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方正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颅凹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后颅凹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后颅凹手术患者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后颅凹手术患者96人,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预防性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探讨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对患者的临床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体温高于观察组,两组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皮下积液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置管时间>7d时,颅内感染、切口感染病例显著增加。结论后颅凹手术患者术后应预防性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显著降低颅内感染及皮下积液,但置管时间应尽量控制在7d内。
- 汪方正鲁艾林陈宏璘
- 关键词:后颅凹手术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临床疗效
- “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CCI)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42例SCCI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采用"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HG组)"、?"号形切口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SG组)和马蹄形切口常规骨瓣开颅(RG组)。以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伤后3个月根据GOS评分,HG组的恢复良好率和轻残率优于RG组(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HG组和SG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能充分显露病灶、有效减压和改善脑循环,显著改善SCCI患者的预后。其尚能依据损伤的范围,切口做相应的调整,与"?"号形切口相比,治疗更个体化。
- 陈宏璘汪方正王大方张荣侠董士奎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
- “h”形切口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5例
- 2009年
- 成旺兴陈宏璘汪方正王大方常朝乐
-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伤弧形切口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血肿穿刺吸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9例。结果上述方法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已广泛应用。结论上述三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符合微侵袭原则,长期实践证明其安全性和实用性,丰富扩展了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 成旺兴汪方正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锁孔手术
-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以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按GOS评分,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14例(87.5%),其中伤后2周内恢复达10例(62.5%)。轻残2例(13.5%),伤后6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经积极、适当的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 陈宏璘汪方正许自利宋永见周华海
- 关键词:小儿颅脑损伤脑梗死
- 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出血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先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再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先作小骨窗开颅切开侧脑室额角直视下清除侧脑室内血块并止血,再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出血的20例作为观察组,以传统的单纯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出血的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先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再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出血,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脑室出血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 成旺兴汪方正王大方
-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
-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 汪方正陈卫民
-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开颅手术急性脑膨出
- 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24例,80%~90%者8例。没有二次手术病例和死亡病例。手术后第1天有9例神志清醒,1周内神志清醒者17例。另6例第2周~1个月内清醒。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评估(按ADL分级):Ⅰ级6例,Ⅱ级18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0例。结论:采用扩大的经翼点入路开颅直视下手术,可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可靠,并可同时行减压术。尤其对深部或术前并发脑疝(失代偿期)及再出血的患者适用。
- 成旺兴陈宏璘汪方正王大方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高颈段椎管内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8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中,预后不良26例(18.8%),预后良好112例(8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次全切除(OR=6.982,P=0.027)、肿瘤为恶性(OR=5.769,P=0.008)、肿瘤直径≥4 cm(OR=5.547,P=0.043)、全椎板手术(OR=5.321,P=0.039)、肿瘤位于髓内(OR=4.854,P=0.037)、肿瘤段位较高(OR=4.586,P=0.036)、术前肌力≤3级(OR=3.395,P=0.041)、年龄≥60岁(OR=2.258,P=0.012)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OR=0.426,P=0.026)、术后使用激素(OR=0.492,P=0.035)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高颈段椎管内肿瘤预后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防范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 汪方正陈卫民鲁艾琳陆小明
- 关键词: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预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及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开颅手术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案,小骨窗微创手术组实施小骨窗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微创手术组神经功能状态、手术过程和相关指标恢复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
- 汪方正陈卫民宋永见
- 关键词:小骨窗微创手术脑出血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