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琼芬

作品数:78 被引量:445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流行病
  • 22篇流行病学
  • 20篇病毒
  • 13篇乙型
  • 13篇麻疹
  • 13篇肝炎
  • 12篇疫情
  • 11篇边境
  • 11篇边境地区
  • 8篇乙型肝炎
  • 8篇传染
  • 8篇传染病
  • 6篇血清
  • 6篇染病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病毒性
  • 5篇毒性肝炎
  • 5篇乙肝
  • 5篇疫苗
  • 5篇分子流

机构

  • 72篇云南省疾病预...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德宏州疾病预...
  • 1篇玉溪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妇幼保...
  • 1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瑞丽市疾病预...
  • 1篇大理大学
  • 1篇杭州市妇产科...

作者

  • 74篇李琼芬
  • 19篇赵智娴
  • 16篇康文玉
  • 14篇余文
  • 13篇许琳
  • 11篇黄甜
  • 10篇王荣华
  • 10篇何继波
  • 10篇张杰
  • 9篇胡筱莛
  • 9篇李立群
  • 9篇田子颖
  • 8篇丁峥嵘
  • 7篇郝林会
  • 7篇张丽芬
  • 6篇刘晓强
  • 5篇唐婷婷
  • 5篇陆林
  • 5篇刘志涛
  • 4篇李凯

传媒

  • 15篇中国疫苗和免...
  • 8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卫生软科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22年云南省玉溪市报告≥60岁梅毒病例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0—2022年云南省玉溪市≥60岁梅毒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老年人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性病专病系统下载2010—2022年的相关资料。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间时间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应用GeoDa1.14软件完成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结果2010—2022年累计报告≥60岁梅毒病例26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88/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5.46,95 CI:0.42~10.78,P=0.00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2019年以前呈上升趋势,女性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2010—2019年(Moran′s I=0.188,Z=2.824,P=0.004)报告病例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扩大检测策略实施前“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玉溪西南部和中部,实施后“高-高”聚集区域分布至东北部。结论2010—2022年玉溪市≥60岁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60~69岁年龄组和女性70岁以上年龄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存在区域性差异。
罗阳董文斌李世福吴强李琼芬赵金仙陈黎跃李泽蔡英杨汝松
关键词:老年人梅毒空间自相关
我国西南地区地表水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2025年
随着抗生素在医疗、农业以及畜牧业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地表水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接壤,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特殊性。目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西南地区地表水中检测到多种抗生素,且发现抗生素具有典型的分布特征。通过综述近年来西南地区地表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抗生素对水生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以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期望为该地区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控制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张杨权栾杰冯琳张昱宋志忠李琼芬
关键词:抗生素地表水环境效应
云南省边境地区2006-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边境25个县(市、区)2006-2015年乙肝报告发病流行趋势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报告乙肝34 4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26/10万。在报告病例中急性、慢性、未分类乙肝分别占8.66%、49.56%、41.78%。急性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4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20-49岁、农民为主。结论边境地区急性乙肝报告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需加强乙肝病例报告的规范性。
张丽芬许琳赵智娴田子颖康文玉余文李琼芬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边境地区
GM(1,1)灰色模型在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预测云南省未来几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01-2010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求得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1/10万)的灰色预测模型为:X(k+1)=-245.5667e-0.1067k+270.2939。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拟合精度好(C=0.342<0.35,P=1),能够较好地预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的趋势。结论预测表明2011-2014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治疗管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病。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刘晓强郝林会余建兴
云南省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重症病例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平均就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中有12个州市有重症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曲靖市和昆明市,占总重症病例的87.39%;轻症病例以学生为高发人群,重症病例以离退休人员为高发人群;轻症病例平均就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均短于重症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云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病时间高峰为12月份,≥70岁年龄组发病为主,离退休人员为高发人群。
李琼芬郝林会陈磊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云南跨国边境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被引量:7
2008年
李琼芬刘晓强聂绍发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边境地区跨国生活习性流动人口
金平县老勐苗族乡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金平县老勐苗族乡伤寒爆发情况.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 2003年12月10日~2004年3月27日,在金平县老勐苗族乡,由于家庭聚餐引起食物型伤寒爆发,共发生45例,死亡1例.病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6岁,病例之间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腹泻,表情淡漠,食欲不振,听力减退,相对缓脉.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液及肛拭标本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血清肥达氏试验特异性'O'抗体阳性,'H'抗体阳性.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健康民风民俗,主动接受预防接种,预防伤寒爆发、流行.
李琼芬郑克勤李桂珍高媛陈晓娟蒋立
关键词:伤寒流行病学调查
云南省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6~12岁小学生HBV感染现状及疫苗接种状况。方法2018年按照分层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抽取387个乡镇的1149个调查点,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12岁目标儿童5448名,并现场采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同时问卷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5448名目标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64%,抗-HBs阳性率为41.87%,抗-HBc阳性率为10.81%;全程接种3针剂占90.47%。检出最多的模式为三项全阴(51.73%),其次为抗-HBs单阳(37.28%),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HBV感染率为4.44%,高于全程接种儿童的0.50%(P<0.05)。无抗体也未感染的人群乡村(52.96%)高于城镇(37.14%);接种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模式、既往感染模式和3针剂疫苗全程接种率乡村(36.39%、9.97%和90.11%)低于城市(47.58%、14.78%和94.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97、20.85、9.43和9.17,P均<0.01)。结论云南省小学生HBsAg阳性率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城镇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高于乡村。
李江嵘唐婷婷康文玉许琳余文李凯张杰李琼芬
关键词:全程接种血清流行病学
云南省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健康威胁。云南省乙肝一直居于云南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前三位,年平均发病率为47.20/10万。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HBV感染的流行状况、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掌握云南省的乙肝病毒的流行趋势、流行特点,进而分析流行原因,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合作项目的支持,借助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台,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多种实验室技术手段:包括ELISA检测、巢式PCR扩增、测序及基因分型分析、荧光定量PCR扩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技术,对普通人群(即对2006年与2014年两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和重点关注人群(即对农民工群体、住院分娩孕产妇、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0~4岁小年龄组人群)做了乙肝感染状况、免疫状况、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
康文玉李琼芬李雪梅胡培丁峥嵘田子颖赵智娴许琳张丽芬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防控策略
2010年云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省抽取138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传染病个案1315例,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9.81%,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8.37%和11.90%;医疗机构不同级别和不同科室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乡镇级、村级、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4.20%、4.66%、16.16%、53.63%和18.01%,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0.94%、6.81%和21.62%。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级和村级需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黄甜余建兴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