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上腺
  • 2篇麻醉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蛋白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血症
  • 1篇严重低氧血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患者
  • 1篇易感
  • 1篇诱导期
  • 1篇早泄
  • 1篇症状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上皮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沈子珒
  • 4篇董榕
  • 3篇王海滨
  • 3篇沈周俊
  • 2篇于布为
  • 1篇张敏光
  • 1篇蓝海珍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沈子珒沈周俊
关键词: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外科治疗外科手术切除肾上腺髓质手术技术
肺保护通气策略改善易感肺部并发症全身麻醉患者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潮气量6.00 m L/kg,呼吸频率15次/min,呼气末正压6 cm H2O,吸呼比1∶1.5,手术开始后每小时行1次肺复张,设定为自主呼吸模式,压力限定30 cm H2O,持续30 s,然后恢复至原有通气模式;对照组(n=60):潮气量10.00 m L/kg,呼吸频率12次/min,呼气末正压0 cm H2O,吸呼比1∶1.5。两组分别于机械通气30 min(T1)以及手术结束(T2)时采取动脉血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记录氧分压、潮气量、气道峰压和平台压,计算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和肺动态顺应性。结果研究组中T2时间段的平台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在ICU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增加肺部顺应性,增加肺氧合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沈子珒董榕
关键词:肺保护肺部并发症机械通气
α1受体阻滞剂改善早泄症状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早泄是成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25%~40%,远高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约12%)。早泄按原因一般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两种,传统的非器质性早泄治疗方法有心理行为治疗、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外科治疗,其中以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1受体阻滞剂对于早泄的治疗有着一定的效果,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运用一些α1受体阻滞剂来改善患者的早泄症状,为早泄的治疗另辟蹊径,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沈子珒沈周俊
关键词:早泄肾上腺素能Α拮抗剂
纵隔气肿合并麻醉诱导期严重低氧血症一例
2025年
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大多数自发性纵隔气肿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痊愈,仅极少数患者需在全身麻醉下行纵隔减压术。本文报道1例纵隔气肿合并麻醉诱导期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处理经过,探讨对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麻醉管理。
张春蓝海珍罗毅王海滨沈子珒董榕
关键词:纵隔气肿低氧血症单肺通气
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 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 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沈周俊沈子珒张敏光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纤维连接蛋白试纸
超声引导与体表定位用于肥胖患儿阴茎成形术骶管阻滞的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肥胖患儿阴茎成形术中超声引导与体表定位行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下行阴茎成形术的肥胖患儿100例,年龄5~12岁,BMI大于同龄儿童BMI第95百分位数,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体表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组),全麻置入喉罩后分别采用0.3%罗哌卡因0.7 ml/kg实施体表定位骶管阻滞或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记录阻滞成功例数、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次数、首次穿刺成功例数、总穿刺成功例数、术后1 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术后8 h内布洛芬镇痛例数。记录脊麻、局麻药中毒、穿刺回抽见血及药物注射时皮下组织突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U组阻滞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8 h内布洛芬镇痛率、药物注射时皮下组织突出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1 h的FLACC评分、穿刺回抽见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脊麻和局麻药中毒情况。结论 在接受阴茎成形术的肥胖患儿中,与体表定位比较,超声引导行骶管阻滞成功率更高且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胡祖烨于布为董榕沈子珒王海滨王智渊
关键词:超声成像骶管阻滞肥胖
瓣膜置换术后胰腺癌患者行鞘内吗啡泵置入术一例
2024年
患者,男,65岁,175 cm,65 kg。因“发现胰腺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一周”入院。患者于2021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外院行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及CT均显示:胰头及颈部占位,考虑胰腺癌,伴肝脏多发转移可能性,肿瘤侵犯脾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门脉主干,继发门脉干海绵样变性及胰源性门脉高压,胰周、肝门部、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2022年1月曾行AG方案(紫杉醇与吉西他滨组合)化疗,同时给予镇痛、止吐、护胃、保肝、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就诊时已服用氨酚羟考酮2周,效果差,VAS疼痛评分6~7分,恶心、呕吐、便秘症状明显,为控制晚期癌痛转入我科。既往2019年行心脏瓣膜置换(瓣膜性质不明),口服华法林2.5 mg/d,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王智渊于布为刘苏丹王海滨董榕沈子珒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晚期癌痛胰腺癌患者氨酚羟考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