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鹍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5篇蛋白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MRNA及蛋...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增殖
  • 2篇乳腺癌术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术后
  • 2篇通路
  • 2篇切口
  • 2篇细胞
  • 2篇WESTER...

机构

  • 8篇南阳市中心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鹍鹏
  • 7篇刘平贤
  • 6篇张浩
  • 3篇杜新峰
  • 3篇刘胜春
  • 2篇王征
  • 1篇张力
  • 1篇张作文
  • 1篇郭满
  • 1篇侯婧
  • 1篇董玉海
  • 1篇黄蔓
  • 1篇李伟汉
  • 1篇黄曼
  • 1篇杨渊
  • 1篇陈琛
  • 1篇高金亮
  • 1篇淳林
  • 1篇王瑞珏
  • 1篇刘林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ACC3 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转录相关酸性卷曲蛋白3(transforming acidic coiled-coil proteins,TACC3)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8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TAC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TACC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的转移、P53表达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ER、PR、Ki-67、HER-2等无明显相关。结论:TACC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侯婧刘胜春李鹍鹏张力赵雪云张作文黄曼
关键词:WESTERNBLOT
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6和PCT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18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4)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手术前后血清TNF-α、IL-6、PCT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和呼气峰值流速(PEF);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TNF-α、IL-6、PCT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感染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占比、吸烟史占比、肺部基础病史占比、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比和住院时间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3.875、5.598、4.234、4.334、4.207、7.502、4.081,P均<0.05)。感染组术后血清TNF-α、IL-6、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69、14.565、27.953,P均<0.05)。两组术后FEV1、FVC、MVV、PEF均低于术前,且感染组术后各指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TNF-α、IL-6、PCT水平与FEV1、FVC、MVV、PEF均成负相关(r=-0.513、-0.529、-0.405、-0.476,-0.427、-0.461、-0.390、-0.395,-0.309、-0.342、-0.454、-0.317,P均<0.001)。结论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6、PCT水平升高,与肺功能成负相关。
李鹍鹏刘平贤杜新峰
关键词:乳腺癌肺部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
ERRα 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ERRα)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探讨ERRα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53],以及与乳腺癌分级、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及对应乳腺癌旁组织标本87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 blot检测ER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ERRα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ERRα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ERRα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指标Her-2、ER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PR、P53等无明显相关。结论:ERRα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乳腺癌一个预后不良的新的分子标记物,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李鹍鹏刘胜春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
非内镜微创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多结节甲状腺肿的效果
2017年
目的:分析多结节甲状腺肿应用非内镜微创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多结节甲状腺肿患者9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非内镜微创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声嘶、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暂时性呛咳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4.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多结节甲状腺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内镜微创近全甲状腺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多结节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李鹍鹏张浩刘平贤
关键词:全甲状腺切除术
miR-7-5p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miR-7-5p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检测TNB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TNBC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MDA-MB-361和MDA-MB-468)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7-5p表达水平。将MDA-MB-468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拟物对照组、miR-7-5p模拟物组、抑制剂对照组、miR-7-5p抑制剂组、miR-7-5p模拟物+pcDNA组和miR-7-5p模拟物+pcDNA-PIK3CD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血管拟态实验分析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7-5p与PIK3CD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K3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结果miR-7-5p在TNBC组织和细胞系中下调表达(P<0.05)。上调miR-7-5p,细胞活力下降,迁移细胞数减少,血管拟态形成指数及VEGF、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下降(P<0.05);下调miR-7-5p,细胞活力明显升高,迁移细胞数增加,血管拟态形成指数及蛋白VEGF表达增加(P<0.05)。miR-7-5p直接靶向负调控PIK3CD蛋白表达。PIK3CD过表达可逆转miR-7-5p对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和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结论miR-7-5p通过靶向下调PIK3CD蛋白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降低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李鹍鹏刘平贤杜新峰张浩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
微小核糖核酸101异常表达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01(miRNA-101)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NA-101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miRNA-101-mimic/inhibitor/NC分别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通过q RT-PCR检测miRNA-101的转染效率,CCK-8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结果 miRNA-101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细胞MCF-10a(P<0.01)。转染miRNA-101 mimic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0.05),而转染miRNA-101 inhibitor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结论 miRNA-101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低表达,转染miRNA-101 mimic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减弱。
刘平贤张浩李鹍鹏
关键词:乳腺癌MDA-MB-231增殖
LRG1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行LRG1表达检测。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将MCF-7人乳腺癌细胞分为空白组(无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和敲低组(转染siRNA-LRG1),每组6个平行对照。转染后对三组细胞行LRG1 m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RG1、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LRG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中LRG1 mRNA、p38/MAPK、p-p38/MAPK、caspase3和LRG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组细胞中LRG1 mRNA、p38/MAPK、p-p38/MAPK、caspase3和LRG1蛋白表达下调(P<0.05)。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MCF-7人乳腺癌细胞存活率、凋亡率、迁移率和侵袭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迁移率和侵袭率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LRG1表达水平升高,LRG1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来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过程。
李鹍鹏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
ERRα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a在先前研究中已证实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是预后较差的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探讨ERRα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雌激...
李鹍鹏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机制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乳腺纤维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与对照组(传统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对于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乳腺纤维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李鹍鹏刘平贤张浩
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35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对照组(n=327),对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归纳乳腺癌妇女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7.89%,革兰阳性菌15株占39.47%,真菌1株占2.6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白蛋白、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乳腺癌妇女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白蛋白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乳腺癌妇女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中应对高危患者加强调控。
李鹍鹏杜新峰刘平贤董玉海高洁王娅王征张浩
关键词:乳腺癌切口感染病原菌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