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品管圈在提高 CCU 粪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提高粪便标本送检率,为临床粪便标本送检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进行各项活动,活动周期为2个月,设计粪便标本送检现况调查表,对出院时未送检标本的问题进行解析,制定并落实4项改善措施。结果 CCU粪便标本送检率由83%提高到94%,规范了粪便标本留取送检流程。结论粪便标本送检率低与缺少采集送检的规范流程密切相关。制定规范流程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CCU粪便标本送检率中效果显著,能够从细微环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规范粪便标本送检管理的有效方法。
- 王兴萍郭俊艳郝婧杨红梅于航
- 关键词:品管圈粪便标本送检率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 王兴萍胡鑫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引入品管圈概念,通过成立QCC小组、设计标本送检现况调查表,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解析,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由90.33%提高到97.16%;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团队精神、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品管手法、创造性思维、个人表达能力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 杨红梅郭俊艳王兴萍郝婧张丽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静脉血标本合格率
- 降低护理人员执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步预的不正确率
- CVC置管后的维护是减少感染的重要环节.对此,2013年2月本科开始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步骤执行不正确率高的情况,进行科学原因分析并进行改善,取得满意效果.这不仅持续改善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步骤执行正确...
- 王兴萍郭俊艳郝婧杨红梅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人员
- 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0
- 2019年
-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并经由急诊行PCI术后送入心内科监护室的患者88例,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效能感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CD-RISC总得分为(68.10±17.89)分,坚韧维度得分(34.27±9.96)分,力量维度得分(23.58±5.61)分,乐观维度得分(10.16±3.36)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2.36±6.79)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8.41±7.79)分;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具有保护作用。
- 邱孝丰胡鑫王兴萍褚倩王玉玲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
- 心血管危重症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心血管危重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对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处置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工作模式缺乏客观、定量、智能预警系统,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量日益增加、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而年轻护士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存在心血管意外事...
- 杨红梅郭俊艳郝婧陈曦王兴萍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预警指标体系
- 文献传递
-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解决护士延迟下班问题的成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改善护士延迟下班问题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概念,通过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设计延迟下班现况调查表,对延迟下班的原因进行解析,最终确立根本原因为:缺少规范化的交接班流程;接诊新入患者不规范;主治医师查房时间及医嘱下达时间过晚。针对根本原因,拟定实施对策:由临床护理专家、临床责任组长及医疗专家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护士交接班流程,并形成统一标准;通过现场查看50名护士接诊新入患者的情况,统计接诊缺陷条目,分析不规范的原因,建立新入患者接诊规范流程;护士长、主班护士与主管、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规范,尽早集中调整患者长期用药医嘱(上午10:30之前,最迟不超过11:00),并将这一规范作为新入科医师的培训内容之一。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护士延迟下班的平均时间及延迟下班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改善了护士延迟下班的状况。
- 郝婧杨红梅王兴萍孙静陈曦蒋博郭俊艳
- 关键词:护士护理管理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液体正确存放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液体正确存放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组,6名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士按自愿原则自由组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以“提高静脉液体正确存放率”为活动主题,对静脉液体正确存放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要因,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形展前后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液体存放正确率为82.35%,较活动前(17.65%)明显升高64.70%,超出预期目标。在品管圈活动后6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问题解决能力、护理品质意识5个方面能力得分分别为(90.3±7.3),(90.1±7.1),(96.4±1.7),(80.9±6.2),(90.3±5.8)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12,2.561,2.719,7.694,7.478;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静脉液体正确存放率,同时还能提高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任怡刘喜梅郭俊艳徐文红王兴萍吴昊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
- 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置入PICCO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PICCO监测技术,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PICCO监测标定、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7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动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其余72例患者均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准确的PICCO监测护理,参考PICCO所测参数及动态变化,及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用药,改善预后.
- 王兴萍郭俊艳秦雪露朱航
- 关键词:PICCO护理
-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成人爆发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成人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行ECMO辅助治疗的爆发性心肌炎成年患者34例,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检测ECMO辅助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cTnI)、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水平变化;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存活29例,最终院内存活率为85.29%(29/34),ECMO辅助时间为(73.1±8.9)h,机械通气时间为(112.4±20.8)h,经过治疗后,存活患者的c TnI、BNP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情况为出血2例(6.90%),氧合器血浆渗漏1例(3.45%),肺部感染2例(6.90%),下肢血栓3例(10.34%)。结论成人FM患者行ECMO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机体的组织灌注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唐素美侯新蕊胡鑫王兴萍任晶晶王玥
- 关键词:爆发性心肌炎体外膜肺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