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乘虎

作品数:53 被引量:39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15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文化
  • 12篇电视
  • 9篇节目
  • 8篇艺术
  • 7篇导师
  • 7篇电影
  • 7篇中国电视
  • 7篇博士生
  • 7篇博士生导师
  • 7篇传媒
  • 5篇电视剧
  • 5篇电视艺术
  • 5篇节目创新
  • 5篇公共
  • 4篇电视节目
  • 4篇文化服务
  • 4篇媒介
  • 4篇公共文化
  • 4篇公共文化服务
  • 3篇学术

机构

  • 34篇中国传媒大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科学教育...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国电视艺术...
  • 1篇凤凰卫视
  • 1篇福建电视台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 1篇韩国放送公社

作者

  • 52篇杨乘虎
  • 4篇胡智锋
  • 1篇杨小玢
  • 1篇黄会林
  • 1篇孟建
  • 1篇彭吉象
  • 1篇周星
  • 1篇曾庆瑞
  • 1篇林力涵
  • 1篇周华斌
  • 1篇路海波
  • 1篇邴正
  • 1篇尹鸿
  • 1篇苗棣
  • 1篇张凤铸
  • 1篇高鑫
  • 1篇仲呈祥
  • 1篇樊小敏
  • 1篇王伟国

传媒

  • 24篇现代传播(中...
  • 4篇中国电视
  • 2篇传媒
  • 1篇电影艺术
  • 1篇世界电影
  • 1篇图书馆论坛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电视研究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图书馆研究与...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北方传媒研究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现代视听
  • 1篇民生周刊
  • 1篇音乐传播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话实说》面对品牌危机
2005年
算起来,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到今天,<实话实说>已经走过了九年的路程.九年前学界曾评价说:<实话实说>的开播是中国电视语态变革的破冰之作--平常人物的日常生活、平和诙谐的主持人、平等沟通的交流氛围,折射出电视传播新理念的锋芒.
杨乘虎
关键词:《实话实说》谈话节目题材主持人谈话方式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观建构刍议
2010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在电视交友相亲类节目上集中发力,各类相亲秀陆续登台各家卫视。然而,伴随着收视热潮,低俗、拜金、娱乐等社会舆论一时也疾风骤雨,导致国家主管部门又一次发布规范措施,只有半年,此类节目纷纷下马,成为继...
杨乘虎
关键词:电视节目艺术创作文化传播
文旅融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年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城市如何抓住机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公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杨乘虎
关键词:院长助理旅游公共服务主旨演讲博士生导师
金人参·围炉夜话:北纬42度——纪录与思维的天空
2025年
在洁白无垠的吉林滑雪场雪道旁,温暖的炉火映照着人们热切的面庞,一场以“北纬42度——纪录与思维的天空”为主题而展开的深度对话在此拉开帷幕。来自同纬度地区的国内外嘉宾们围炉漫谈,从纪录片到现实生活,从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到求索和未来,以及纪录片人在此共同主题下如何行动、如何发声、如何以纪录点亮思维。主持人(黄海波):之所以确定这个论坛主题,是因为吉林恰好位于北纬42度这一特殊纬线之上。现场,法国的尼古拉斯·德尚先生、加拿大的保罗·路易斯先生等很多都是来自同样纬度的朋友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曾制作过同纬度地区的冬季冰雪纪录片,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与独特见解。
黄海波杨乘虎杨乘虎许继锋邴正邴正保罗·路易斯裴基亨魏克然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被引量:18
2007年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三。尹鸿教授以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电视为基础框架,从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层面考察中国电视的生存现实,就电视媒介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电视文化生态中的娱乐霸权、创意生产中的差异性传播以及电视内容产业的集团化战略等一系列关键命题表述了富合思辨的评判。
尹鸿杨乘虎
关键词:文化创意电视媒介
台网融合进程中的2019年中国综艺节目盘点被引量:7
2020年
2019年电视综艺节目与网络综艺节目的趋同度越来越高,节目类型上的"同题竞争"日益明显;深耕圈层、垂直出圈,已成为台网综艺节目推出"爆款"的通用方法。"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显现出台网融合的新样态;制播方式、平台内外制作机制趋向一致,综艺节目不断完善事前引导、事中管控、事后评价的统筹管理机制,创新评优引导力不断提升,新时代精品工程促进了综艺节目高质量发展。
杨乘虎林沛
关键词:综艺节目台网融合
人工智能时代图像的“欺骗性”:从脸的历史谈起
2025年
从石器时代的“面具”到大众传媒的“面孔”,再发展至人工智能生产下的“合成脸”,拆解、重组与再拼贴而成的“脸”的文化史构成了一个开放性场域,数字图像的艺术实践促使当代图像与当代艺术进入一种反思式批判的场域。纵观“脸性社会”的媒介史,相较于兼具再现与生产属性的“角色脸”,“无身化”的“虚拟脸”将生产的意图推向高潮,标志着“图像”逐渐取代“脸”而成为传播主体,延伸出图像、媒介与真实之间的含混状态。“无镜生存”下的“中间性面庞”具有超界域特征,遮蔽着媒介“庸常欺骗”效果对社会认知的潜在影响。唯有在保持批判距离的前提下寻求艺术创新、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辩证统一,才能维护数字化公共领域的理性基础。
杨乘虎李佳欣
关键词:媒介人工智能图像欺骗性
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由此而蔓延的电视剧艺术“恶性娱乐化”的不良倾向表示了忧虑和愤慨,并寄希望于电视剧艺术批评担当起以言立说、净化荧屏的职责,推动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曾庆瑞杨乘虎
关键词:电视剧艺术精神学术品格文化立场博士生导师艺术批评
文化复兴的理想与现实——2012《现代传播》年度对话被引量:1
2012年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站在2011年的岁末回望,这一年可谓大事频发,多"变"之年。环顾全球,本·拉登时代的终结、利比亚战争与卡扎菲政权的颠覆、苹果设计人乔布斯的辞世,都留下了无尽的话题。环顾国内,"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让2011具有了特殊的时间节点意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纲领的推出,更是赋予了这一年开启文化强国新纪元的深刻内涵。
仲呈祥胡智锋杨乘虎
关键词:文化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卡扎菲传媒生态中国文化发展娱乐明星
视像时代的美育机遇
2022年
文章重点关注视像时代带来的危机。为了更好地净化与提升网络绿色环境,作者建议从视像本体的功能性拓展中寻找突破点,聚焦视像美育的传播策略,探索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价值提取,并从"怎么做"与"做什么"两个维度探讨视像美育有效传播的可操作性,以此进一步分析其当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杨乘虎樊小敏
关键词:传承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