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琴

作品数:69 被引量:27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1篇疫情
  • 10篇流感
  • 9篇手足
  • 9篇手足口
  • 9篇手足口病
  • 6篇甲型
  • 6篇发病
  • 6篇病毒
  • 5篇血清
  • 5篇血清流行病学
  • 5篇疫苗
  • 5篇染病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甲型H1N1...
  • 5篇儿童
  • 5篇暴发疫情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机构

  • 60篇北京市昌平区...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60篇王瑞琴
  • 39篇刘重程
  • 39篇蔡旭
  • 36篇唐雅清
  • 23篇隋吉林
  • 17篇李飒
  • 15篇李宏通
  • 12篇金文军
  • 7篇王鲁茜
  • 6篇徐志鑫
  • 6篇王秀云
  • 5篇孙伟
  • 4篇朱宗龙
  • 4篇马树波
  • 2篇芦丹
  • 2篇闫革彬
  • 2篇邢富坤
  • 1篇田丽丽
  • 1篇苑新海
  • 1篇刘硕

传媒

  • 9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职业与健康
  • 6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临床医学...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09—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2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数据及网络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及病原学变化。结果2009—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报告40814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206例(占0.5%),死亡9例。2020—202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8.57/10万。2009—201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254.49/10万,呈现出偶数年高于奇数年,隔年高发、总体下降的趋势。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尤其是1~3岁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手足口病的年均发病率不同,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χ^(2)_(趋势)=416827.72,P<0.001)。每年5—7月达到发病高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55.43%;地区集中在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和沙河镇,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49.30%(1522/3087),以CoxA16(占31.27%)和其他肠道病毒(占28.06%)为主,重症病例阳性率38.83%(80/206),以EV71(占43.75%)和其他肠道病毒(占45.00%)为主,死亡病例以EV71为主。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例上升,EV71比例下降,不同年度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45,P<0.001)。结论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仍为≤5岁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但需关注≥6岁人群病例疫情,重点季节仍为春夏季,重点场所为人口密集且流动人口大的东南部、南部及中部地区。建议加强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做好宣传教育及聚集性疫情处置。
刘重程李飒王瑞琴金莹莹唐雅清蔡旭纪宇欣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监测防控策略
北京市昌平区2006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目前我区自然人群中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流行状况。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两个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以户为单位抽取538人作为研究样本。用微粒子酶免法(MEIA)检测抗-HAVIgG、HBsAg、抗-HBs、抗-HBc、抗-HCVI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DVIgG和抗-HEVIgG。结果:我区抗-HAV、HBV、抗-HCV、抗-HDV、抗-HEV的标化流行率分别为61.85%、23.21%、1.20%、0.00%和2.04%。抗-HAV的流行率农村高于城镇;抗-HAV、HBV的流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抗-HAV、抗-HCV的流行率女性高于男性,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1992年有较明显降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5年,0岁~15岁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
刘重程唐雅清闫革彬王瑞琴隋吉林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流行率
2005~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探讨防控对策。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5年以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昌平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49例,平均发病率为14.75/10万,2007年发病率最高达18.14/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以散发流行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春季多发,2010年底出现了6年来的月发病峰值,学生发病数最多,3~1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92.14%,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人口聚集、人口密集的镇、街道发病率高。结论学生、幼托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2010年出来月发病峰值,提示我区猩红热疫情有波动、多发的可能,应高度重视,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疫情的监测,同时加强对人口密集、外来人口聚集地区的管理。
王瑞琴蔡旭唐雅清李宏通刘重程隋吉林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
一起夏令营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2010年
王秀云彭智会王瑞琴刘重程蔡旭隋吉林朱宗龙李宏通唐雅清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夏令营
1998~2004年北京市昌平区碘盐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针对北京市昌平区碘盐销售与使用市场的现存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根据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科档案材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5.80%,低于国家规定的90%的标准。结论:加强对盐库等不同层次销售与使用碘盐单位的监管力度,多部门合作,打击无碘劣质盐的贩卖活动,加强宣传工作,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巩固昌平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张立华徐志鑫邢铁森蔡旭隋吉林王瑞琴
关键词:碘盐合格碘盐食用率
2005-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3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种,累计64877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6.8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8.85/10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死亡12例,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9.18%。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59.08%。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7.82%。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59,P〈0.0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8.60%;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09%。结论 昌平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防控的重点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和儿童,应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王秀云王靓洁王鲁茜王瑞琴刘重程蔡旭金文军唐雅清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北京市昌平区5277名8~10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8-10岁儿童的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昌平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所在镇的8-10岁儿童共5284名,用改进的酸消化砷一铈接触法进行尿碘测定。结果昌乎区5284名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08.8阻g/L。结论昌平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一直处于适宜水平,昌平区已经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蔡旭王瑞琴唐雅清李宏通隋吉林刘重程
关键词:尿碘学龄儿童
2017—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流感报告发病数据,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分析,定量描述有意义区段的变化幅度等特征。结果2017—2022年,昌平区累计报告流感病例538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8.41/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443.84/10万)高于男性(396.64/10万)(χ^(2)=171.084,P<0.05);<6岁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976.62/10万)(χ^(2)=196698.165,P<0.05);城镇发病率(481.45/10万)高于农村(148.52/10万)(χ^(2)=5257.738,P<0.05)。流感年报告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缓慢下降”的特点,以2019年为转折点,2017—2019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68.23%(95%CI:20.84%~1258.68%,P<0.05),2019—2022年APC为-42.37%(95%CI:-81.91%~-16.04%,P<0.05)。2020年1月24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实施前、后昌平区流感流行均以冬春季为主,应急响应实施前,流感流行主峰持续15周,次峰持续22周,模型拟合峰值分别为3863.80/10万、1120.30/10万;应急响应实施后,流感流行主峰持续12周,次峰持续9周,2个峰值分别为1338.73/10万、284.56/10万。结论2017—2022年昌平区流感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的特点,2019年为流感高发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流感流行趋势仍以冬春季为主,但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女性、<6岁人群、城镇地区流感报告发病率较高。
韩莹钟伟强李飒芦丹王瑞琴纪宇欣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认知行为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人群对土源性线虫病的认知及行为状况,为控制及阻断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昌平区地理方位随机抽取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的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取13岁及以上常住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式调查问卷,采用集中询问自填式方法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912份,94.53%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土源性线虫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81.05%,不同地区(χ^(2)=45.395)、性别(χ^(2)=4.436)、年龄(χ^(2)=42.496)、文化程度(χ^(2)=27.230)和职业(χ^(2)=72.904)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行为形成率为57.04%,不同地区(χ^(2)=167.002)、年龄(χ^(2)=139.579)、文化程度(χ^(2)=19.001)和职业(χ^(2)=43.254)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饭前便后洗手形成率最高为93.86%,不喝生水形成率为63.82%,不赤脚下地形成率为78.51%;认知态度形成率普遍高于90.00%。结论2023年昌平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知识知晓率、认知态度形成率较高,但卫生行为形成率较低;知识掌握片面,喝生水、赤脚下地等不良行为占一定比例。应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状况监测,推动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进程。
王瑞琴李飒金莹莹蔡旭纪宇欣刘金月李夏男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
北京市昌平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况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昌平区居民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4.0%,其中具有传染病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29.0%、50.3%和39.2%。在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人群中,年龄以30~39岁组最高(21.1%),职业以医务人员最高(46.2%)、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最高(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因素是年龄(OR=0.883)和文化程度(OR=1.816)。结论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传染病健康素养较低,需加强对此类人群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
隋吉林唐雅清王瑞琴刘重程蔡旭李宏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