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德琳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超声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断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损害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神经元
  • 1篇血清神经元特...
  • 1篇血栓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使用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作者

  • 4篇林德琳
  • 2篇林忠荣
  • 1篇曾晋平
  • 1篇张忠源
  • 1篇郑巧娟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14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林德琳
关键词:尤瑞克林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皆被确诊为脑梗死或短暂性的脑缺血,调查患者在入院两周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70例患者使用了抗血栓药物,占总数的98.84%。170例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中有139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剂量25~50 mg/d的患者有54例(31.76%)。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方面,患者较好的生活能力OR=1.009 8%,95%CI:1.001~1.016;高血压OR=1.533 8%,95%CI:1.032~2.281;医疗保险OR=1.822 8%,95%CI:1.124~2.957,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抗血栓药物使用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合理用药。
林德琳
关键词:抗血栓药物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动态监测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h内、3、7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探讨NSE水平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昏迷患者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两组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检测可用于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林忠荣林德琳郑巧娟曾晋平张忠源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昏迷预后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林忠荣林德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超声血管损害P水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