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凤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ZnO@HPDA抗菌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O@HPDA抗菌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抗菌纳米复合粒子以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形成的ZIF‑8为模板,通过盐酸多巴胺(PDA)在Tris碱性溶液中的氧化自聚合作用制备单分散的ZIF‑8...
- 王龙凤王曦琦刘梓钰
- 牛源性大肠杆菌O26热休克-酸应激响应
- 2021年
- 为探讨热休克-酸应激对大肠杆菌O26存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本实验收集的22株牛源性O26为对象,首先进行乳酸和盐酸耐受实验,进而选取乳酸耐受性能不同的菌株混合进行热休克-酸应激存活实验,最后选取1株代表菌株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应激2 h和4 h时一般应激基因rpoS、酸应激基因(asr、ycfR、gadA)、热应激基因(rpoH、dnaK、clpB和groEL)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乳酸或盐酸处理2 h后22株O26存活菌数均显著下降(P<0.05),耐受程度呈现菌株差异,且同一菌株对乳酸、盐酸的耐受有差异。与正常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对照组相比,5株O26混菌酸应激和热休克-酸应激均导致存活菌数逐渐下降,而热休克-酸应激组存活菌数高于酸应激组,表明热休克发挥交叉保护效应,增强了O26抗酸能力。酸应激导致菌株G10Z1应激相关基因表达基本下调,而热休克-酸应激组与酸应激组相比上述基因的表达基本上调,表明热休克的交叉保护作用与上述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有关。提示食品实际生产加工中,当非致死性热处理与酸化联合使用时应注意交叉保护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增加的现象。
- 宓晓雨张苏王思亓赵王晨禹金龙林思棋王龙凤江芸
- 关键词:热休克存活
- 一种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革兰氏阴性菌的分析检测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所述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能够特异性识别革兰氏阴性菌比如大肠杆菌O157:H7和荧光假...
- 李前进金雨王婷婷王萌王奋英王龙凤李建林
- 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包装对低温和常温贮藏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本研究以壳聚糖作为薄膜基质,加入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黑色素(melanin)纳米颗粒(EGCG@MNPs),制备了一种活性包装薄膜,用于延长采后蓝莓的贮藏期。首先,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采用流延法成功制备,装入新鲜蓝莓后形成独立热封包装袋,分别于4和2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分析不同时期内蓝莓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微生物、表观品质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以探讨该纳米复合包装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显著延缓了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和硬度的下降(P<0.05),有效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减小了活性物质的消耗和果实表面的褐变程度。贮藏结束时,经过纳米复合包装处理的蓝莓仍保持了较高的花色苷含量,在4和25℃环境下保留率分别为90.1%和99.0%;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了6.2%和6.3%,使蓝莓果实保持了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P<0.05),有效改善了蓝莓的感官品质,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衰老。综合各项结果得出,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包装结合低温的贮藏方法对采后蓝莓的保鲜效果最好。
- 梁晓云赵王晨张晨王曦琦王思亓宓晓雨王龙凤
- 关键词:蓝莓黑色素纳米复合膜保鲜效果
- 类黑色素-氧化锌纳米复合物对冷鲜肉中强致腐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机理
- 2025年
- 为探究冷鲜肉保鲜包装技术,制备一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以类黑色素纳米颗粒为载体进行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锌(ZnO NPs@MelNPs),研究其对冷鲜肉中具有强致腐能力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2-214)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ZnO NPs@MelNPs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对P. fluorescens S2-214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mg/mL。在该质量浓度条件下,ZnO NPs@MelNPs可使细菌细胞产生物理损伤并发生显著的形态改变。此外,结合细胞相对电导率、胞内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残留量及核酸、蛋白泄漏量结果分析,发现制备的纳米材料引发的物理损伤会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改变膜通透性促使胞内电解质和生物大分子外流,最终实现其抗菌效应。
- 刘梓钰梁晓云赵王晨王龙凤
- 关键词:冷鲜肉纳米复合物抑菌机理
- 一种利用蓝草原料同步高效定向制备靛玉红与色胺酮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蓝草原料同步高效定向制备靛玉红与色胺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蓝草进行前处理,得到蓝草粉末或浆料;向蓝草粉末或浆料中加入水,再加入前体物质,超声或微波处理;根据目标产物不同,可以静态转化或动态转化,或者接...
- 陈育如王鹏鹏陈睿思王一汀黄和刘琛王龙凤钱者东陈荣陈琼
- 葡萄柚籽提取物及其纳米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菌膜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葡萄柚籽提取物(grapefruitseedextract,GSE)及其纳米乳(grapefruitseedextract nanoemulsion,GNE)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菌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分析菌膜黏附菌数变化、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并进行微观结构观察,比较GSE和GNE对两菌菌膜(单种菌膜和混合菌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已形成菌膜的清除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GSE和GNE可以抑制两菌单种菌膜形成时黏附菌和EPS产生,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copy,SEM)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变化也显示出GSE和GNE对两菌菌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GSE和GNE对已形成菌膜也有良好清除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的清除作用更强,但混合菌膜的抗性强于单种菌膜。比较GSE和GNE发现,GNE的菌膜形成抑制及清除效果均强于GSE,1/2 MIC GNE作用120 h时两单菌菌膜形成量对数值均比GSE组少0.6(lg(CFU/cm^(2)))以上,质量分数1.8%GNE对菌膜的清除率比GSE高7.7%~27.2%。结论:GSE和GNE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菌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可为GSE和GNE在生物菌膜控制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王思亓梁晓云张晨张文栋程宇宓晓雨赵王晨王龙凤江芸
- 关键词:纳米乳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一种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革兰氏阴性菌的分析检测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所述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能够特异性识别革兰氏阴性菌比如大肠杆菌O157:H7和荧光假...
- 李前进金雨王婷婷王萌王奋英王龙凤李建林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
- 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学校并不是一个令他们愉快的场所。他们对学校的不满可能从对校纪校规的故意违反,对教师的不敬,对教学要求的漠视,对附和学校主流价值观念的其他同学的敌视等等方面表现出来。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者往往不加区分地给这...
- 王龙凤
- 关键词:中职生反学校文化
- 文献传递
- 聚多巴胺纳米材料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由多巴胺(dopamine,DA)单体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聚合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粘附性、金属离子螯合和生物相容性等。近年来,PDA在生物医药、材料学及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本文总结现有报道中PDA的酶氧化、电聚合及化学氧化等制备途径,综述其聚合机理从共价聚合到超分子聚集体的演变。基于PDA的自聚合特性,对已发现的多种PDA纳米结构进行分类,总结了PDA纳米涂层、纳米颗粒、纳米胶囊、介孔及多孔纳米结构等在功能性包装、固定化酶、污染物检测和活性物质递送等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最新进展,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D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王曦琦刘梓钰梁晓云赵王晨王龙凤
- 关键词:纳米材料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