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俊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脂肪
  • 4篇脂肪细胞
  • 4篇细胞
  • 4篇高血压
  • 4篇3T3-L1...
  • 3篇内脂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坏死因子
  • 3篇非诺贝特
  • 3篇VISFAT...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器官损伤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降压
  • 2篇降压疗效
  • 2篇靶器官
  • 2篇靶器官损伤
  • 2篇2型糖尿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沈俊飞
  • 5篇王昭军
  • 4篇张保海
  • 3篇严金川
  • 3篇赵建伟
  • 2篇王长江
  • 2篇石敏
  • 2篇代芳
  • 2篇张颖
  • 1篇梁仪
  • 1篇孙彩霞
  • 1篇袁国跃
  • 1篇贾敬华
  • 1篇吴泽兵
  • 1篇曹松梅
  • 1篇余其贵
  • 1篇左祥生
  • 1篇王苏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诺贝特和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用不同终浓度非诺贝特(0、50、100、200μmol/L)刺激48 h;用100μmol/L非诺贝特刺激不同时间(0、12、24、48 h);用10 ng/ml TNF-α和10 ng/ml TNF-α加100μmol/L非诺贝特联合刺激48h。使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Visfatin mRNA表达随非诺贝特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TNF-α作用48 h后Visfatin mRNA表达量减少(P<0.05),联用非诺贝特组高于TNF-α组(P<0.01)。结论非诺贝特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沈俊飞代芳王长江贾敬华石敏左祥生
关键词:非诺贝特肿瘤坏死因子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孙彩霞张颖沈俊飞余其贵吴泽兵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后中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分析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血管化后的中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患者共122例,按照CTO病变部位[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分为不同分支病变,对其中113例患者实施PCI。随访观察PCI成功再血管化组与同期未再血管化组(包括PCI未成功及未行PCI)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包括生存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左心室功能;比较不同分支CTO病变再血管化后中远期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13例行PCI的CTO患者中81例成功再血管化(其中RCA病变30例,LAD病变32例,LCX病变5例,两支及多支病变14例)。在随访期内[(26.7±20.7)月],成功再血管化组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再血管化组(70.4%比58.5%,P=0.042),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再血管化组(24.7%比56.1%,P=0.021)。全部CTO病例成功再血管化后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增加值[(3.1±1.4)%]与未再血管化组[(0.3±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RCA病变、LAD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血管化组(P分别为0.002、0.017、0.013),LCX病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RCA病变、LAD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3.6±1.7)%、(4.1±1.8)%](P分别为0.045、0.038)、左心房内径变化值(ΔLAD,P分别为0.031、0.03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DD,P分别为0.012、0.024)、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SD,P分别为0.018、0.031)及右心房内径变化值(ΔRAD,P分别为0.037、0.028),与未再血管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CX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0.6±0.3)%、(0.8±0.3)%](P分别为0.115、0.475)、ΔLAD(P分别为0.315、0.236)、ΔLVEDD(P分别为0.287、0.381)、ΔLVESD(P分别为0.348、0.341)
时小凤王昭军严金川沈俊飞邵海锐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靶血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特发性心包积气一例
2017年
心包积气(pneumopericardium)在临床较为罕见,多发生于心脏、食管等外科手术后。非创伤并发的心包积气,则多见于心包与邻近空腔脏器间形成瘘道而致,如消化性溃疡穿孔,食管癌浸润破入心包等。现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一例心包积气患者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沈俊飞严金川王昭军赵建伟张保海龙欣光
关键词:心包积气特发性消化性溃疡穿孔空腔脏器破入心包癌浸润
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3T3-LI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
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 方法:分化...
沈俊飞
关键词:非诺贝特肿瘤坏死因子3T3-L1脂肪细胞
文献传递
高血压患者血清TLR4、HMW-ADP水平对靶器官损伤和降压疗效的影响
王昭军龙欣光沈俊飞张保海赵建伟
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分为非诺贝特组、TNF-α组、联合干预组(非诺贝特加TNF-α联合干预)及实验...
沈俊飞
关键词:3T3-L1脂肪细胞非诺贝特肿瘤坏死因子Α
文献传递
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选取8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和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测得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均升高;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比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昼夜变化节律明显改变,监测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可为治疗提供指导。
沈俊飞张颖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江苏镇江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率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调查镇江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和血压控制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年7-10月调查镇江市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3 138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 08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高血压相关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并调查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和控制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高盐饮食、饮酒、年龄、腰围和体重(OR值依次为2.911、2.199、1.737、1.401、1.223、1.052、1.030和1.021),有氧运动OR值0.673。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占21.75%、钙离子拮抗剂(C)占19.78%、利尿剂(D)占0.71%,A+C占13.55%,A+C+D占1.81%,其他占22.83%。高血压总体控制率为50.89%,其中以30-39岁和大专及以上文化人群血压控制率最高。结论高血压家族史和糖耐量受损是镇江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氧运动为保护因素。镇江市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率在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存在差异。
沈俊飞龙欣光王昭军时小凤严金川张保海梁仪曹松梅夏炜妍
关键词:高血压LOGISTIC回归控制率
吡格列酮和白细胞介素-6对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和(或)IL-6干预,在不同的时间段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L-6和吡格列酮分别作用于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均能下调Visfatin mRNA的表达,且用吡格列酮预处理或与IL-6共同作用均不能够改善IL-6对Visfatin mRNA的抑制作用。结论IL-6对Visfatin mRNA表达的负调控可能是其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Visfatin可能并不是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靶基因。
石敏代芳王长江沈俊飞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脂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