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扬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化疗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生活质量
  • 3篇胃癌
  • 3篇活质量
  • 3篇吉非替尼
  • 3篇吉非替尼治疗
  • 3篇靶向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原药
  • 2篇乳腺

机构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新安...

作者

  • 18篇杨扬
  • 11篇陈振东
  • 6篇程怀东
  • 4篇夏曦
  • 4篇孙彤
  • 3篇王小磊
  • 3篇陈婵娟
  • 3篇杨震
  • 3篇张明军
  • 3篇李烦繁
  • 2篇陈玮
  • 2篇王年飞
  • 2篇洪艳艳
  • 1篇陈磊
  • 1篇李超
  • 1篇陈婷婷
  • 1篇李飞
  • 1篇魏芬芬
  • 1篇黄忠连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肿瘤
  • 1篇健康世界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科技风
  • 1篇大医生
  • 1篇丝路视野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102例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400mg/d,病情进展者加量至600mg/d)。结果:99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8例(8.1%)完全缓解,68例(68.7%)部分缓解,20例(20.2%)疾病稳定,3例(3.0%)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6.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2.0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81.2%和70.8%。居住在城市、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2分或客观缓解的患者有更长的PFS(P<0.05),而年龄<65岁、居住在城市、ECOG PS<2分、单纯肝转移或治疗后病灶密度降低的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P<0.05)。结论: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安全而有效。年龄、基线PS、近期疗效和治疗后病灶密度的变化是晚期胃肠间质瘤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
陈玮陈振东李超李娜杨扬杨震张扬李凡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预后
胃肠间质瘤诊治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胃肠间质瘤受到重视的时间不长,治疗手段相对简单,2004年以来国内外相关共识或指南及其修订版清晰规定了其诊治路径,执行不难.本文结合十余年新靶点药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实践,就共识或指南中的诊治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临床表...
陈振东宗恒李凡丁伟张艳魏芬芬杨扬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米氮平治疗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下周期化疗入试验组,止吐治疗方案:与上周期相同的5-羟色胺阻滞剂等常规止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30 mg口服每晚,化疗前1 d、化疗当天和化疗结束后1 d,连用3 d,共入组54例患者。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 3.0。结果显示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46例,发生率85.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明军孙彤王年飞洪艳艳轩涵杨扬陈振东
关键词:化疗米氮平恶心呕吐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长于6个月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生存期≥6个月的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吉非替尼治疗有效≥6个月且临床资料完整的NSCLC 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治疗特征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就诊时卡氏评分(KPS)与OS及PFS呈正相关,就诊时症状个数与OS及PFS呈负相关。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初诊时分期,治疗前生存时间与长期生存患者的PFS及OS相关性不大。结论年龄较大、就诊时KPS评分良好的NSCLC患者行吉非替尼口服治疗可能获得更长的OS和PFS,而就诊时症状个数较多者即使初始治疗有效,其OS和PFS也可能较短。
杨扬李烦繁陈振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肿瘤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5年
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人才成为关键目标。要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适应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基于此,本文立足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在肿瘤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培养策略,以期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肿瘤学知识。
杨扬
关键词:肿瘤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免疫联合靶向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探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应用免疫治疗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和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一线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联合/不联合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85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49例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记录疗效、预后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果:靶免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DCR略高于靶向联合化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免联合化疗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长于靶向联合化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中加入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PFS,且安全性可控。
张书培杨磊张明军李烦繁杨震杨扬
关键词:晚期胃癌HER-2阳性免疫治疗
雷替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完成雷替曲塞二线化疗且资料完整的49例晚期胃癌患者,21例予雷替曲塞3 mg/m^2静滴1 d,顺铂20 mg/m^2静滴,1~5 d;28例予雷替曲塞3 mg/m^2静滴1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1 d。每周期21 d,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最多治疗6个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为10.20%(5/49),疾病控制率为57.14%(28/49)。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中疗效尚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陈婵娟张鹏杨扬陈玮王小磊程怀东
关键词:晚期胃癌雷替曲塞肿瘤中心二线化疗铂类
DWIBS与HPET-CT发现恶性肿瘤原发灶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DWIBS和HPET-CT对恶性肿瘤原发灶的识别能力.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进行DWIBS和HPET-CT检查,比较DWIBS和HPET-CT报告进行,统计每位患者DWIBS和HPET-CT是否发...
王年飞程怀东洪艳艳王小磊杨扬李烦烦陈振东
循证医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5年
循证医学将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经验与患者意愿相结合,为肿瘤学教学开辟了新路径。本文深入剖析循证医学的内涵、特征及适用教学环境,指出其在肿瘤学教学应用中存在证据获取复杂、评价难度大、临床实践与教学脱节、学生循证思维培养不足等难点,针对性提出优化证据检索与评价教学、强化临床实践与教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循证思维、建立完善教学资源库等策略,旨在提升肿瘤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推动循证医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杨扬
关键词:循证医学肿瘤学教学教学质量临床实践能力
阿片类药物对轻中度癌痛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阿片类药物与癌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以3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轻中度癌痛患者和30例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轻中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
夏曦杨扬王尚虎程怀东陈振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