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心房颤动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10例。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术前1 d和出院前1 d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102份,回收有效率为92.7%。102例患者社会支持为低水平10例(9.8%),中等水平77例(75.5%),高水平15例(14.7%)。患者术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为(92.7±9.0)分。其中,3例(2.9%)属于低水平,98例(96.1%)属于中等水平,1例(1.0%)属于高水平。患者出院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为(82.9±10.6)分。其中,23例(22.5%)属于低水平,78例(76.5%)属于中等水平,1例(1.0%)属于高水平。患者出院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术前1 d(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次数及心房颤动遗传史、共患病种类的患者术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次数及术后至出院前1 d有无房颤复发的患者出院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次数、有无心房颤动遗传史是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术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的因素(P<0.05);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次数、术后至出院前1 d有无心房颤动复发是影响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前1 d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的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术前1 d和出院前1 d均存在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次数、有�
目的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阶段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热点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相关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836篇,最终纳入305篇进行可视化分析。关于心房颤动患者在消融术后空白期阶段的英文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发文量第一的国家为中国,但欧美国家的发文在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得出目前研究热点和趋势:早期复发的机制、预测因素、临床意义、与术后复发或晚期复发的联系,以及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空白期阶段的治疗处理、随访和管理。结论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空白期阶段已受到研究者们的日益关注,未来应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挖掘新技术和大数据,基于循证制定科学、规范早期复发的预防措施及术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