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刚
- 作品数:107 被引量:465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个体模具化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近年来使用个体化模具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常规正中开胸,游离心包置入0.6%戊二醛浸泡10 min,冲洗后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去除病变瓣膜,使用模具测瓣器分别测量3个主动脉瓣环交界-交界之间的弧形大小。分别使用模具裁剪相应大小的心包片。使用强生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新制成的主动脉瓣叶,相邻心包瓣叶重新4-0 prolene线加毡片固定到主动脉壁外侧。二叶或四叶畸形患者重新构建主动脉瓣环走向。主动脉窦部有扩张或二叶畸形但不需要人工血管置换者在窦管结合部进行外侧毡条环缩固定。结果 2015年10月以来共进行个体模具化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27例,年龄27-60岁,男9例,女18例。术前主动脉瓣狭窄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例。其中主动脉瓣二叶畸形3例,四叶畸形1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104±25)min。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自体心包主动脉瓣叶对合良好,无明显反流,正向流速平均压差(8.5±3.2)mmHg(1 mmHg=0.133 kPa)。早期1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保留二个瓣叶仅行自体心包单瓣叶成形术,术后仍有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进行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阿司匹林抗凝随访6个月。术后随访3-13个月,患者心脏功能和主动脉瓣功能稳定,无主动脉瓣明显反流或正向流速增快。结论 这种个体化模具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初步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深入研究和长期随访。
- 张海波孟旭韩杰李岩许春雷王坚刚曾文贾一新
- 关键词:自体心包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经验及生命质量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总结成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对生存者进行生命质量分析。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6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ECMO支持。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6~73(51±15)岁。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36例。瓣膜手术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3例,瓣膜手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例,心脏移植4例,其他手术2例。随访平均(2.3±1.5)年,利用SF-36量表进行生命质量分析。结果辅助时间36~135h,平均(61±37)h。40例患者顺利撤除ECMO(脱机率64.5%),其中34例患者康复出院,总出院存活率54.8%。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CMO前乳酸峰值≥12mmol/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ECMO生存者的活力和心理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心脏手术后的患者(P〈0.05)。其他评分ECMO生存者与其他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均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对于成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手段。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严密防治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ECMO疗效的关键。ECMO生存者在活力和心理功能的康复有待提高。
- 王坚刚孟旭韩杰贾一新曾文许春雷张海波高峰侯晓彤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SF-36
- 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脏保护
- 2005年
- 黄福华王坚刚郑斯宏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心脏保护移植排斥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不全
- 心房颤动的微创外科治疗:胸腔镜辅助下的肺静脉隔离手术
- 目的:介绍5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经验,探讨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促进心脏外科在房颤治疗领域新技术的引进及开展。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对56例房颤患者施行了胸腔镜辅助下非体外心表双侧肺...
- 李岩崔永强许春雷高峰李辉张海波韩杰王坚刚孟旭
-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心房颤动微创外科治疗胸腔镜辅助
- 文献传递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微RNA的表达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筛选、分析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微RNA(miRNA)。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3例,应用低密度芯片技术,检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和健康人左心耳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房颤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进一步通过定量反转录(RT)-PCR,Western印迹法和体外构建报告载体实验,验证miRNA和其靶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miRNA:miR-155、miR-142-3p、miR-19b、miR-223、miR·146b-5p、miR-486—5p、miR-301b、miR-193b和miR-519b表达高,miR-193a-5p表达低(均P〈0.05);其中miR-155表达差异最大(9.42±4.74比1.63±0.65),为健康人组织的5.78倍。miR.155的高表达导致了预测的靶基因CACNA1C和相应Cavl-2蛋白的低表达,体外构建报告载体实验发现miR-155可以结合到CACNA1C的3'.UTR区。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存在与其发病相关的miRNA,其中miR-155有可能通过调控Cavl-2的表达,参与了房颤的电重构。
- 王坚刚孟旭韩杰李岩罗天戈王珺辛萌席建忠
-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RNAS电重构
- 上午和下午及晚间不同时间段手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上午、下午、晚间不同时间段手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外科中心开展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上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8:00—10:30,54例)、下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2:00—14:30,87例)、晚间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7:30—20:00,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上午、下午和晚间手术组各有1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9%(1/54)、1.1%(1/87)和2.5%(1/4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3)。3组术后住院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期间非计划二次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氧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午、下午和晚间不同时间段进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晚间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是安全的。
- 郑帅王坚刚张海波王盛宇孟旭
-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昼夜节律体外循环
-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术后出血与术前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潜在风险因素与患者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的关联,为心脏瓣膜手术术前备血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对以往文献总结,梳理出若干术前相关风险因素,通过纳入2023年6月到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532例患者的术前相关风险因素以及术后24h引流量,将引流量≥800mL定义为A组,<800mL定义为B组,将两组患者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其预测效能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患者532例,其中发生术后引流量≥800mL(A组)患者121例,引流量<800mL(B组)患者411例。发生术后引流量≥800mL的比例为23%(121/532)。A组男性比例较B组高,A组年龄及血肌酐较B组高,术前PLT、纤维蛋白原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了A组与B组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女性为1,男性为0)、总胆红素、血肌酐、纤维蛋白原纳入多因素分析。Hosmer-lemeshow拟合曲线P>0.05,提示拟合度较好,AUC值为0.69,同时发现性别,年龄,纤维蛋白原是术后引流量增多的风险因素。结论: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男性、高龄、术前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水平低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有增多风险,建议提前做好相应临床预案。
- 张官正齐择优裴丽坚卜德亮李兆阳沈晓苒张芷伊王坚刚李扬林多茂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出血引流量
- 冠状动脉瘘23例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畸形情况及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瘘口发生于右冠状动脉 13人 ,左冠状动脉 9人 ,双冠状动脉 1人 ;瘘入右心室 9人 ,右心房 6人 ,肺动脉 3人 ,冠状静脉窦 2人 ,左心房 2人 ,左心室 2人 ,多瘘口患者 3人。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纠正畸形 ,除 1例多个瘘口患者 ,术后残留一小瘘口外 ,余效果良好。结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冠状动脉瘘最佳治疗方法。
- 杨进福胡冬煦胡建国周新民尹帮良王坚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畸形手术治疗
- 心脏黏液瘤56例手术治疗经验
- 2002年
- 回顾性分析 5 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 ,结果发现 :黏液瘤发生于左心房 4 8例 ,右心房 6例 ,右心室 1例 ,多发性 1例。均行手术切除 ,1例于手术 15个月后复发 ,再次手术切除。除 1例术前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外 ,余效果良好。提示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行之有效的方法。
- 杨进福胡建国尹帮良周新民王坚刚
- 关键词: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开心手术患儿术前促红细胞生成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李建明周新民王坚刚阳盛杨俊杰
- 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血液保护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