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A诊断先天性颈内静脉、颈内外动脉瘘合并后颈部血管畸形1例
- 2009年
- 王昌华张红牛家成李季
- 关键词:动静脉瘘畸形
- 多层螺旋CT和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与口服软导管小肠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的对象包括2007年1—11月间46例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对该46例患者行CT平扫与增强及口服软导管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的扩张程度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小肠CT与X线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率。结果小肠扩张最佳的21例,扩张良好的22例,扩张欠佳的3例,无扩张0例。MSCTE的敏感度为97.83%,准确率为95.56%;X线小肠造影的敏感度为91.3%,准确率为88.10%。结论口服软导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与口服肠道准备小肠螺旋CT检查能够很好满足诊断需要。
- 李培永马秀梅孙圣姚刚李季
- 关键词:小肠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原发结外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作用
- 2025年
- 目的将^(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中的诊断作用展开分析,为此类患者寻找最佳辅助治疗方案,以此为后续诊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6例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进行常规CT和^(18)F-FDG PET/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病例62例,以^(18)F-FDG PET/CT显像、CT分别进行检查后,确诊恶性54例、47例,常规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81%(47/62)、100.00%(4/4)、准确率为75.81%(47/62),^(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灵敏度为85.48%(53/62)、特异度为75.00%(3/4)、准确率为87.10%(54/62),两种检查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7、4.552,P=0.001、0.03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在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临床需要予以此类患者足够的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和精确分期,为患者制订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此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临床将^(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作为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的常规辅助检查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张莹莹李季
-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CT和MRI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提供有效的检查方法,从而为本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58例,均实施CT和MRI检查,对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及效能加以评估。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全部58例研究对象中良性36例(子宫肌瘤27例,卵巢肿瘤9例),恶性22例(子宫内膜癌13例,卵巢转移瘤4例,宫颈癌2例,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3例);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36%、94.44%、91.38%,MRI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45%、97.22%、96.55%,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不同疾病类型的鉴别诊断结果来看,CT和MRI技术的应用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CT和MRI的诊断价值相当,患者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检查方法。
- 李季张莹莹
- 关键词:女性盆腔恶性肿瘤CTMRI
- 多层螺旋CT对脊髓、神经根、椎间孔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和MRI评估脊髓、神经根与相应椎间孔的关系。对50例健康查体者(正常组)及20例脊椎病变患者(病例组)行MSCT及MR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神经根、椎间孔诸径线。结果正常组颈段、胸段、腰段神经根鞘与椎间孔的截面积之比分别约为0.38、0.39、0.39;正常脊髓与椎管截面积比值介于0.27~0.35,按比值≥0.36有临床意义时对病例组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达93.7%;正常神经根与椎间孔截面积比值介于0.25~0.43,按比值≥0.45有临床意义时对椎间孔狭窄诊断准确率达97.1%。提示MSCT三维重建和MRI可明确显示脊髓、神经根与椎间孔的比例关系,在脊髓神经根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牛家成刘红军刘柏王昌华李季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脊髓神经根椎间孔
- 低剂量双期扫描在颅脑CTA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双期扫描在脑血管病变的成像质量与诊断价值。方法: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检查,另收集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减影CTA;评价2种方法在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测量X线辐射剂量,并从脑血管显示率、病变检出、病变来源、病变定性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方面评价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意义。结果: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CT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975)。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与常规减影CTA对病变检出质量的比较,5分的病变分别占95.12%,26.83%,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减影CTA(P=0.000)。结论: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来源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病变检出率、病变定性水平均有提高;对脑血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张红牛家成王昌华李季周彪陈志立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