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3篇肺栓塞
  • 2篇溶栓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重症
  • 2篇疗效
  • 2篇抗凝
  • 2篇急性肺栓塞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毒效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栓
  • 1篇炎性
  • 1篇炎性介质
  • 1篇一氧化碳

机构

  • 8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唐山市第九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李雪松
  • 3篇刘雅丽
  • 3篇刘慧林
  • 2篇刘阳
  • 2篇王琳
  • 2篇赵立新
  • 1篇刘拴虎
  • 1篇刘桂红
  • 1篇唐树芝
  • 1篇潘永贵
  • 1篇黄文姬
  • 1篇张建
  • 1篇刘雅娟
  • 1篇刘强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炎性介质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炎性介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5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脓毒症休克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乌司他丁组和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早期不同时间点的炎性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PCT、hs-CRP与NT-pro BNP较乌司他丁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和治疗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更优,且在第3天及第7天CD4和CD8、CD4/CD8计数治疗组优于乌司他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老年脓毒症休克的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赵立新王琳于四方侯俊名李雪松王建光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乌司他丁炎性介质
重症监护病房肺栓塞患者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提高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肺栓塞中有呼吸困难的有44例,D-二聚体升高的有43例,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D)的诊断准确率达100%,溶栓抗凝治疗有效率达93%。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指导性,容易漏诊,发病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及时诊断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刘雅丽李雪松刘慧林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抗凝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栓肺栓塞(PE)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老年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接受随访的老年PE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49例,预后不良27例,其中死亡18例(23.68%),PE复发9例(11.84%);既往VET史、合并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右心功能不全、治疗前氧分压(PaO_2)<60 mm 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50 mm Hg、治疗后SPAP>40 mm Hg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既往VET(OR=1.348)、右心功能不全(OR=2.425)、合并肿瘤(OR=3.898)、治疗后SPAP>40 mm Hg(OR=1.613),治疗后栓塞面积>30%(OR=1.824)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VET、右心功能不全、合并肿瘤、治疗后SPAP>40 mmHg及治疗后栓塞面积>30%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雅丽刘雅娟刘阳李雪松刘拴虎潘永贵张建刘强郝颖艳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
153例急性肺栓塞溶栓与单纯抗凝疗效评价被引量:19
2012年
急性肺栓塞(APE)可通过阻塞肺动脉床导致右心衰竭而危及生命,其初始治疗旨在恢复血流而挽救生命,长期抗凝在预防复发中极为重要,且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6年中收治的APE病例,评价和比较APE患者溶栓与单纯抗凝的疗效,为寻找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李雪松刘雅丽刘慧林
关键词:溶栓抗凝
红细胞置换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被引量:1
2011年
一氧化碳(CO)极易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Hb(COHb),使Hb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尤其重度患者多伴有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CO中毒患者及早进行缺氧状况的改善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老年患者因其机体状况更差于年轻患者,故其治疗更为复杂。本文中就红细胞置换联合机械通气在老年重度CO中毒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刘阳刘慧林李雪松
关键词:机械通气老年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纳入85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左西孟旦治疗)和B组(43例,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及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cTnⅠ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评分比A组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组患者心率(HR)均相较于A组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HR呈下降趋势,而平均动脉压(MAP)呈上升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F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上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DD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应用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肌受损程度,降低miRNAs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王慧熊鑫杨梦其王巍郭玉双段绍风王琳李雪松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左西孟旦肌钙蛋白I
苏合香丸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苏合香丸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加强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和胃管给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合香丸,均持续治疗14 d。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_(4)^(+)、CD_(8)^(+)T淋巴细胞和CD_(4)^(+)CD_(8)^(+)T淋巴细胞比值,经肺功能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 FEV1%pred、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血肌酐],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6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和CD_(4)^(+)CD_(8)^(+)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pred和MVV高于对照组,血肌酐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合香丸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快速缓解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肺功能。
侯俊名赵立新高瑞敏王慧黄文姬李雪松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肺部感染补肺汤肺功能
呼吸内科门诊雾霾天气病原菌检测及消毒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门诊雾霾天气病原菌检测及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唐山工人医院呼吸内科门诊20个雾霾天气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0个晴朗天气为对照组,比较其病原菌检测结果 及采用相同消毒方式进行室内消毒后的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消毒前空气中菌落数(2719±152)cfu/m3,对照组为(2667±167)cfu/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飘尘浓度(0.523±0.122)mg/m3,高于对照组的(0.373±0.055)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观察组空气中菌落数(497±94)cfu/m3、飘尘浓度(0.185±0.037)mg/m3,均高于对照组的(408±81)cfu/m3、(0.091±0.038)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观察组在上午、下午的空气细菌总数分别为(497±94)cfu/m3、(633±79)cfu/m3,高于对照组的(408±81)cfu/m3、(561±66)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净化后,观察组的空气飘尘浓度上午为(0.331±0.084)mg/m3、下午为(0.503±0.105)mg/m3,均高于对照组的(0.262±0.067)mg/m3、(0.285±0.094)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霾天气呼吸内科门诊室各项病原菌检出率均高于晴朗天气,且消毒效果低于晴朗天气,应适当延长雾霾天气时呼吸内科门诊室消毒时间及消毒次数.
刘桂红唐树芝李雪松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原菌检测消毒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