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治金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3篇奥氏体
  • 7篇不锈
  • 7篇不锈钢
  • 5篇相变
  • 5篇合金
  • 5篇奥氏体不锈钢
  • 4篇形变
  • 4篇形变诱导
  • 4篇力学性能
  • 4篇马氏体
  • 4篇高氮奥氏体
  • 4篇高氮奥氏体不...
  • 4篇残余奥氏体
  • 4篇力学性
  • 3篇塑性
  • 3篇铁素
  • 3篇铁素体
  • 3篇强塑性
  • 3篇微合金
  • 3篇微合金化

机构

  • 24篇东北大学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作者

  • 24篇刘春明
  • 24篇王立军
  • 12篇任海鹏
  • 5篇王凯
  • 4篇崔文芳
  • 3篇徐明舟
  • 3篇苗隽
  • 3篇赵卓
  • 3篇王建军
  • 2篇马小平
  • 1篇姚连登
  • 1篇白玉光
  • 1篇姜周华
  • 1篇董杰
  • 1篇马宝国
  • 1篇杜会娟
  • 1篇吴彤
  • 1篇秦斌
  • 1篇王园园
  • 1篇石锋

传媒

  • 10篇材料与冶金学...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材料工程
  • 1篇上海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中国金属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冷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
2012年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苗隽王立军刘春明
关键词:空冷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
添加Si对马氏体不锈钢淬火-配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和耐蚀性,设计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两种氮合金化马氏体不锈钢10Cr13N钢和10Cr13Si2N钢。对实验钢进行了改变配分时间但恒定淬火终止温度和配分温度的淬火-配分处理,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添加Si元素的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配分处理后得到板条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为主的复相组织,其强塑性配合显著高于淬火-回火状态。随配分时间的延长,两种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极值规律,这一变化对强度影响不大,但对伸长率影响较为显著。增加钢中的Si含量,有利于抑制马氏体中碳氮化物析出并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在使钢的冲击韧性略微下降的同时可显著改善钢的变形能力。
王官涛周永浪赵卓王立军刘春明
关键词:马氏体不锈钢SI元素残余奥氏体强塑性
应变速率对18Cr-12Mn-0.55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塑性流变行为的影响
2010年
研究了拉伸应变速率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质量分数/%)室温力学性能和塑性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R0.2增大,断后延伸率A减小,抗拉强度Rm略有降低,断面收缩率Z变化不大;在各应变速率下,实验钢的塑性流变行为均可用Ludwigson模型进行描述;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和发生屈服时第一根位错开动所需的短程作用力降低;增大应变速率促进多系滑移和交滑移,降低瞬变应变,使实验钢的塑性流变行为在更低的应变水平符合Ludwik模型.
徐明舟王建军王立军崔文芳刘春明
关键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应变速率力学性能
微量元素和变形条件对超细晶中厚板显微组织的影响
2006年
通过对3种不同铌、钒含量的低碳钢进行多道次热压缩变形以模拟中厚板的超细晶轧制工艺,考察了显微组织演变过程、微合金元素和变形条件对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有部分奥氏体通过形变诱导相变转变为铁素体;变形并快速冷却后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3~6μm的超细晶组织.铌促进、钒抑制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铌、钒微合金化均有较好的细化作用,铌的作用优于钒.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粗轧有利于精轧时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在精轧温度范围内,增加变形道次、降低道次应变率有利于获得细化的显微组织;降低终轧变形温度对组织细化是最有效的.
王立军杜会娟任海鹏崔文芳刘春明
关键词:微量元素显微组织
热处理工艺对低碳低合金耐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低碳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均获得了马氏体组织,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自回火现象,硬度均大于HB370;当板厚为15mm时,经915℃淬火后可获得硬度、强度和韧性的最佳...
苗隽王立军刘春明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Q&P工艺参数对34SiMn2CrNi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设计制备一种中碳合金钢34SiMn2CrNiMo,通过对淬火-配分(Q&P)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结合热膨胀相变行为研究结果,探讨淬火中止温度TQ、加热模式、配分温度TP和配分时间tP对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强韧性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钢经过Q&P处理后可以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从而大幅提高强塑性。在最佳处理状态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约为24%,屈服强度为1053 MPa,抗拉强度为1607 MPa,伸长率为24.9%,强塑积为40.0 GPa·%。为了避免生成块状二次马氏体,实验钢最佳淬火温度应位于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以下150℃左右。实验钢不完全淬火后缓慢加热比快速加热配分能获得更多的残余奥氏体,钢的塑韧性提高更明显。实验钢在400℃配分时Q&P组织和性能相对稳定,而在450℃配分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导致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同步下降。
胡家锋孙优赵卓王立军刘春明
关键词:超高强钢残余奥氏体强塑性
热处理工艺对40Cr3Mn3Ni3Si2Mo超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25年
本研究设计制备一种中碳合金钢40Cr3Mn3Ni3Si2Mo,通过对实验钢热轧态直接回火、冷处理后回火及淬火态冷处理后回火试样进行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探索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强韧化机理,为高强塑性淬火-配分(Q&P)型超高强度钢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实验钢热轧态回火可以获得回火马氏体+富碳奥氏体的复相组织,但由于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钢的强度未达到超高强度钢的要求。将热轧态实验钢冷处理后低温回火,改善了组成相的比例和分布状态,使强塑性明显提高。实验钢进行紧密衔接的油淬、深冷及回火处理可以降低奥氏体稳定化的不利影响,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此时钢的屈服强度为1506 MPa,抗拉强度为1895 MPa,伸长率为16.7%。同时提出一种提高1800~1900 MPa级超高强度钢强塑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成分和工艺优化控制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在马氏体组织中保留20%左右的残余奥氏体,利用回火辅助配分处理提高其稳定性,此时钢的屈服强度小幅下降,降至1400~1600 MPa,但伸长率可以达到15%~18%。
孙优陈雄胡家锋赵卓王立军刘春明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强塑性残余奥氏体
18%Cr-12%Mn-0.55%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性能与组织稳定性被引量:10
2010年
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力学行为和组织稳定性,并对实验钢的断裂失效行为进行了讨论.低温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0℃前后存在韧脆转变现象,这种脆性类解理断裂是在奥氏体的{111}面发生的;低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该钢室温拉伸时即有相变发生,相变产物除α′马氏体外,还发现了一种不同于α′马氏体的相变产物,其结构和相关参数暂不能确定.基于冲击实验和拉伸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该钢在-60℃以上有很好的强度和塑性结合,因此其使用温度应该在-60℃以上.
徐明舟王立军王建军刘春明
关键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相变解理断裂
微合金化对超细晶中厚板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通过820-790℃温度范围内的多道次热压缩变形模拟了中厚板的精轧工艺,考察了不同铌、钒(氮)含量的低碳钢的组织演变过程、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和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有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依变形的温度不同在变形间隔时间内有逆相变或亚动态相变发生;变形后快速冷却得到平均晶粒直径低于5μm的超细晶组织.单独添加钒对DIFT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细化显微组织;钒-氮复合添加促进DIFT,但使组织粗化;添加铌基本不会抑制DIFT,能显著细化显微组织.变形后冷速越小,钢种间差距越明显.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与其在变形过程中的溶解析出行为有关.
王立军姚连登任海鹏刘春明
关键词:微合金化中厚板超细晶粒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碳氮化物
亚温正火对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韧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两相区加热和冲击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亚温正火工艺对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显微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亚温区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和较慢的冷却速度,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韧性.
任海鹏王立军刘春明
关键词:亚温正火冲击韧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