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磊 作品数:20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核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乳腺癌放射治疗照射野累及心脏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总剂量和照射野累及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平均剂量与患者远期发生冠心病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放射治疗并且照射野包含心脏的乳腺癌患者共1125例。人工进行54例患者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勾画,训练自动勾画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原放疗计划图像中,自动提取原放疗计划中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学指标。根据随访结果将112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冠心病事件组(19例)和非事件组(1106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逆概率加权混杂因素控制等方法,比较了两组患者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平均剂量、就诊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事件组的平均心脏剂量,右心房、右冠状动脉、室间隔以及右心室的平均剂量低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49、0.013、0.045、0.039)。饮酒史(OR=7.35,95%CI为1.56~25.58,P=0.004)为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逆概率加权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就诊年龄是患者远期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5%CI为1.01~1.05,P=0.004)。结论乳腺癌放疗患者中,具有传统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使放疗照射野累及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偏低,其放疗后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仍可能较高。放疗照射野累及心脏及其亚结构的平均剂量对于放疗后冠心病的发生影响比传统危险因素弱。 蔡文慧 张闻多 李鸿飞 吴钦宏 朱铭远 林海磊 李慧敏 卢禹竹 钟秋子 于雪关键词: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应用于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危及器官的放射不良反应是限制临床靶区剂量的重要因素。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具有易于修饰及高生物相容性等特别的理化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磁热效应、剂量增强效应、促进铁死亡、调节细胞周期、提高图像引导质量等方面应用于放疗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王亮 林海磊 吉艳琴关键词:恶性肿瘤 放射疗法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在线校正的必要性。方法16例前列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的锥形束CT(CBCT)扫描共214次,其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将上述误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膀胱、直肠等的剂量和体积参数并与原计划行配对t检验。结果214次摆位误差再计划的PTV95%体积剂量D95(7613.73cGy比7764.25cGy,t=2.494,P=0.025)和最小剂量Dmin(80.20±9.83比86.80±5.05,t=5.536,P〈0.001)小于原计划,但未超过可接受偏差范围。膀胱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30%膀胱体积剂量(D30)以及直肠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25%直肠体积剂量(D25)与原计划差异不明显。结论平移摆位误差导致PTVD95下降但可接受,膀胱、直肠总体受量变化不明显,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在线误差纠正能提高治疗精确性。 李明 修霞 王婵 侯秀玉 高鸿 徐勇刚 钟秋子 赵婷 林海磊 李高峰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CB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图像配准及靶区外放边界的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数据,为选择合理的图像配准方法和适宜的外放边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针对16例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1... 李明 高鸿 修霞 侯秀玉 徐勇刚 钟秋子 赵婷 林海磊 李高峰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 图像配准 初治鼻咽癌VMAT与IMRT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比较初治鼻咽癌(NPC)子野式调强放疗(ss-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6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个野SS—IMRT和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剂量分布和剂量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不同危及器官(OAR)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或感兴趣剂量体积等,治疗计划执行时间以及治疗计划剂量验证准确性。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率略差于ss—IMRT。ss—IMRT和VMAT的CI、H1分别为0.57、0.08和0.48、0.12(t=-4.52、-8.33,P=0.000、0.000)。除脑干外,VMAT计划各OAR的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均高于SS—IMRT计划(t=-9.57~-3.71,P=0.000~0.001),其中脊髓D1cc和腮腺D50%的分别平均增高了11.9%和6.5%。SS—IMRT和VMAT治疗时间分别为803.7S和389.3S(t=24.12,P=0.000),VMAT减少了51.6%。SS—IMRT和VMAT的3mm/3%的1通过率分别为99.4%和98.0%(t=5.19,P=0.000)。结论初治鼻咽癌VMAT的剂量分布可满足临床要求但略差于9个野SS—IMRT,同时具有高效和剂量准确的优点。 张丹丹 黄劭敏 邓小武 张广顺 黄晓延 孙文钊 林海磊关键词: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SRT-100低能X线治疗机的输出量检测及其质量保证 被引量:5 2017年 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10~100 k V低能X射线输出量的检测,首先对现场测量仪器即剂量计及电离室,由SSDL或PSDL给出可溯源到国家和国际计量基准的照射量或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NX或NK,其后在输出量检测时,应对剂量计的测量读数进行空气密度效应KTP的修正。最后计算模体表面的输出剂量率时,需引入模体表面反散射因子B、水对空气的质能吸收系数之比的平均值等系列参数。二是对输出量检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X线治疗机的射束质即半值层、射野特性及治疗机本身剂量检测系统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剂量积分线性的检测。 林海磊 张绍刚膀胱直肠的管理对前列腺癌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 目的 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技术,观察膀胱、直肠在治疗中的变化,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入选16例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 李明 李高峰 林海磊 修霞 侯秀玉 高鸿 徐勇刚 钟秋子 赵婷66例局限期中危前列腺癌IMRT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分析局限期中危前列腺癌IMRT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PSA变化水平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8年间经本院IMRT局限期中危前列腺癌66例资料。60例放疗前接受内分泌治疗,6例照射野包括盆腔淋巴引流区,47例采用IGRT技术。前列腺精囊腺中位剂量78 Gy,盆腔淋巴引流区中位剂量48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中位年龄77岁,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5年样本量47例。3、5年OS率分别为98%、90%,CSS率分别为100%、93%,BRFS率分别为97%、86%。PSA降至最低点的平均时间为5.83个月。IMRT后PSA最低点中位数为0.06 ng/ml。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6%,1、2级早期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1、2级晚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1级晚期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 局限期中危前列腺癌IMRT疗效好,早期、晚期不良反应小,IMRT后PSA监测利于判断肿瘤预后。 钟秋子 修霞 刘原照 高鸿 徐勇刚 赵婷 吴钦宏 王丹 沙翔燕 林海磊 李高峰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机械运动的位置误差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机械运动的相对位置偏差,为基于EPID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提供位置误差的修正依据。方法 对3种不同类型EPID (瓦里安aS1000、aS500和医科达iViewGT)采用5 cm×5 cm射野进行照射。通过自编软件系统对EPID采集的射野图像进行分析,并确定射野中心点在EPID上投影。对臂架0°~360°射野中心点在EPID上投影位置进行分析,并与臂架0°时位置比较以确定相对位置偏移。结果 在瓦里安aS1000、aS500、医科达iViewGT的EPID最大相对偏移左右方向上分别为(-0.23±0.17)、(2.94±0.17)、(0.35±0.09) mm,上下方向上分别为(-4.16±0.20)、(-4.15±0.25)、(-1.66±0.11) mm。对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采用四次方经验函数可较好地进行拟合。结论 不同类型EPID在不同角度下相对位置误差不同,且在上下方向上明显较左右方向大,应用EPID进行调强验证时必需考虑对在不同臂架角度下相对位置误差进行修正。 靳光华 朱金汉 林海磊 邓小武 陈立新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时机与范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不同放疗方式(辅助放疗与挽救性放疗)和不同照射范围(前列腺瘤床与瘤床+盆腔)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3年9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15例局限期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接受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辅助放疗,75例接受挽救性放疗。74例接受前列腺瘤床和盆腔照射(瘤床+盆腔组),41例仅接受前列腺瘤床照射(瘤床组)。比较辅助放疗组与挽救性放疗组、瘤床+盆腔组与瘤床组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特征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生存率计算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并对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位随访73.1个月,全组5年OS、PFS和LRRFS率分别为96.4%、86.4%和93.2%。全组共59例(51.3%)出现1~2级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43例(37.4%)出现1~2级放疗相关晚期不良反应,无3级及以上晚期不良反应。辅助与挽救性放疗组OS、PFS和LRRF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07、0.996、0.976),1~2级急性、晚期不良反应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盆腔组OS率显著低于瘤床组(P=0.036),而PFS、LRRF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9、0.190),1~2级急性、晚期不良反应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与挽救性放疗组、瘤床与瘤床+盆腔组的OS、PFS、LRRF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56、0.341、0.605,0.938、0.987、0.605)。结论在现代调强放疗年代,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与挽救性放疗、前列腺瘤床与瘤床+盆腔照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似,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朱铭远 刘明 刘俪玭 蔡文慧 朱辉 李高峰 吴钦宏 林海磊 陈大智 靳敬一 高粹 徐勇刚 钟秋子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