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血压
  • 5篇老年
  • 4篇低血压
  • 3篇体位
  • 3篇体位性低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立位
  • 2篇降压
  • 2篇降压目标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代谢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压
  • 1篇动态脉压
  • 1篇动态血压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梁颖慧
  • 7篇陈一文
  • 7篇秦明照
  • 4篇崔瑶
  • 3篇葛维莹
  • 2篇刘国樑
  • 1篇刘谦
  • 1篇郭英
  • 1篇陈晓燕
  • 1篇王国宏
  • 1篇陈莹
  • 1篇王宇
  • 1篇孙瑜
  • 1篇高璐
  • 1篇侯银静
  • 1篇王宁
  • 1篇周健
  • 1篇郑洁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病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8例老年T2DM住院患者,采集病史、人体参数及相关生化指标,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0诊断为PAD。比较PAD组和非PAD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ABI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尿酸等级的PAD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检验SUA水平与PAD的关系。结果PAD组的SUA水平及HUA患病率明显高于非PAD组;ABI值与SUA水平负相关;高尿酸血症(HUA)组的PAD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AD患病率随SUA四分位等级递增而增加,依次为34.9%、35.7%、45.2%、6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SUA作为连续性自变量时OR值为1.221(95%CI:1.001~1.602);二分类变量时HUA的OR值为4.457(95%CI:2.221~8.942);与SUA第一等级比较,第二、三、四等级的OR值分另U为1.246(95%CI:0.603~2.574)、1.391(95%CI:0.678—2.855)、4.203(95%CI:2.019~8.751)。结论SUA水平升高与老年T2DM患者PAD患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该人群发生PA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梁颖慧秦明照陈一文葛维莹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血清尿酸糖尿病
医患沟通障碍中医务人员因素分析及可行性对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医患沟通障碍中涉及医务人员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方法:对北京某三甲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发放关于医患沟通管理的调查问卷,收集包括道德修养、沟通意识、沟通技巧在内的沟通障碍相关信息,68份有效问卷分为有效沟通组40份,无效沟通组28份。结果:由卡方检验得出,道德修养、沟通意识、倾听技巧、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在有效沟通组比例大于无效沟通组,P<0.05,道德修养、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均与医患沟通呈正相关;由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道德修养OR值为3.25(P<0.01),道德修养与其他因素相比与医患沟通相关性相对大。结论: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和调节自我压力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沟通对策。
孙瑜侯银静梁颖慧秦明照
关键词:医患沟通沟通障碍医患关系
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风险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风险。方法:收集近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血糖控制及减轻体重疗效不劣于其他降糖药物,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故其问世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应用该类药物存在胰腺病变及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其药物安全性备受关注,为正确评价药物安全性需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陈一文梁颖慧王宁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
多重用药对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老年房颤患者常合并共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导致药物依从性下降、出血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增加,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与华法林比较,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剂更安全有效,推荐用于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研究多重用药对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实现个体化抗凝治疗,改善老年患者预后。
谢雨欣陈一文梁颖慧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多重用药
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h动态血压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未合并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 h血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入院查体患者162例,根据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餐后2 h血糖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组37例,无高血压的糖尿病组45例,无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组40例,记录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偶测血压数值,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动脉血压并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及24 h动态脉压(24 h PP)。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的TG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耐量减低组24 h SBP及24 hDB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24 h PP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崔瑶陈一文梁颖慧葛维莹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非药物治疗应贯穿始终
2013年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提高站立位时的血压、缓解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经非药物治疗可缓解,即使开始药物治疗。
刘国樑梁颖慧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非药物治疗老年不适症状站立位
高血压患者降压同时应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2013年
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根据卧立位血压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降压目标,原则是既降低基础血压。
梁颖慧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化基础血压
淋巴管病-面部淋巴水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以颜面浮肿、睑裂缩小为特点的病例,予淋巴显像,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双侧颈部淋巴流通受阻,左侧为著,诊断淋巴管病。结论以严重眼睑浮肿为表现的局限性淋巴水肿鲜见报道,对于局限性水肿患者应考虑淋巴管病。
刘国樑陈晓燕秦明照梁颖慧
关键词:面部淋巴水肿淋巴管病
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高血压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是一个主要的日益增长的负担,需社会的关注。现回顾近年有关高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指南以及治疗预后研究,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治疗的获益和风险、衰弱和血压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仍有待明确,需探索管理高龄高血压患者更适合的策略。
安子玉梁颖慧秦明照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降压目标衰弱
老年高血压合并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直立位低血压(OH)病人的临床特点,为加强此类病人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共115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立位血压测量。根据有无OH,将病人分为高血压合并OH组(36例)和高血压无OH组(79例)。收集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共病、用药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记录有无直立位不耐受症状。结果11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中,OH总体患病率为31.3%,门诊病人患病率为20.0%(8/40),住院病人患病率为37.3%(28/75)。高血压合并OH组存在直立位不耐受症状者占13.9%。高血压合并OH组病人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应用抗抑郁药的比例高于高血压无OH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高血压无O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和周围动脉疾病、应用抗抑郁药、低白蛋白水平可能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OH有关。
葛维莹梁颖慧陈一文郭英吉彤崔瑶王国宏刘谦
关键词:高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