩鼱属的系统发生地位。结果表明:分子系统学分析支持鼩鼱属应该分为主要分布于古北区的亚属(Sorex)和主要分布于新北区的亚属(Otisorex)。基于COⅠ测定的遗传距离为0.050—0.199,差别最大的是纹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和沼泽鼩鼱(S.palustris),而差别最小的是苔原鼩鼱(S.tundrensis)和栗齿鼩鼱(S.daphaenodon),新北区物种沼泽鼩鼱与其他物种的特化性较高,且符合地理分布。基于16S rRNA测定的遗传距离为0.012—0.128,差别最大的是扁颅鼩鼱(S.roboratus)与烟熏鼩鼱(S.fumeus),而西班牙鼩鼱(S.granarius)和普通鼩鼱(S.araneus)的遗传距离最小,新北区物种假面鼩鼱(S.cinereus)、烟熏鼩鼱和索绪尔鼩鼱(S.saussurei)与其他物种的特化性较高,且符合地理分布。研究结果支持长爪鼩鼱(S.unguiculatus)与远东鼩鼱(S.isodon)亲缘关系很近;支持苔原鼩鼱和栗齿鼩鼱属于XY1Y2性染色体复杂种组;扁颅鼩鼱在系统发生地位上较为特化。
李金旭李博琦赵鑫旭姜雪婷张玉红张隽晟蔡赫田新民金志民刘铸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狗獾种群现状及栖息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2025年
掌握种群现状及适宜栖息地分布情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狗獾(Meles meles)种群现状和栖息地适宜性,本研究于2021—2022年冬季积雪覆盖期采用大样方调查收集狗獾洞穴信息,结合相机监测获得的狗獾影像数据综合分析其种群密度、数量及分布状况,并利用其出现位点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爷岭南部狗獾种群密度为0.37±0.03只·km^(-2),其中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狗獾种群密度为0.64±0.05只·km^(-2),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狗獾种群密度为0.42±0.03只·km^(-2),保护区外狗獾种群密度为0.23±0.02只·km^(-2),主要分布在寒葱河、柳桥沟林区,研究区域种群数量为1263~1483只;影响狗獾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林间小道(30.9%)、居民区(21.5%)、常绿针叶林(10.7%)、农田(10.3%)、河流(6.1%)和草地(5.4%);狗獾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95.06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0.5%,现有自然保护区覆盖了狗獾32.7%的适宜栖息地,仍有265.82 km^(2)需要保护。综合分析狗獾种群现状及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人为干扰因子对老爷岭南部狗獾栖息地适宜性影响较大,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外。基于此,建议限制保护区外太平川、万宝湾、双宁等地区的偷猎盗猎、资源采伐等人类活动,并对保护区内的暖泉河、中股流、和平等地区加强保护。
田新民王鑫雪郭文亮汲旭阳周绍春张子栋刘磊孟訾靖齐琦陈红
关键词:狗獾种群现状最大熵模型
高山鼠兔人工饲养和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2019年
为了探究实验室条件下高山鼠兔采食规律与生活习性,试验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室内温度15~20℃,湿度50%~60%),通过投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高山鼠兔的饲料选择、采食特点、采食频率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高山鼠兔具有性情温顺,行动机警、敏捷,活动和采食频次高,饲料组成简单,对饲料颗粒大小有选择性等特点,满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要求。说明高山鼠兔的人工饲养具有可行性。
杨春文陆灏刘泓玮李金旭田新民
关键词:饲养习性
一种降低烟草地下病虫害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烟草地下病虫害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有机肥料领域。其包含多颗肥料颗粒,每颗肥料颗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核、中间层和外层。内核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矿物粉和粘结剂。中间层包括粉煤灰和腐植酸...
金志民张彦丽田新民乔征磊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东北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廊道构建被引量:7
2023年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在我国主要分布区为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构建连接核心栖息地斑块的生态廊道是对该物种保护和恢复的基础。本研究于2018—2021年,通过大样方调查和相机监测的方法收集到763个梅花鹿出现位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该地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基于最小成本路径(Least-cost path,LCP)分析方法识别并规划梅花鹿的迁移廊道。MaxEnt模型对环境变量预测的贡献率表明:河流、林间小道、常绿针叶林、居民区和公路对模型累积贡献率达77.3%,是影响梅花鹿分布的关键因子。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梅花鹿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55.62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7.38%。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部的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部的东宁朝阳沟林场、绥阳三岔河和暖泉河林场,而研究区域中部适宜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且呈条带状分布。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破碎化可能是影响野生梅花鹿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基于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结果和梅花鹿种群分布情况共确定总面积为705.22 km^(2)的4块梅花鹿核心栖息地斑块,构建总长度为84.43 km、最小宽度为600 m的3条适宜梅花鹿迁移的生态廊道。本研究成果可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野生东北梅花鹿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
王启蕃陈红牛莹莹张子栋梁卓田新民张明海周绍春
关键词:东北梅花鹿最大熵模型生态廊道
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理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难度大等问题,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巧妙记忆的新举措,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等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更好地完善教学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田新民金建丽杨春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绿巨人的生根培养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绿巨人快速生根体系。[方法]以绿巨人无菌苗为外植体,对绿巨人生根最适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绿巨人最适生根条件为1/2MS+0.5mg/LNAA+8.0mg/LAC。此条件下,20d和30d生根率分别达到88.2%和100.0%。[结论]适当浓度的活性炭和蔗糖利于绿巨人快速生根。
石兰英田新民水巧金建丽张晶
关键词:绿巨人活性炭
东北林蛙胃肠道三种消化酶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评价东北林蛙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试验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东北林蛙的胃和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 H值和温度与三种消化酶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胃蛋白酶活性高于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1.5,7.2,最适温度均为55℃;胃脂肪酶活性高于肠脂肪酶,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2.2,5.2,最适温度分别为50℃、55℃;肠淀粉酶活性高于胃淀粉酶,胃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 H值均为7.2,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
田新民石兰英杨少成金建丽杨春文
关键词:东北林蛙消化道消化酶活性胃肠道
东北林蛙和牛蛙腿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分析东北林蛙和牛蛙腿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试验分别采用105℃恒质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马福炉灰化法对东北林蛙和牛蛙腿部肌肉的水分、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总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总糖和灰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林蛙和牛蛙的腿部肌肉水分含量分别为79.21%±0.40%和76.87%±0.76%,水溶性蛋白为2.91%±0.37%和2.56%±0.07%、盐溶性蛋白为6.07%±0.52%和6.44%±0.48%、总蛋白为24.57%±1.86%和25.08%±2.20%、粗脂肪为0.50%±0.05%和0.59%±0.10%、还原糖为0.15%±0.01%和0.33%±0.02%、总糖为2.41%±0.13%和2.34%±0.04%、灰分为4.41%±0.17%和6.63%±0.42%。其中水分、还原糖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
田新民石兰英
关键词:东北林蛙牛蛙肌肉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北部小飞鼠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历史动态被引量:4
2022年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为树栖夜行滑行类啮齿动物,在森林种子传播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本研究利用mtDNA Cyt b、控制区和nDNA微卫星3种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北部的小飞鼠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历史动态分析。检测出Cyt b全序列(1140 bp)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09,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616%;控制区全序列(1066 bp)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4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1.698%;微卫星检测出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13.167个,观测杂合度0.727,期望杂合度0.864,近交系数0.159。结果表明,小飞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度不足和近亲繁殖;未检测到种群近期遗传瓶颈效应,种群内无遗传分化。高比例的稀有单倍型(≥60%)、低频率等位基因与近亲繁殖,提示未来种群面临遗传多样性下降的风险,建议加大对该物种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基于Cyt b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小飞鼠存在3个明显的遗传谱系:远东、欧亚大陆北部和日本北海道,本研究中张广才岭和大兴安岭的样本单倍型归属为远东谱系。
田新民廉明栋宋雅祺刘小慧杨孟平陈红
关键词:MTDNA微卫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