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疗效
  • 2篇肌瘤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妊娠
  • 1篇缩宫素
  • 1篇胎盘
  • 1篇胎盘附着
  • 1篇剔除术
  • 1篇剖宫产术中
  • 1篇注射
  • 1篇注射缩宫素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子宫肌瘤摘除...

机构

  • 3篇泗洪县人民医...

作者

  • 3篇王敏
  • 2篇陈圣莲
  • 2篇沃玲
  • 1篇周兰云
  • 1篇王艳丽
  • 1篇蔡玉
  • 1篇沈倩倩
  • 1篇黄桂珍
  • 1篇石恒
  • 1篇张瑜

传媒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宫剖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其中108例为行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组(CM=caesarean section and myomectomy),100例为单纯行剖宫产术组即非剔除术组(NCM=caesarean section with nomyomectomy),按单个瘤体最大直径分三个层次(Φ<5.0cm;5.0cm≤Φ<8cm;Φ≥8c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OT=operation time length)、术中出血量(OBL=blood loss in operation)、恶露量(LW=the weight of lochia)、恶露持续时间(LT=lochia time length)等数据。结果①Φ<5.0cm两组OT、OBL、LW、LT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5.0cm≤Φ<8cm时UM组与NUM组比较OT、OBL增加,LW、LT减少,差异显著(P<0.05);③Φ≥8cmUMR组与NUMR组比较OT、OBL增加,LW、LT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虽有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可能,但可以促进产后子宫恢复并避免了二次手术痛苦,在患者病情许可下是安全可行的。
张瑜陈圣莲周兰云王敏沃玲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注射缩宫素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于胎盘附着面注射缩宫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110例剖宫产术患者,观察组55例,于胎儿娩出后静滴缩宫素10 U,胎盘附着面子宫壁注射缩宫素10 U;对照组55例,于胎儿娩出后静滴缩宫素10 U,于子宫壁非胎盘附着面注射缩宫素10 U,余操作程序同观察组。记录自胎儿娩出至子宫壁缝合所需时间(T1)、此时间段内出血量(V1),记录子宫注射缩宫素毕至胎盘娩出时间(T2)、术后24 h恶露量(V2)。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1、T2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1、V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中在静脉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于胎盘子宫附着面注射缩宫素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量。
陈圣莲王敏石恒黄桂珍
关键词:剖宫产缩宫素
扁桃体圈套器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扁桃体圈套器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子宫黏膜下肌瘤32例,其中完全脱出宫颈口8例,部分露出宫颈口13例,达到宫颈管内6例,位于宫腔内5例。肌瘤直径30~70mm,蒂直径5~25mm。用扁桃体圈套器制成直径约30~50mm的钢丝圈,套入肌瘤至瘤蒂根部,拉紧手柄切割取出瘤体。同时诊刮。结果:32例均肌瘤摘除成功,28例一次套扎摘除成功,4例蒂宽韧钢丝圈切割不断的辅以剪刀剪断瘤蒂。术中出血量5~50ml,手术时间5~25分钟。无一例术后发生发热、腹痛、子宫穿孔。术后随访月经规则,痛经消失。结论:应用扁桃体圈套器套扎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且简便可行。
王艳丽沃玲沈倩倩蔡玉王敏
关键词: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黏膜下肌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