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文化
  • 3篇高校
  • 2篇政教
  • 2篇政治
  • 2篇政治理论
  • 2篇政治理论课
  • 2篇三线建设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思政
  • 2篇思政教育
  • 2篇文化资源
  • 2篇理论课
  • 2篇教学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修养
  • 1篇信息化

机构

  • 11篇攀枝花学院

作者

  • 11篇王立平
  • 1篇苏兴仁
  • 1篇张清学

传媒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领导科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山西农经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智库时代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高校青年德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迤沙拉俚濮彝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迤沙拉俚濮彝族的文化遗产面临民居破损、民族服饰特色不突出、民族歌舞和习俗活动群众吸引力弱、参与性不强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力,文化宣传单一,只有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认识,建立健全保护措施,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和传承,实施"旅游+"的战略,着力塑造具有生命力的俚濮彝族整体文化遗产,发掘俚濮彝族整体文化内涵,才能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王立平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初探
2021年
2020年“精准脱贫”收官,实现“全面小康”已胜券在握。下阶段“巩固脱贫成果”的艰巨任务将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叠加,能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将影响“十四五”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整体目标。与“精准脱贫”相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急迫地需要全面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激发民众内生动力,这是时代新课题和艰巨任务。调动基层群众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对基层群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内容进行系统创新和设计,并进行开创性实践,是当前治理贫困的重大任务。
王立平
关键词:脱贫攻坚基层群众全面小康
三线建设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浅析
2023年
本文以三线建设中的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包含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和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党的领导、分布广、数量规模巨大、红色性与革命性突出等特点。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推广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承等。这些策略和建议有助于城市更好地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为三线建设的任务提供支持。
王立平
关键词: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基于SWOT分析法下的农村康养产业合作与共享机制构建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SWOT分析法可知,农村康养产业具有产业分布广、自然资源多、收费价格低、政策支持、时机良好等方面的优势和交通不便、硬件不完善、市场竞争大、产业分散弱小、同质化竞争等劣势。唯有在硬件设施、建筑、环境体验、人才、服务、市场和信息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共享,建立政府无偿投入、购买、补贴、农地“三权分置”、从业者契约、电子信息平台模式下的合作共享机制,才能使农村康养业做大做强,实现特色化发展。
王立平
关键词:SWO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被引量:1
2012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引导大学思想政治类课程向素质教育迈进,激发大学生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课程改革遵循学思并重、知行统一、全面考核的原则进行,要在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学习和期末闭卷三块领域做出创新性的改革探索,该探索富有成效,为其它课程改革积累了可行的经验。
王立平
关键词:考试方式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社会转型期网络载体下的思政教育被引量:1
2020年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格局、方向、目标会发生改变。为了不起负面作用,我国人才培育紧随其后,有效、高效地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思想稳定、专业能力较高的人才。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应对发展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动,而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教育者应该对他们进行更加坚定审慎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高质量的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
王立平
关键词:思政教育网络载体青年大学生社会转型期负面作用教育者
历史文化视域下“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多主体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2023年
历史文化视域下“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包含“工业遗产”“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以及三线建设者的情感意识和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同质化竞争与区块化割裂问题。通过构建开发主体间的价值实现机制、三线建设资源链式化的协同开发机制、三线建设资源合并与整合机制、三线建设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并重的开发机制、“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嫁接与共生机制,达到多主体协同开发利用目的,走出“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发四处开花、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资源抢夺浪费的怪圈。
王立平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运行机制探索——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互联网+”已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高校学生从购买查阅资料到上课听讲以及与教师互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高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和优化,使传统的单向学习模式转变成双向互动式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多元发展。由杨伯成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通过阐述目前信息化网络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对目前各种网络技术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体系模式,为高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方法。
王立平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综合素质提高信息化网络高校信息化
“七一”讲话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3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法律和政治素质培养教育的主要主渠道和重要环节。自2004年16号文件颁布以来,高校课程体系、学科构建、师资培训、体制管理等方面都强化了建设,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王立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
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目的、原则、模式
2024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新载体、空间和途径。坚持“史”“学”互促,分层要求,形式多样,内容权威,多途径呈现的原则,在思政理论课教学和课程平台中切入“四史”资源,增开“四史”选修课,充分运用“四史”三种形态的资源,推出“三个梯度”的学习和考核要求,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
张清学王立平苏兴仁马雪梅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