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高压氧
  • 4篇切口
  • 4篇高压氧治疗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入路
  • 3篇入路治疗
  • 3篇头坏死
  • 3篇坏死
  • 3篇激素性
  • 3篇激素性股骨头...
  • 3篇骨头
  • 3篇骨头坏死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3篇股骨头坏死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 2篇氧舱

机构

  • 13篇湖北医药学院...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5篇李彬彬
  • 8篇李厚成
  • 5篇谢易
  • 5篇龚泰芳
  • 4篇崔操
  • 3篇郭一行
  • 2篇杜娟
  • 2篇程少华
  • 2篇宁红平
  • 2篇张东云
  • 2篇沈娟
  • 2篇郭秀平
  • 2篇陈雯
  • 2篇胡桂平
  • 2篇郭毅飞
  • 2篇王定奎
  • 2篇郑璇
  • 2篇刘玉
  • 2篇方敏
  • 2篇张红梅

传媒

  • 6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8例,脑循环治疗组38例,高压氧组38例,常规药物治疗38例(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和脑电图分别检测刺激前后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的变化;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作为疗效标准依据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脑循环治疗组、高压氧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联合治疗组大脑中、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分别由治疗前的(35.13 ±3.47)、(34.28 ±4.25)、(21.45 ±3.23)、(20.47±3.58) cm/s增至治疗后的(60.23 ±4.32)、(57.48 ±5.23)、(36.84±2.75)、(35.47 ±3.1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脑电图α波由治疗前(56.25±3.86) μV2增加至(90.47±4.35) μV2,θ、δ波分别由(22.23±2.63) μV2、(19.24 ±3.57) μV2降至(10.37±2.31) μY2、(8.19±3.28) μV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在各组治疗后均降低,联合治疗组由治疗前(22.89 ±8.15)分降至(14.53±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循环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在治疗后有效率达76.3%和73.4%,与对照组5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为8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Bathel指数由治疗前(28.73 ±6.89)增至(68.28 ±8.17),与治疗前及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脑循电刺激治疗均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二者合用疗效更显著.
王磊谭莹朱昱亭朱子煜董豪李厚成李彬彬
关键词:高压氧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关节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关节软骨的变化及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日本成年大耳白兔6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模型组(42只)及空白对照组(18只).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 mg/kg,对照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共6周.随后将模型组同样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16只)及对照组(16只),治疗组行高压氧治疗,共持续6周.对照组呼吸常压新鲜空气.检测实验后2、4、6、8、10、12周兔血液流变学参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实验2、4、6周血流变学特性恶化;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第2、4、6周分别为[[(22.68±4.12),(21.68±7.45);(26.38±0.38,20.9±1.23);(27.00±1.21),(13.5±1.60)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第2、4、6周分别为[(7.42±0.13),(7.36±0.20);(7.47±0.24),(4.78 ±0.24);(7.38 ±0.10),(4.19±0.83)s;血小板数量第2、4、6周分别为[(418.75 ±64.23),(584.50±30.87);(396.00±54.49),(656.70 ±33.84);(427.00±45.32),(775.00±64.68)×10^9/ml].上述3项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兔股骨头微血管内膜断裂、血栓形成,股骨头骨质疏松,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数增多,部分骨小梁断裂,透射电镜股骨头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高压氧治疗组血流变学特性趋向好转,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出现大量的VEGF阳性表达,阳性部位主要位于血管内膜;光镜下可发现坏死的骨细胞有修复现象,透射电镜可见新生骨细胞.结论 大剂量激素可造成兔微血管内膜损伤,可能是兔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高压氧通过促进VEGF等
崔操李厚成郭一行李彬彬
关键词:关节软骨股骨头坏死高压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锌指蛋白ZNF139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ZNF139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143B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ZNF139在骨肉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转染pcDNA3.1(+)-ZNF139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Vector质粒(对照组)至143B细胞系中,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ZNF139的过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ZNF139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ZNF139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验证ZNF139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ZNF139基因对p5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成骨细胞和组织相比,ZNF139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100%),转染后24、48、72 h细胞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受到抑制(43.44%±5.55%)(P<0.05);过表达ZNF139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实验发现,实验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P<0.001),同时实验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过表达ZNF139后通过促进p53的表达及下游信号转导。结论 ZNF139在人骨肉瘤瘤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促进p53信号通路参与骨肉瘤的进展。
谢易李彬彬龚泰芳
关键词:骨肉瘤抑癌基因P53
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均采用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行外侧锁定钢板+后侧"T"形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后倾角和内翻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8. 2±7. 8) min;术中出血(140. 3±15. 8) 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6. 2±2. 1)周,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延迟愈合及感染发生。术后12个月患者患侧和健侧膝关节后倾角及内翻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12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21. 5±7. 9)°,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4. 7%(36/38)。结论改良扩大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能同时处理胫骨平台外侧柱和后柱的劈裂塌陷骨折,提供稳定的内固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谢易龚泰芳李彬彬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微血管变化及高压氧治疗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微血管变化及高压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36只)及生理盐水组(12只).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 mg/kg,生理盐水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共6周.2组各处死2只行病理检查后,随后按数字表法将模型组随机分高压氧治疗组(17只)及对照组(17只).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共持续6周,对照组呼吸常压新鲜空气.检测实验后2、4、6、8、10、12周兔血液流变学参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实验2、4、6周血流变学特性恶化;模型组股骨头微血管内膜断裂、血栓形成,股骨头骨质疏松,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数增多,部分骨小梁断裂,透射电镜股骨头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高压氧治疗组血流变学特性趋向好转,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出现大量的VEGF阳性表达细胞,阳性部位主要位于血管内膜;光镜下可发现坏死的骨细胞有修复现象,透射电镜可见新生骨细胞.结论 大剂量激素可造成兔股骨头微血管内膜损伤,可能是兔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高压氧通过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促进骨修复,可能是高压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理论依据.
崔操李厚成郭一行赵伦华李彬彬
关键词:微血管股骨头坏死高压氧
高压氧综合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瓣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高处坠落后足跟着地是发生跟骨骨折的主要原因,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强大的冲击力导致的跟骨骨折多波及关节面关节内骨折,若治疗方法不当,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李彬彬李厚成陈文谢易崔操
关键词:跟骨骨折高压氧综合治疗皮瓣愈合术后切口治疗方法不当创伤性关节炎
普通高温放线菌CDF的金属蛋白酶TvM6的活化机制及性质研究
本实验室在武汉大学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普通高温放线菌CDF(ThermoactinomycesvulgarisCDF),能够在高温条件下降解完整羽毛并将其降解产物用于自身生长需求,在皮革加工、洗涤剂生产等行业和环境保护方面...
李彬彬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生化性质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盘状半月板即盘状软骨,是先天性半月板形态异常,形成大而肥厚的类似圆盘的畸形软骨,多见于膝关节外侧。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大约(2-7)∶1。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的微创手术方法,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及术后康复快等特点。2009年7月-2012年5月,本科在膝关节镜下治疗2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
于云祥卢云王平年龚泰芳李彬彬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腹直肌外侧切口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关节骨科收治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共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7~60岁,平均42. 6岁。均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手术方式,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0~18个月临床随访,平均13. 5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术中出血量480~800mL,平均620. 5mL。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0例,良好复位6例,较差复位2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7例,差2例。无伤口感染,无股神经、坐骨神经、髂血管损伤,无异位骨化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能够清晰地显露髋臼前后柱,能保证有效地复位和固定,符合微创理念,临床效果确切。
谢易龚泰芳李彬彬肖亮
关键词:髋臼骨折入路
早期高压氧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李彬彬
关键词:脊髓损伤高压氧炎症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