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功能锻炼加改良体位垫使用在降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 2019年
- 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加改良体位垫使用在降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以106例于2018年10月-2019年4月进入本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作对象,按护理措施差异分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于此基础展开早期功能锻炼加改良体位垫使用,对比2组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中有3例(5.56%)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中的12例(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加改良体位垫使用可降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林利萍
- 关键词: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
- 精细化护理联合抗凝药物在CVC置管患者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 2020年
- 探讨精细化护理联合抗凝药物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医院选取23例CVC置管患者为研究组,实行抗凝药物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同期选取23例单纯进行抗凝药物治疗的CV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以及CVC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CVC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572、4.600,P=0.032、0.032)。结论:精细化护理联合抗凝药物在CVC置管患者维护中有重大作用,可进一步预防血栓,减少CVC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 谢莹莹林利萍
-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抗凝药物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探讨研究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2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纳入对照组,8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纳入干预组,比较看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和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的各项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的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风险行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降低卒中复发率,值得推广。
- 何芳归玉萍李祉桄林利萍宁成诚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效果依从性复发率
- 护理干预在体外反搏治疗中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
- 2022年
- 通过分组对比的形式来分析在体外反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体外反搏治疗患者,研究数量确定为60例,在选目标对象后,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划分到两个组别中,即观察组(30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设定本次研究的对比指标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和护理后进行判定,以评估两组护理措施的不同效果。结果 按照研究设定的观察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占据着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通过临床研究结果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体外反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极为显著,该措施在实施的全过程中,不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治疗依从性,还因其本身具有的优越性而得到了患者认可和满意,是一项收效颇丰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黄艳芳林利萍黄全莹包凤珍
- 关键词: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干预冠心病
- 一种改良膀胱压力测定训练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膀胱压力测定训练装置,包括三通管、鲁尔母接头、延长管和引流袋;所述三通管的A端连接所述引流袋;所述三通管的B端连接密封的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上设有刻度;所述三通管的C端连接鲁...
- 陈庭艳黄俏红林利萍
- 跨理论模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9年
- 总结了跨理论模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认为跨理论模型干预能根据患者所处阶段,针对性地提出行为改变策略,能有效促使其向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发展,可以有效调动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参与意识,在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戒烟、低盐饮食、运动行为建立、生活质量、血压控制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 何淑萍林利萍
-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
-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118例STE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生理盐水+PCI治疗)、试验组(59例,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PC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70%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具有显著疗效。
- 黄芯芯仇昌智檀开宇徐冬梁栋林利萍
-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 2022年
- 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取我院(2022年4月至11月)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分别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训练(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指标差异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SD、LVEDD、sl-CAM-1、NF-kB指标偏低,其余指标均偏高,(p<0.05)。结论 针对AMI患者,采取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训练的效果更优,患者的心功能及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且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治疗优势突出,可在临床大量推广。
- 包凤珍林利萍黄艳芳黄海春
- 关键词: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急性心肌梗死
- 广西某市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广西某市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情况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广西某市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护理不良事件,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2023年度合计发生121例护理不良事件,以跌倒事件最为突出,合计42例,占比34.71%,其次为药物外渗、药物安全事件、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分别占比13.22%、9.92%及7.4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得出,年龄≥70岁,合并其他疾病,巴塞尔指数评分≤40分、疼痛评分≥4分、管道滑脱风险评估≥10分、RASS镇静得分≥3分、NGASR评分≥9分、走失风险评估得分≥7分、GCS昏迷量表得分≤8分、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10分和Morse评分≥45分为影响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此外,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淡薄,对患者健康宣教方法欠佳,未按制度落实护理操作等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高龄、合并其他疾病和住院量表评估结果较为危急,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和风险意识、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可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医院应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并针对护理不良事件拟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等,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刘晓露罗远玲林利萍张梅宁成诚
- 关键词:护理跌倒
- 早期运动的护理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王中洁黄春燕赵开亮陈幻陈丽媛温桂华曾宇罗文意符春晖严华陈湘桂苏似琳古勇霞黄文萍刘良华陆仁莲杨雅林利萍洪英
- 本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09年度自筹经费科研攻关课题,批文号:桂卫科教[2009]20号,合同号Z2009233。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且有突然死亡的意外发生,活动时易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活动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重度心力衰竭运动护理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