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峰
- 作品数:62 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大豆单株脱粒机防护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单株脱粒机防护罩,包括有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两端分别包括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包括有一个与所述出口相对应的风机,所述底座内包括有一个电机以及电机通过皮带驱...
- 李海朝武永康张辉王树峰王庭峰雷晨芳
- 文献传递
- 油莎豆苗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 2025年
- 为明确油莎豆苗期耐盐碱特性,建立精确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数学模型,在5 g/kg混合盐碱胁迫下对66份油莎豆材料的发芽率和发芽后15 d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植株生物量、植株含水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共18个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解析不同材料的耐胁迫表现、建立评价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性状耐盐碱系数的变异程度在9.79%~58.57%,其中,根干质量耐盐碱系数的变异程度最大,相对含水率耐盐碱系数变异程度最小;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指标转换成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783%;基于综合评价D值,将66份材料分为极强、强、中、弱、敏感5个等级,并明确分级标准,其中极强耐盐碱材料2份,盐敏感材料12份,豫油莎2号和豫油莎3号均属于强耐盐碱材料;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油莎豆苗期耐盐碱评价数学模型。通过测定并计算油莎豆苗期的总鲜质量、相对含水率、根数、总叶绿素含量、株高、SOD活性的耐盐碱系数,依据回归方程估算D值,可判断苗期油莎豆种质的耐盐碱性,为后续油莎豆耐盐碱胁迫机制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支撑。
- 李春鑫翟允汝王树峰陈献功郑梅王猛张戈王会伟袁天佑
- 关键词:油莎豆苗期混合盐碱胁迫种质资源筛选综合评价
- 提高大豆种子出苗率的育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豆种子出苗率的育种方法,该方法选用遗传关系较远或不同生态类型,农艺性状优良、优缺点互补的大豆亲本材料杂交,得到F<Sub>1</Sub>代;在黄淮南片地区夏季大豆适播期将F<Sub>1</Sub>代深...
- 卢为国李海朝王树峰练云魏荷张辉武永康王金社雷晨芳李金英
- 文献传递
- 大豆品质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大豆品质性状改良一直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逐步深入为大豆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可能。该文综述了大豆QTL的定位方法、大豆品质QTL定位的研究现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概况。
- 位艳丽余永亮练云王树峰王庭峰梁慧珍
- 关键词:大豆品质性状QTL分子辅助选择
- 油莎豆茎豆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5
- 2023年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油莎豆块茎(茎豆)萌发过程中(干茎豆-吸胀茎豆-初发芽茎豆)多种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旨在揭示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茉莉酸(JA)的含量在油莎豆休眠的干茎豆中较高,随后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相反,赤霉素(GA 3)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起始较低,随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ABA、IAA和JA为萌发抑制类激素而GA 3和ZR为萌发促进类激素,并通过相应的外源激素处理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种激素之间的协同途径,将为解析油莎豆茎豆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张向歌宋万献朱雅婧于美琴宋雯栩王树峰李居政王会伟
- 关键词:油莎豆萌发内源激素
- 油莎豆MYB转录因子基因CeMYB154克隆及耐盐功能分析
- 2025年
- 【目的】油莎豆MYB转录因子基因CeMYB154参与盐胁迫响应过程,克隆及表征油莎豆CeMYB154并分析其耐盐功能,为油莎豆耐盐育种提供分子基础和基因资源。【方法】基于油莎豆参考基因组信息,克隆CeMYB154的全长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其启动子上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验证。构建CeMYB154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并对过表达株系的耐盐表型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长度为780 bp的CeMYB154 CDS序列,其编码蛋白序列中2个典型的MYB结构域,属于R2R3型MYB转录因子。蛋白序列比对分析显示,CeMYB154蛋白在多个物种间序列高度保守。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激素(如ABA)响应以及MYB响应相关顺式作用元件。此外,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分析显示,CeMYB154是一个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的核转录因子。成功创制了过表达CeMYB154转基因拟南芥,获得了纯合T3转基因阳性株系。在盐胁迫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植株幼苗生长状态(叶片大小、颜色以及根长)较好;并且,转基因植株中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而CAT、POD和SOD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增强,表明过表达CeMYB154基因提高了拟南芥的耐盐性。【结论】油莎豆CeMYB154具有正向调控盐胁迫响应的功能,过表达CeMYB154基因可以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而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 程珊王会伟陈晨朱雅婧李春鑫别海王树峰陈献功张向歌
- 关键词:油莎豆MYB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功能分析亚细胞定位抗氧化酶
- 转基因农作物及其标记基因的消除被引量:2
- 2004年
-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基因转移过程中,人们常常使用标记基因来筛选转化细胞或组织。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尤其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使用往往对环境及作物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且影响基因多重转化。为了消除这些弊端,一种全新的发展策略即获取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作物应运而生。
- 梁慧珍李卫东王辉卢为国王树峰王庭峰张辉李金英
- 关键词:转基因农作物标记基因生物技术
- 夏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 张孟臣赵双进贾秀领王月芬邸锐杨忠妍张明才张丽华曹金峰徐冉张磊梁慧珍苑保军刘吉生卢思慧王树峰李伟张继宗唐晓东胡铁欢杨青春刘兵强张梅申
- 在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夏大豆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结荚与花荚脱落及其干物质积累、鼓粒灌浆的基本规律,明确了提高抗倒性的关键点是增加根展和降低重心高度,为充分发挥品种高产优质潜力和技术组装集成奠定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
- 油莎豆遗传毒性评价
- 2025年
- 目的探讨油莎豆食用安全性,评估油莎豆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油莎豆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设立1200、600和300μg/ml 3个剂量组。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设立高、中、低剂量分别取10000、5000和2500 mg/kg·bw,给药2次。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第1次试验剂量:5000、1500、500、150和50μg/皿。第2次试验剂量:5000、1000、200、40和8μg/皿。结果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油莎豆均未产生细胞毒性,在存在及不存在代谢活性条件下,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为阴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为阴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显示,油莎豆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小于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也无剂量相关性,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莎豆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 翟允汝于美琴胡海燕王会伟杨海龙宋万献王树峰陈献功刘青梅李春鑫
- 关键词:油莎豆遗传毒性染色体畸变试验
-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大豆籽粒富含VE,是人类重要的VE来源之一。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籽粒中VE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籽粒的VE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诸样本VE总量的变异范围为500.99-2353.68μgg^-1。逐步回归筛选出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VE含量显著相关。与VE含量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幼苗期(P〈0.01)、分枝期(P〈0.001)和花荚期(P〈0.001)降水、花荚期昼夜温差(P〈0.05)、鼓粒成熟期日照(P〈0.001)及土壤速效氮含量(P〈0.001);与VE含量呈正相关的因子有:土壤磷含量(P〈0.001)和海拔(P〈0.001)。另外,VE含量与花荚期日照呈正相关(P〈0.001),与花荚期日照的平方呈负相关(P〈0.01)。这些结果对高VE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王树峰苑保军耿臻王素阁范彦英刘亚非王令涛
- 关键词:大豆维生素E生态因子分期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