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小江

作品数:31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骨折
  • 9篇关节
  • 7篇手术
  • 6篇腰椎
  • 4篇椎骨
  • 4篇疗效
  • 4篇股骨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胸腰椎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植骨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前路
  • 3篇膝关节
  • 3篇老年
  • 3篇关节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28篇重庆三峡中心...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奉节县中医院

作者

  • 31篇熊小江
  • 17篇关群
  • 11篇程军
  • 9篇廖乙名
  • 8篇陈林
  • 8篇冯世龙
  • 6篇占方彪
  • 5篇唐进
  • 5篇张友
  • 5篇骆浩
  • 4篇蒋和平
  • 4篇杨涛
  • 4篇李波
  • 3篇王斌
  • 2篇徐立新
  • 2篇谢鲤钟
  • 2篇梁晓会
  • 2篇刘王卫
  • 1篇何春泽
  • 1篇彭燕

传媒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74例纳入研究,均接受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76.32±12.56)min,术中出血量(153.14±25.38)mL,住院时间(18.96±3.38)d。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优54例、良1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6.48%。结论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熊小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高龄
下肢截肢常见并发症的处理29例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王洋熊小江关群
关键词:下肢截肢并发症残端处理
多通道高通量DNA合成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一种多通道、高通量DNA合成控制系统,可实现单次96通道寡核苷酸长链的全自动合成。方法该控制系统以松下FP2系列PLC及其外围功能模块为核心,完成合成文件和序列文件的解析执行,以及自动和手动合成操作的过程控制;基于组态软件和VC6.0开发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合成过程配置,以及流量校准、位置校准等参数设置,并与主控系统完成数据交互。结果经15万条DNA应用合成及测序,结果表明合成时间达到4 min/cycle,耦合效率为99%,且单体试剂消耗量减少>50%,合成过程配置灵活。结论 DNA合成仪控制系统可同时实现96个独立通道的寡核苷酸长链的合成,为多通道高通量DNA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可靠的控制方法。
梁晓会黄传伟郭剑熊小江王晓宁王桂强范晓逶
关键词:PLC组态软件
应用外支架对移位内踝骨折的修复与重建
2015年
应用外支架对移位内踝骨折修复与重建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8例内踝闭合骨折应用外支架固定。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7岁。车祸伤11例,压砸伤6例,扭伤21例;单纯移位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7例。采用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25例,小切口开放复位外支架固定13例。入院距手术时间1小时~13天,平均6天。结果:小切口开放复位外支架固定1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骨折于2~4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无外支架松脱及断裂。所有外支架固定中有3例(7.9%)发生针道感染,经局部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针道感染早期得到控制,无骨关节感染。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7%。结论:外支架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属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较轻,对局部软组织及骨膜无再损伤,保证了骨折处的血循环,加上可靠有效的弹性固定,能促使骨折早期愈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外支架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完全满足了骨折的解剖复位及有效弹性固定的要求,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王斌关群杨勇熊小江程军吉明
关键词:内踝骨折外支架
医学科研仪器质量控制工作方法探讨
2015年
介绍了军队医学计量工作和医学科研设备全程质量控制的现状,探讨了依托医学计量工作开展医学科研设备全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从体制保障、工作基础、启动时机3个方面分析了开展军队医学科研仪器质量控制工作的可行性,明确了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工程技术部门、管理部门在医学科研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拟制了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科研仪器管理机制。
程环熊小江何春泽鲁茗莉芦宏斌
关键词:可行性
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现状,为骨质疏松的一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渝东北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以自编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调查表、骨密度测定进行研究。结果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70.9%,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12.7%。结论渝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也较其他地区高,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陈林程军李波占方彪唐进熊小江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人流行病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式思考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领域的深入拓展,与军事医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日益紧密,对以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薄弱环节入手,提出了包括制定目标定位明确的研究...
熊小江梁晓会高艳艳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培养
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对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8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术中C臂及术后x摄片见植入椎弓根螺钉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95例,3例有4°-6°的成角。伤前后突畸形平均25°,术后矫正至平均4°。术前伤椎压缩50%-75%,术后恢复至89%-95%。获随访1-3年,内固定松动2例,拔钉3例,断钉2例,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5°-9°有6例。慢性腰痛12例。神经功能除A级有7例未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的恢复。结论:后路手术较完善,适应范围广,创伤小,对屈曲压缩型、骨折脱位型的整复及下腰椎的固定优于前路手术。特别强调准确的椎弓根植入技术及有效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后路手术脊柱稳定和防止远期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关群廖乙名冯世龙熊小江骆浩程军谢鲤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系统
静脉联合术区使用氨甲环酸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前瞻性研究静脉应用联合术区注射氨甲环酸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因股骨头坏死行单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手术均以后外侧入路进行,先后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
李胜华张友骆浩冯世龙熊小江徐立新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出血控制
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恢复为E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随访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等。结论采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程军关群熊小江占方彪陈林李波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颈前路空心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