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奥氮平(奥兰芝)对精神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与优越性分析 2017年 研究分析奥氮平(奥兰芝)对精神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与优越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期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配为奥氮平(奥兰芝)组与氯氮平组两组,每组各68例患者。其中,奥氮平(奥兰芝)组患者均选择奥氮平(奥兰芝)药物进行相关治疗,氯氮平组患者均选择氯氮平药物进行相关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状况以及治疗效果,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奥氮平(奥兰芝)组患者治疗后的BPRS评分状况低于氯氮平组患者(P<0.05);奥氮平(奥兰芝)组患者治疗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氯氮平组患者(P<0.05)。结论 相对于氯氮平药物而言,奥氮平(奥兰芝)药物治疗精神病急性期更能够改善患者的BPRS评分状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杨玉涛 刘欣荣关键词:氯氮平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氨磺必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杨玉涛关键词: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门诊患者长期使用苯二氮[艹卓]类受体激动剂的药物依赖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以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长期使用(≥6个月)苯二氮[艹卓]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BzRA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用药模式药物依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门诊长期使用BzRAs的3435名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单用B、单用Z、联用B、联用B和Z四种用药模式,各完成110例药物依赖调查问卷,比较其药物依赖发生率,并以是否依赖为结局变量,分析探讨使用BzRAs产生依赖的危险因素。结果长期使用BzRAs的药物依赖发生率为45.48%。单Z、单B、联B和Z、联B四种用药模式药物依赖发生率依次递增,分别为27.88%、42.00%、54.90%、63.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得到用药时间超过2年、年龄超过40岁、日均地西泮当量超过20 mg等三个变量与依赖性有独立相关性。结论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联用BzRAs应注意药物依赖性的发生,中老年人、用药时长超过2年以及高剂量使用BzRAs会显著增加药物依赖风险。 刘世昌 黄俊婷 邵刚 贾靖 曲文峰 刘尚真 杨玉涛 荣右明关键词:药物依赖 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 2022年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随发生精神障碍时,选择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为患者实施治疗,探讨这类治疗方式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总人数为110例,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将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四组,均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服用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之后,在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在第2周、第4周以及第8周的评分更低,并且与每次服药9mg和12mg药物的患者相比,每次服药3mg和6mg的患者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2)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每次服用9mg和12mg药物的患者发生概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3)在不良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方面,3mg和6mg的患者评分均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 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过程中,通过服用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改善临床疗效,保障治疗安全,可推广应用。 杨玉涛 赵建军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 精神发育迟滞 帕罗西汀合用哇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哇硫平联合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 1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针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哇硫平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4/6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哇硫平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杨玉涛 刘桂军关键词:双向情感障碍 帕罗西汀 2019年潍坊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质量调查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了解潍坊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生命质量及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潍坊市3 0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主要研究工具为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一般健康问卷(GHQ-12)、生活质量量表(WHOQOL)、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结果 共完成有效调查2 764人,平均PSQI评分为(5.46±3.12)分,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8.04%。不同年龄(χ^(2)=17.66,P<0.01)、性别(χ^(2)=22.18,P<0.01)、职业(χ^(2)=12.98,P<0.05)、婚姻状况(χ^(2)=10.22,P<0.05)、受教育年限(χ^(2)=14.76,P<0.01)的老年人睡眠障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间的老年人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老年人的GHQ-12、生命质量、消极应对方式、躯体健康均有显著性差异。精神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睡眠障碍检出率、不同种类精神障碍患者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8.91、17.55,均P<0.01)。结论 潍坊市老年人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王建芳 林艳 陈海梅 刘希华 杨玉涛关键词:老年人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生命质量 奥氮平合并MECT与氨磺必利合并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2020年 探讨奥氮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与氨磺必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MECT治疗研究组21例和氨磺必利合并MECT治疗对照组21例,前者给予奥氮平合并MECT治疗,后者氨磺必利合并MECT治疗,观察12周。分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结果:(1)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2)研究组和对照组起效时间分别为治疗2周末和3周末。两组治疗四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病例症状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7%和6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磺必利合并MECT治疗比较,奥氮平合并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是能较快控制阳性症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赵建军 杨玉涛 唐娟关键词:奥氮平 氨磺必利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针对抑郁质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 被引量:1 2013年 不同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任何一种气质类型既有发展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也有发展成不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根据抑郁质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健康个性塑造,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的缺点。 代苏伟 杨玉涛关键词:气质类型 抑郁质 齐拉西酮辅助治疗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 I 型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对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 I 型躁狂发作患者使用齐拉西酮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 80名对象均为 2015 年本市精神卫生中心接收的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 I 型躁狂发作患者,对全部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接受碳酸锂治疗的 40 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在碳酸锂治疗基础上,将辅以齐拉西酮治疗的另外 40 例患者分配到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 P<0.05。结论: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 I 型躁狂发作患者在碳酸锂治疗基础上,再辅以齐拉西酮治疗,不仅治疗效果佳,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 刘桂军 杨玉涛关键词:齐拉西酮 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2020年 探讨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选用阿戈美拉汀药物治疗A组患者,选用米氮平药物治疗B组患者,A组(60例)和B组(60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不良药物反应。结果:治疗后,抑郁状态治疗的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A组的66.67%(x2=4.55,P=0.03);但睡眠质量A组较B组有明显提升(P<0.05);A组患者睡眠结构较B组患者有明显改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转氨酶升高为33.33%,明显高于B组8.33%(x2=9.90,P=0.002)。结论:对于早期治疗抑郁症,米氮平效果优于阿戈美拉汀。但对于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阿戈美拉汀效果更佳。 杨玉涛 赵建军 纪军军 王涣芹 周桂华关键词:阿戈美拉汀 米氮平 首发抑郁症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