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芝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许润三教授临床验案
- 1990年
- 选介许润三教授治疗闭经病案数则如下: 病例1 朱× 28岁未婚××医院病案号122405 1982年1月15日初诊。半年前从广东来京,行经一次,血量较多,有小血块,颜色淡红,腰腹稍有不适。现已三月余未行经,自感腰酸、腿软、纳呆、夜寐多梦。白带不多,二便调畅。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患者18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40~50天,经行5天左右,量中等,色质正常,经行时腰酸明显。证属肾虚血亏。
- 李鸿芝
- 关键词:临床验案病案号月经初潮腹胀满疏肝健脾
- 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十二讲 产后发热的证治
- 1993年
- 1 概述产褥期间,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发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如在产后1~2d内,只有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可能是由于产程延长,劳乏过度,或因出血较多,而于产后24h内出现阴血骤虚而不守,阳无所依乍浮而外越引起的发热。此种发热一般不超过38℃,而且可在1~2 d内渐趋于和,阴平阳秘,自然而解。此为一时性的阴阳不平衡,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而非病态。 2 病因病机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证型也较复杂,但临床以外感发热和感染邪毒发热所引起者为多,且症状较为严重。 2.1 外感发热产后因失血伤气,百脉空虚。
- 许润三李鸿芝
- 关键词: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 中医药治疗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1998年
- 赵红李鸿芝
- 关键词:盆腔炎慢性中医药疗法
- 慢炎灵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 1998年
-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属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瘕"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其痛处固定,妇科检查有附件区增厚,或触及炎性包块。究其发病原因,由正气虚弱,外邪乘虚侵入冲任,邪热滞留,积久成瘀所致。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
- 张宗芳李鸿芝赵红邵象议经燕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 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 第三讲 痛经证治被引量:3
- 1992年
- 1 概述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祖国医学多称之为“行经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月经痛”等。每月行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多数妇女在行经期间,往往略感小腹胀痛、沉坠、腰骶部酸楚,但症状轻微,不能作为痛经。如果每当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了腰腹部比较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并且随着月经的周期反复持续地发作,甚至呕吐,不能进食者,方属病经范畴。
- 许润三李鸿芝
- 关键词:中医妇科痛经辨证论治
- 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七讲 盆腔炎证治被引量:3
- 1993年
- 1 概述盆腔炎包括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由于盆腔生殖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淋巴系统及血液供应关系密切,所以炎症常常不局限于某一器官,而极易蔓延到周围部位并向盆腔腹膜扩散,故总称为盆腔炎。 2 病因病机盆腔炎分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大类。在月经期、产后及人工流产术后或不全流产后,人体抵抗力较为低下,再加之子宫腔内可能有残留血液及坏死组织。
- 许润三李鸿芝
- 关键词:盆腔炎辨证论治
- 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二讲 崩漏证治被引量:3
- 1992年
- 1 概述崩漏的概念一般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如注者称“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止者为“漏”。根据临床表现,崩和漏在病势上虽有缓急之分,但其病机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二者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
- 许润二李鸿芝
- 关键词:崩漏辨证论治
- 蒲黄能凉血止血被引量:5
- 1994年
-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经。根据方书记载及现代医家经验,大多认为本品甘缓不峻,性平而无寒热偏胜之弊,长于活血化瘀、收涩止血,对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和妇女的经闭、痛经、崩漏下血及外伤出血等病,均有明显治疗作用。若蒲黄炒用,更会增加其收涩止血之功效。如,《梅师方》治疗产后血瘀证,《集验方》用于胞衣不下,均以一味蒲黄为治。
- 李鸿芝许润三
- 关键词: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