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作品数:2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存在论视域下的民间工艺当代发展道路探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信息技术时代,民间工艺的存在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种存在论视域下的哲学反思为民间工艺的当代发展提出了内在的要求。这包括:其一,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原民间工艺与生活世界的活态联系;其二,通过正确处理民间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矛盾冲突关系,建立民间工艺的当代生存空间;其三,通过传统智慧的传承与新的民族智慧的生成,激活民间工艺的内在生命力。
- 杨林
- 关键词:存在论视域信息技术时代哲学反思文化意识
- 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文化身份被引量:3
- 2012年
- 设计文化身份的提出,不仅是语义学上出现的新问题,而且是设计思维上的革新和突破。设计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要求人们意识到消费社会中产品情感化淘汰的特性,针对设计产品符号化的转变,重新定位设计师的行为与活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文化身份问题已经从理论上的提出进入到实践上的建构阶段,表象化的图像意识的传播是其当前的解决形态,它有待于在深层次的生活方式设计上进行自我革新和突破。
- 杨林
- 关键词:文化身份图像化时代
- 论设计美学的知识生产特性与研究策略
- 2024年
- 设计与美学相遇有三种情形,分别是美学进入设计、设计进入美学以及设计美学的独立发展,这三种情形下的话语现象有较大差异。设计美学的独立发展需要建立在它与艺术美学、日常生活美学以及工艺美学的边界区分基础上。其知识生产特性呈现为具有社会弥散性的多元主体话语模态,但它的发展经过一定的累积也会出现向学科化的元理论知识体系的回归。美学理论工作者作为设计美学诸多知识生产主体中的一个群体,研究策略可以是以设计的审美话语实践为研究对象,重构其观念史,揭示其背后的日常生活叙事、社会交互、文化认同等内容,探究设计美学作为应用美学应当有的基本问题与书写范式。
- 杨林
- 关键词:设计美学知识生产
- 现象学视域下的休闲美学及其基本问题探析
- 2015年
-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作为工业化现象的休闲影响着愈来愈多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它处于与工作相关的循环结构中,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为目的。对休闲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将休闲与其自身反本质的异化形式相区分,显现为一种可以通向审美的身体的自我完善行为。与之相对应的休闲美学包括对作为审美现象的休闲本质、休闲审美体验以及休闲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它对当代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林
- 关键词:休闲休闲美学
- 西方设计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辨析被引量:2
- 2021年
- 设计美学与传统哲学美学虽然有学科意义上的关联,但其自身的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都不同于后者。在本土的设计美学研究仍停留在根据哲学美学的既定范畴来架构学科体系的情况下,以文献学研究为依据去透视西方设计美学的发展流变有重要参照意义。它揭示了设计美学在学科名称、学科根据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并非不证自明,而是在多元的探讨中逐步得以推进。
- 杨林
- 关键词:学科性审美体验
- 新工科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被引量:9
- 2018年
- 新工科背景下,审美教育在我国本科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有更重要的意义,它能通过提升审美品位作用于人的道德意志与人文情感,引导学生将科学技术合理地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当下的审美教育应当将新的时代内容纳入其中。从内容来看,在保留传统的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对工科学生的审美教育应增加休闲审美教育,将日常生活的休闲导向审美化的发展;同时应增设创新思维类美育课程,利用现代产品设计、工艺体验等课程拓展发散式思维。美育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与美育方法的灵活多样化改进因此有重要的意义。
- 杨林
- 关键词:审美教育
- 设计批评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评李万军的《现代设计批评:人本主义维度》
- 2019年
- 设计的现代性存在既是产品化的,也是语言性的,它已广泛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话语中。现代设计批评的哲学研究因而十分必要,它要为设计的价值判断提供原则与根据,并为大众分辨传播媒介中的设计评论话语提供理性的范畴。李万军的《现代设计批评:人本主义维度》是该方向的重要著述,该书以“人本主义”为主线,对现代设计批评的多维话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当代设计的享乐主义、技术主义、虚无主义危机做出了前瞻性的诊断,由此提出了当代设计批评应有的伦理原则。人本主义设计批评原则的价值观因此得到了深度的反思与重构,凸现了该书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 杨林
- 关键词:人本主义
- 设计——从设计师的视角看——评《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之一《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设计师作为设计的实践主体,理应也是理论主体,在双重主体的对话中发展设计研究的优先性话语内容。但这要建基于设计师能够对“设计作为研究”的力量形成意识。布伦达·劳雷尔在《设计研究:方法与视角》中汇集不同设计师的研究,揭示出一种区别于非设计师主体的研究范式。劳雷尔并没有规避设计师非概念性、非学理化的语言特质,但致力于让我们看到这种经验性话语背后从“人”“形式”“行动”“过程”4个方面拓展出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杨林
- 关键词:设计师
- 传承文化 创新进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8
- 2009年
- 为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新形势下推进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2009年9月4日,由美术观察杂志社与南京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
- 杨林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美术教育传承文化创新进取
- 文化消费现象及其评价体系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文化消费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的生成过程,它是文化资本主导下的符号消费过程,与文化符号的编码与解码以及信息传递平台有本质关联。本文在对文化消费的主体、行为和对象的现象学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消费评价体系概念原型的变化,即主体评价体系从"精英—大众模式"到"文化杂食者—文化单食者模式"的转变;行为评价体系从"产品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到"信息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的转变;对象评价体系从"产品认知模式"到"符号解码模式"的转变。
- 杨林
-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